学员英语写作格式的认知调查概述

发布 2021-03-03 01:17:28 阅读 3712

研究设计。研究问题1)对于英文写作的格式规范在学术引用、写作细节和文本编辑方面,学生总体认知现状如何?存在哪些难点?

学习者对规范的认识与实际改错能力之间是否一致?2)本科和硕士毕业生在规范的认识和难点上是否有显着差异,认识是否有所发展?。这些学生刚完成毕业**写作,准备**答辩。

因此与其他学习时段相比,受试对**写作的格式规范记忆是最清晰的。研究工具研究工具包括调查问卷、格式改错和访谈。首先,调查问卷根据**写作的apa格式规范在学术引用、写作细节和文本编辑三个方面的核心内容,确定出问卷的分类框架。

表1为学习者对规范认知的分类框架和对应的问卷条目,具体内容见本文第2部分的研究框架。表2为学习难点的设计框架,具体内容列于表内。每个问卷条目的回答从1至5是一个连续的自我评价等级,分别代表完全不了解、初步了解、部分了解、比较明确(不熟练)、完全明确(熟练)。

研究工具二是格式规范的改错①。改错重点是写作细节和学术引用格式,这两方面也是研究者预期学生可能出现问题较多的地方。根据apa格式规范,写作细节改错包括标点格式10题、大写与缩写格式5题、数字格式5题;引用格式改错包括文内引用10题、参考文献格式1题含10个错误。

表2.对**写作格式规范学习难点的问卷设计框架数据收集与分析本次研究的数据主要来自问卷、改错和访谈。问卷部分与改错部分装订在一起,发放给两所大学的100名研究对象,当堂完成。

研究一共收到有效问卷91份,其中本科47份,硕士44份。在完成问卷和改错以后,在本科和硕士毕业生中随机挑选6名学生,对学习写作格式规范的过程和结果进行了访谈,访谈过程进行录音。数据分析分为三步。

针对第一个研究问题,首先对问卷结果采用社会科学统计软件进行描述性分析,确定学生总体在格式规范的认知和难点上所表现出的分布特征,计算平均值和标准差。然后基于问卷分析结果,追溯学生相应的改错部分,检验学生对格式规范的认知和实际的改错能力之间是否一致。针对第二个研究问题,先计算本科和硕士两个群体在格式规范的认知和难点上的平均值和标准差,再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计算这两个群体之间在统计意义上是否具有显着差异。

再以改错分析辅助验证硕士生和本科生的改错能力是否有所不同。最后,针对访谈录音,反复聆听,就学生相关学习难点和对教学的反馈意见进行整理和归纳,为解释研究结果服务。

研究结果。学习者的认知现状与难点把本科毕业生和硕士毕业生作为一个学习者整体来看,他们对于**写作格式规范的总体认知水平处于“部分了解”的状态。学习者对格式规范的认识弱,实际改错能力也很弱。

将规范认识、学习难点和改错能力综合起来分析可见,学习者感觉“学术引用”的规范最难,认识到自己不够熟练,实际改错也做得最差。数据统计分析显示(表3),在规范认识上,学习者相对最明确的是**的文本编辑要求(m=,sd=),其次是学术引用(m=,sd=),最不了解的是各类写作细节(m=,sd=)。这个结果与我们的预期符合。

研究对象正值完成毕业**并准备答辩之际,他们对**怎样统一标题、字体、字号的编辑要求比较清楚。相比较而言,参考文献格式和正文引用格式比较复杂,学习者汇报自己处于“部分了解”和“比较明确”之间,说明学习者普遍认识到自己在掌握文献引用规范方面尽管有所知,但还不够熟练。同时表3显示,学习者的难点和对规范的认识不完全一致。

从汇报的情况来看,从难到易的排列顺序是:学术引用》文本编辑》写作细节。也就是说,学生感觉最难的是学术引用要求,而写作细节方面,尽管认识上最不了解,但是感觉上却最简单。

从改错题来看,学生尚能做一些有关写作细节的改错,包括标点、大写等形式;但是有关文内引用和参考书目的改错结果很不理想。说明多数学生平时缺乏学术引用的意识和规范,做毕业**只是按要求依葫芦画瓢,相关的学术写作知识未得到内化,远未习得。从本科到硕士阶段的发展问题总体而言,本科毕业生和硕士毕业生对**格式规范的认知既有相似,也存在差异。

主要表现在两个群体对规范的认识、感知的难点和学习感受上是相似的,差异在于认识程度和对难点的感知程度;但是这些差异并没有在统计层面上显示出来,表明从本科到硕士阶段没有明显的发展进步轨迹。,从规范认识的顺序来看,两个群体认为从熟悉到不了解的规范依次是:文本编辑》学术引用》写作细节;从感知难点来看,从难到易依次是:

学术引用》写作细节》文本编辑。描述性统计数据显示,除了写作细节认知以外,硕士群体总体上比本科群体在各项认知上有所提高,在各项难点上有所减少。写作细节上,硕士生的认知程度(m=)低于本科生(m=)。

这个差异并不说明本科生在写作细节上一定好于硕士,反而表明硕士阶段的学习者有可能更加关注对学术写作中具体的标点、图表、数字的表达,因此自我评估值反而走低,可以理解为一个向好的趋势。为确定本科和硕士两个群体在统计意义上是否具有差异性,对两个群体在上述几个方面开展独立样本t检验。根据方差齐性检验,发现sig.

值均大于,说明两个样本的方差相等,因此都取equalvariancesas-sumed对应的t值和双尾概率值(sig.值)。检验结果显示,在的显着性水平上,硕士和本科两个群体之间无论在学术引用、写作细节,还是文本编辑的认识和难点方面,都不存在显着差异(见表5)。

该结果说明,硕士生在执行**格式规范方面的认知感受与本科毕业阶段相比,没有显着的进步。从改错的情况来看,硕士毕业和本科毕业之间的差别同样不明显。改错页面有大量空白,部分学生在页边上写“要看标准”或者“不知怎么改。

”尤其是参考书目部分,能够动笔改错的学生寥寥无几,即便动笔改错,改得也不够正确。这个令人失望的结果反映出两个群体的共同问题,即尽管学习者对规范的实际改错能力与汇报的难点总体一致,但是改错能力比预期的更差。要准确完成所有的改错确实不易,必须熟悉各类规范。

多数学生显然没有平时的积累,只是为了应付一次毕业**的写作“学”了一点规范知识的皮毛。

讨论、结论与启示。

本次研究发现:第一,本科生和硕士生在完成了毕业**之后,对学术写作规范的认知依然有限,难点不少。具体来讲,学生感觉最熟悉和最容易的是文本编辑规范;在写作细节方面,尽管认识上最不了解,但是感觉上却最简单;感觉最难的是学术引用,普遍认识到自己在掌握文献引用规范方面尽管有所知,但不够熟练。

此外,学习者的实际改错能力与汇报的难点总体一致,但是改错能力趋于更弱。第二,硕士阶段并没有比本科阶段在规范认知层面有显着的进步,两个阶段没有明显的差异。尽管研究结果令人失望,但是都在情理之中。

基于观察和学生访谈,归纳起来至少有两方面的原因不容忽视。首先,当前既缺乏系统性教学,也缺乏统一格式规范,尤其是参考文献格式。从访谈中可知,学生对学术写作教学提出了系统性教学的要求,希望开设专门课程、相关课程,或专题讲座,“规范统一地学习基础的格式规范”。

同时,要求学校制定和提供“统一”、“详细”、“可信”的格式规范标准。希望每条规范之后举出明确的例子加以说明,在相关**展示具体标准,并且希望老师之间对格式的要求达成统一。很明显,有的学生根本不知道参考文献怎么列,多数从相关的期刊**中引用摘抄而来。

由于国内外的期刊**在格式规范方面不尽相同,各学校的格式规范在老师之间或者学期前后之间版本不同,给学生造成了一定的困惑,很容易犯错。这无论在本科阶段还是硕士阶段,重点高校还是普通高校,都是普遍存在的问题。第二个原因与教学观念有关。

当前无论是本科还是硕士学生,在格式规范方面的学习大多是“速成”的,似乎给他们一个规范,必须立刻学会,不能出错。有研究者(如王崇义xx:75-76)提出在完成了宏观指导的各项工作后再进行包括语言、格式等内容在内的微观指导。

我们注意到,格式规范的习得是一个逐步培养的过程,无法一蹴而就。在格式规范的三个核心内容之中,“写作细节”要求学生在有关标点、数字、大写、缩写等细微环节体现严谨的学术态度和专业的写作知识,是应当从基础写作抓起的。速成型的学习结果带来什么?

学生即便费时费力通过三年研究学习,完成了一篇硕士学位**,于形式于内容比起本科阶段来讲相对完美,但是其学术规范的认知意识依然薄弱,难点依然存在。可见,学术写作格式规范的习得对学习者把显性的规范知识转为内化的知识,并在写作过程中得以融会贯通,是一个长期的积累过程,需要循序渐进的学习和模仿,不断地使用和反思。本次研究结果还进一步启示我们思考,培养良好的学术规范意识到底为了什么。

“学术引用”中的文内引用和参考书目格式都比较复杂。尤其是文内引用环节,不仅需要学习者明确为什么使用引证,而且知道怎样正确使用,使得引证的文本形式体现出相应的修辞功能。这些技能恐怕不是指定学生一套规范标准,他们就能习得。

已有研究者呼吁,学生亟需学术规范的专业训练(贾永芳xx:108;张惠琴、李俊儒、段慧xx:71),以解决学术剽窃问题。

实际上,规范的学术引用是研究性写作的核心能力之一,通过学术引用的形式建立起前人的研究网络,并把自己的研究根植于该学术网络,从而参与学术对话,发出自己的声音,是学术写作的重中之重。杜绝学术剽窃仅是一个低层面的学习要求。更高的目标是通过经历大量规范的学术写作过程,培养学生辩证的思维方式,审慎的治学态度和独立的研究精神对这些问题的思考给我们的**写作教学,包括其他科目中含学术写作任务的教学,提供了重要的启示,这就要求我们从课程设置、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切入:

第一,创设面向全校学生的通识课程,专门辅导英文写作格式规范。学校可开设通识课,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均可选修。对于社会学、教育学、语言学等学科开设apa规范指导课;对文史哲等学科开设mla规范指导课;对理科开设cms/cse规范指导课。

全校学生根据各个学科的写作要求选修课程,从而得到专门辅导。也可借鉴国外大学的做法,开设英文写作中心,为学生的课程**和学位**在格式规范和其他方面提供专门辅导。第二,提倡循序渐进的教学观念,将学术规范要求融入多门课程的教学目标。

速成的学习注定无法走远。平时写作也好,课堂ppt汇报也好,把学术引用的大目标分割开来,逐步实现,点滴渗透学术写作的规范要求。从一年级抓起,不仅有意识地规范学生的写作细节,而且把学术引用切入各门课程的笔语训练。

当学生。

平时多用apa/mla格式表达引证内容,他们会在潜移默化中学会尊重前人研究,把自己的思考植根于当前的学术领域。第三,建议**写作教学采用“对比”的教学策略。比如对比**样本,示范优秀习作;或者对比国际同领域专家**与我国学习者**的差异。

在比较中,学习者能够引起重视,找出自己的不足,从而严肃对待**格式,严格按规范写作,提高学习者自我规范的意识。最后需要指出,本研究以问卷调查、改错和访谈为主要研究工具。针对学习者执行学术写作规范的能力发展,将来研究还可以采用纵向的个案研究方法,跟踪学习者在一段时期内如何逐步习得写作规范知识;既可从个体认知的视角追踪学习者对规范知识的习得过程;也可结合写作文本的视角**学习者执行学术规范的能力发展路径;也可从社会认知和语用视角**学术规范的习得过程如何体现其学术身份的建构过程;还可以开展教学行动研究,探索学习过程的复杂性和教学方法的改进。

大学英语写作中的元认知策略

作者 须利华。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17年第02期。摘要 元认知策略作为一种英语学习策略,受到英语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的广泛关注。文章在介绍元认知策略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国学生英语写作的认知过程及四类写作元认知策略在英语写作中的使用情况,了元认知策略培养的具体作用及其对英语写作教学的重要启示。关键...

元认知对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的启示

作者 李霞王钏力张莹。中国校外教育 理论 2008年第05期。摘要 元认知可以简单地定义为 关于认知的认知 对认知过程起着积极的监控作用。在写作过程中结合写作元认知的理论研究成果对学生进行元认知培训,可以帮助他们有效地学习并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自我计划 自我监控 自我评估,以提高写作水平。摘要 大学英语...

元认知与“体验英语写作”教学的研究

摘要 元认知是对已有认知的再认知和重新审视 是计划 监控和评价学习过程的部分。写作中元认知体现在学生要解读老师对写作的认知和老师要解析学生对写作的理解。体验英语写作 注重理论与实践融为一体,通过参与型 互动式 过程化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了解英语写作机制,拓宽认知视野,改变思维定式。本文 元认知与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