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1. 如图,在δabc中,∠acb=90°,bc=a,ac=b,d是斜边ab上的点,以cd为棱把它折成直二面角a—cd—b后,d在怎样的位置时,ab为最小,最小值是多少?
解析: 设∠acd=θ,则∠bcd=90°-θ作am⊥cd于m,bn⊥cd于n,于是am=bsinθ,cn=asinθ.
mn=|asinθ-bcosθ|,因为a—cd—b是直二面角,am⊥cd,bn⊥cd,∴am与bn成90°的角,于是ab==≥
当θ=45°即cd是∠acb的平分线时,ab有最小值,最小值为。
402.自二面角内一点分别向两个面引垂线,求证:它们所成的角与二面角的平面角互补。
已知:从二面角α—ab—β内一点p,向面α和β分别引垂线pc和pd,它们的垂足是c和d.求证:∠cpd和二面角的平面角互补。
证:设过pc和pd的平面pcd与棱ab交于点e,pc⊥α,pd⊥β
pc⊥ab,pd⊥ab
ce⊥ab,de⊥ab
又∵ceα,deβ,∴ced是二面角α—ab—β的平面角。
在四边形pced内:∠c=90°,∠d=90°
∠cpd和二面角α—ab—β的平面∠cbd互补。
403.求证:在已知二面角,从二面角的棱出发的一个半平面内的任意一点,到二面角两个面的距离的比是一个常数。
已知:二面角α—ed—β,平面过ed,a∈,ab⊥α,垂足是垂足是c.
求证:ab∶ac=k(k为常数)
证明:过ab、ac的平面与棱de交于点f,连结af、bf、cf.
ab⊥α,ac⊥β.ab⊥de,ac⊥de.
de⊥平面abc.∴bf⊥de,af⊥de,cf⊥de.
bfa,∠afc分别为二面角α—de—,—de—β的平面角,它们为定值。
在rtδabf中,ab=af·sin∠afb.
在rtδafc中,ac=af·sin∠afc,得:
=定值。404. 如果直线l、m与平面α、β满足l=β∩l∥α,mα和m⊥.那么必有( )
a.α⊥且l⊥mb.α⊥且m∥β
且l⊥md.α∥且α⊥
解析:∵mα,m⊥.
又∵m⊥,βl. ∴m⊥l.
应选a.说明本题考查线面垂直、面面垂直及综合应用推理判断能力及空间想象能力。
405. 如图,在梯形abcd中,ad∥bc,∠abc=,ab=a,ad=3a,且∠adc=arcsin,又pa⊥平面abcd,ap=a.求:
(1)二面角p—cd—a的大小(用反三角函数表示);(2)点a到平面pbc的距离。
解析:(1)作cd′⊥ad于d′,∴abcd′为矩形,cd′=ab=a,在rtδcd′d中。
∠adc=arcsin,即⊥d′dc=arcsin,sin∠cdd′==
cd=a ∴d′d=2a
ad=3a,∴ad′=a=bc
又在rtδabc中,ac==a,pa⊥平面abcd,∴pa⊥ac,pa⊥ad,pa⊥ab.
在rtδpab中,可得pb=a.
在rtδpac中,可得pc==a.
在rtδpad中,pd==a.
pc2+cd2=(a)2+(a)=8a2<(a)2
cos∠pcd<0,则∠pcd>90°
作pe⊥cd于e,e在dc延长线上,连ae,由三垂线定理的逆定理得ae⊥cd,∠aep为二面角p—cd—a的平面角。
在rtδaed中∠ade=arcsin,ad=3a.
ae=ad·sin∠ade=3a·=a.
在rtδpae中,tan∠pea===
∠aep=arctan,即二面角p—cd—a的大小为arctan.
2)∵ad⊥pa,ad⊥ab,∴ad⊥平面pab.
bc∥ad,∴bc⊥平面pab.
平面pbc⊥平面pab,作ah⊥pb于h,∴ah⊥平面pbc.
ah为点a到平面pbc的距离。
在rtδpab中,ah===a.
即a到平面pbc的距离为a.
说明 (1)中辅助线ae的具体位置可以不确定在dc延长线上,而直接作ae⊥cd于e,得pe⊥cd,从而∠pea为所求,同样可得结果,避免过多的推算。(2)中距离的计算,在学习几何体之后可用“等体积法”求。
406. 如图,在二面角α—l—β中,a、b∈α,c、d∈l,abcd为矩形,p∈β,pa⊥α,且pa=ad,m、n依次是ab、pc的中点。
1)求二面角α—l—β的大小;
2)求证:mn⊥ab;
3)求异面直线pa与mn所成角的大小。
解析:(1)连pd,∵abcd为矩形,∴ad⊥dc,即ad⊥l.又pa⊥l,∴pd⊥l.
p、d∈β,则∠pda为二面角α—l—β的平面角。
pa⊥ad,pa=ad,∴δpad是等腰直角三角形,∴∠pda=45°,即二面角α—l—β的大小为45°.
2)过m作me∥ad,交cd于e,连结ne,则me⊥cd,ne⊥cd,因此,cd⊥平面mne,∴cd⊥mn.∵ab∥cd,∴mn⊥ab
3)过n作nf∥cd,交pd于f,则f为pd的中点。连结af,则af为∠pad的角平线,∴∠fad=45°,而af∥mn,∴异面直线pa与mn所成的45°角。
407. 如图,在三棱柱abc—a′b′c′中,四边形a′abb′是菱形,四边形bcc′b′是矩形,c′b′⊥ab.
1)求证:平面ca′b⊥平面a′ab;
2)若c′b′=2,ab=4,∠abb′=60°,求ac′与平面bcc′b′所成角的大小。(用反三角函数表示)
解析:(1)∵在三棱柱abc—a′b′c中,c′b′∥cb,∴cb⊥ab.∵cb⊥bb′,ab∩bb′=b,∴cb⊥平面a′ab.∵cb平面ca′b,∴平面ca′b⊥平面a′ab
2)由四边形a′abb′是菱形,∠abb′=60°,连ab′,可知δabb′是正三角形。取 b b′中点h,连结ah,则ah⊥bb′.又由c′b′⊥平面a′ab,得平面a′abb′⊥平面 c′b′bc,而ah垂直于两平面交线bb′,∴ah⊥平面c′b′bc.
连结c′h,则∠ac′h为 ac′与平面bcc′b′所成的角,ab′=4,ah=2,于是直角三角形c′b′a中,a′c=5,在rtδahc′中,sin∠ac′h=∴∠ac′h=arcsin,∴直线ac′与平面bcc′b′所成的角是arcsin.
408. 已知四棱锥p—abcd,它的底面是边长为a的菱形,且∠abc=120°,pc⊥平面abcd,又pc=a,e为pa的中点。
1)求证:平面ebd⊥平面abcd;
2)求点e到平面pbc的距离;
3)求二面角a—be—d的大小。
1)证明: 在四棱锥p—abcd中,底面是菱形,连结ac、bd,交于f,则f为ac的中点。
又e为ad的中点,∴ef∥pc
又∵pc⊥平面abcd,∴ef⊥平面平面ebd.
平面ebd⊥平面abcd.
2)∵ef∥pc,∴ef∥平面pbc
e到平面pbc的距离即是ef到平面pbc的距离。
过f作fh⊥bc交bc于h,pc⊥平面abcd,fh平面abcd
pc⊥fh.
又bc⊥fh,∴fh⊥平面pbc,则fh是f到平面pbc的距离,也是e到平面pbc的距离。
∠fch=30°,cf=a.
fh=cf=a.
3)取be的中点g,连接fg、ag由(1)的结论,平面bde⊥平面abcd,af⊥bd,af⊥平面bdc.
bf=ef=,∴fg⊥be,由三垂线定理得,ag⊥be,∠fga为二面角d—be—a的平面角。
fg=×=a,af=a.
tg∠fga==,fag=arctg
即二面角a—be—d的大小为arctg
409. 若δabc所在的平面和δa1b1c1所在平面相交,并且直线aa1、bb1、cc1相交于一点o,求证:
1)ab和a1b1、bc和b1c1、ac和a1c1分别在同一平面内;
2)如果ab和a1b1、bc和b1c1、ac和a1c1分别相交,那么交点在同一直线上(如图).
1)证明:∵aa1∩bb1=o,aa1、bb1确定平面bao,a、a1、b、b1都在平面abo内,ab平面abo;a1b1平面abo.
同理可证,bc和b1c1、ac和a1c1分别在同一平面内。
2)分析:欲证两直线的交点在一条直线上,可根据公理2,证明这两条直线分别在两个相交平面内,那么,它们的交点就在这两个平面的交线上。
证明:如图,设ab∩a1b1=p;
ac∩a1c1=r;
面abc∩面a1b1c1=pr.
bc面abc;b1c1面a1b1c1,且 bc∩b1c1=q ∴ q∈pr,即 p、r、q在同一直线上。
410. 点p、q、r分别在三棱锥a-bcd的三条侧棱上,且pq∩bc=x,qr∩cd=z,pr∩bd=y.求证:x、y、z三点共线。
解析: 证明点共线的基本方法是利用公理2,证明这些点是两个平面的公共点。
证明 ∵p、q、r三点不共线,∴p、q、r三点可以确定一个平面α.
x∈pq,pqα,∴x∈α,又x∈bc,bc面bcd,∴x∈平面bcd.
点x是平面α和平面bcd的公共点。同理可证,点y、z都是这两个平面的公共点,即点x、y、z都在平面α和平面bcd的交线上。
411. 直线m、n分别和平行直线a、b、c都相交,交点为a、b、c、d、e、f,如图,求证:直线a、b、c、m、n共面。
解析: 证明若干条直线共面的方法有两类:一是先确定一个平面,证明其余的直线在这个平面里;二是分别确定几个平面,然后证明这些平面重合。
证明 ∵a∥b,∴过a、b可以确定一个平面α.
a∈a,aα,∴a∈α,同理b∈a.
又∵a∈m,b∈m,∴mα.同理可证nα.
b∥c,∴过b,c可以确定平面β,同理可证mβ.
平面α、β都经过相交直线b、m,平面α和平面β重合,即直线a、b、c、m、n共面。
412. 证明两两相交而不共点的四条直线在同一平面内。
已知:如图,直线l1,l2,l3,l4两两相交,且不共点。
求证:直线l1,l2,l3,l4在同一平面内。
解析:证明几条直线共面的依据是公理3及推论和公理1.先证某两线确定平面α,然后证其它直线也在α内。
证明:图①中,l1∩l2=p, l1,l2确定平面α.
又 l1∩l3=a,l2∩l3=c, ∴c,a∈α.
故 l3α.
立体几何经典题
7.5数学归纳法。了解数学归纳法的原理,能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运用数学归纳法证明数学问题。数学归纳法在高考中有加强的趋势,估计会与数列 不等式等知识相结合出一道中档难度的解答题。预计在2009年的高考中,仍将重点考察归纳结论和利用归纳法证明。再现型题组 1.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在验证时...
立体几何基础题
例1 如图长方体abcd中,ab 2 3,ad 2 3,aa1 2 1 bc和a1c1所成的角是多少度?2 aa1和bc1所成的角是多少度?例2 如图正方体abcd a1b1c1d1中,棱长为2 1 b1e和cf所成的角是多少?2 链接a1c1,bc1,求b1e和c1c,a1c1所成角度,cf与a1...
立体几何 2 基础题
1 如图,三棱柱abc a1b1c1中,侧面aa1c1c 底面abc,aa1 a1c ac 2,bc 1,且ac bc,点d,e,f分别为ac,ab,a1c1的中点 求证 a1d 平面abc 求证 ef 平面bb1c1c 2 如图,已知四棱锥s abcd,底面abcd是边长为2的菱形,abc 6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