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线段》是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的一个内容。可能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较抽象,学生不太好理解。对此我将教学过程大体分四个层次来进行。
第一个层次,想办法将一根毛线拉直,两手之间的这段就是一条线段。引入线段,使学生感知“线段是直的,有两个端点”这两个特征;进而呈现线段的图形,使学生初步建立线段的直观表象。第二个层次,结合学生熟悉的物体,让学生明白直尺、黑板、课本的边以及纸的折痕等都可以看成线段,在此基础上,通过让学生折出不同长短的折痕,引导学生体会“线段是有长短的”,从而既使学生丰富了对线段的感知,又使学生进一步完善了对线段的认识。
第三个层次,教学用直尺或其它合适的工具画线段。第四个层次,用学生感兴趣的方式来完成课后“想想做做”,进一步巩固对线段的认识。
这节课讲完,我感觉比较成功,学生掌握的较好,并且每个在课堂上表现非常踊跃,思维不止一次达到升华。
我认为本节课有三个亮点,(1)想办法拉直毛线,体现线段的“直”和“有两个端点”的特征,(2)画线段,用合适的工具画线段,比比谁画得对、画得多。体现线段的特征,还告诉学生线段可以横着画、竖着画、斜着画;(3)数线段,这个环节是由课堂中的一个“小错误”引出的,在比赛完画线段以后,进行反馈。我发现×××在一条线段中间点了一个点,我就和同学一起数他画的线段,并且了解该同学是不是真的这样想的,当他说出是自己出错了,我在表扬他诚实的基础上,也感谢他给了我们一次**数线段的机会。
即在一条线段上点两个点、三个点……一共有几条线段?接着继续**平面上的三点、四点、五点,每两个点连起来,一共有几条线段?这时学生兴趣积极性高涨,很轻易地得出数线段的规律——一个奥数中问题。
小升初数学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
1.从a城到b城,甲车要行10小时,乙车要行8小时,甲、乙两车的速度比是( )
a.10:8
b.8:10
c.5:4d.4:5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是整数它不能化成百分数。
b.任何数都可以化成百分数。
c.求甲是乙的百分之几就是甲÷乙×100%
3.掷3次硬币,有一次正面朝上,有2次反面朝下,那么,掷第4次硬币反面朝上的可能性是( )
a.b.c.d.
4.甲数的和乙数的相等。甲数与乙数成( )关系。
a.成正比例关系。
b.不成比例。
c.无法确定。
5.从红、黄、蓝、紫四种颜色各2枝的花中,至少取出( )枝花才能保证必有两枝花是同色的。
a.4b.6
c.56.有3cm、7cm、15cm的小棒各2根,选中其中的3根小棒围成三角形,周长最短的是( )cm。
a.13 b.17 c.25 d.33
7.下列式子中( )是方程.
a.2+3﹣x b.3+x>5 c.3﹣y=1 d.无答案。
8.如果甲数比乙数大10%,而乙数比丙数小10%,那么甲、丙两数的大小关系是( )
a.甲=丙 b.甲》丙 c.甲《丙。
9.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男生比女生多25%,那么女生比男生少20%;②一个长方体恰好可以切割成两个相同的小正方体,已知每个小正方体的表面积是30平方厘米,那么这个大正方体的表面积就是60平方厘米;③5克糖放入95克水中,糖占糖水的5%;④将一段圆木锯成两段共用8分钟,照这样计算,如果将这段圆木锯成3段要用16分钟;⑤既能表示数量的多少,又能表示数量增减变化的统计图是条形统计图。
a.0个 b.1个 c.2个 d.3个。
10.在一个正方形内画一个最大的圆,圆的面积是正方形面积的( )
a. b. c.无法确定。
二、填空题。
11.一个精密零件长1.2毫米,画在图纸上长24厘米,这幅图的比例尺是。
12.现有100千克的物品,增加它的后,再减少,结果重___千克。
13.2吨780千克=__吨 0.45升=__毫升。
0,25时=__分 2.5立方米=__立方分米.
14.12和9的最大公因数是___最小公倍数是___
15.公园在学校南偏西30°的方向上,距离600米处,也可以说___
16.和通分时可以用___作公分母,也可以用___作公分母,但用___作公分母通分时会容易计算一些。
17.一个人的年龄和体重___比例。(填“成”或者“不成)
18.读一本书,第一天读了18页,第二天读了22页,第二天比第一天多读了___页,多读了约。
19.在比例尺是1:500000的地图上,量得甲、乙两地的距离约是12厘米,两地之间的实际距离大约是(__千米。如在另一幅地图上量得甲、乙两地之间的距离是10厘米,这幅地图的比例尺是(__
20.计算下面两个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单位:m).
1)阴影部分的面积是___平方米。
2)阴影部分的面积是___平方米。
三、判断题。
21.角的大小与角的两条边的长短有关.(_
22.比值只能用分数表示。
23.用一个5倍的放大镜看一个20°的角,这个角的度数变成了100°。(
24.体积相等、底面积相等,则圆锥的高是圆柱高的3倍。(_
25.圆的半径和直径有无数条.(_
四、作图题。
26.李华同学从家**发前往外婆家,她先向东偏北45度的方向走了400米,这时李华的表弟在外婆家中发现李华位于外婆家西偏北30度的方向上,距离大约是200米,请画出李华从家**发到外婆家行进的路线图.(点o表示李华家)
五、解答题。
27.工程队修一条公路,计划每天修120米,60天可以修完。实际每天比计划多修30米,实际多少天完成任务?
28.一个圆锥形的沙石堆,底面积是188.4平方米,高15米。如果用这堆沙石铺路,公路宽10米。沙石厚2分米,能铺多少米长?
29.幼儿园的老师把一些画片分给三个班,每人都能分到6张。如果只分给班,每人能得15张,如果只分给班,每人能得14张,问只分给班,每人能得几张?
30.计算下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
31.商店里有一批货,第一天运走了总数的,第二天运走的比总数的多4吨,这时还剩17吨,这批货物共有多少吨?
32.一篇**,邵老师在电脑上打了全文的30%的字后有事走开了,剩下的字由沈老师接着打.当整片**完工后,统计了一下字数,发现沈老师比王老师多打了1200个字.那么这篇**总共有多少个字?
33.阿k果子园集团准备购买5.36吨水果,每10千克装一箱,用货车来运输.已知货车每次最多可以装120箱水果,那么至少需要运几次才能把这些水果全部运输完毕?
六、计算题。
34.求阴影部分的面积(单位:厘米)。
35.求未知数。
x+60%x=28 0.3∶90%=12∶x3.2-2.5x=0.7
参***】**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15.学校在公园北偏东30°的方向600米处。
17.不成。
19.60千米 1:600000
三、判断题。
24.正确。
25.正确。
四、作图题。
26.解:400÷200=2(厘米)
200÷200=1(厘米)
作图如下:五、解答题。
27.48天。
28.471米。
29.35张。
30.92m2
31.60吨。
32.3000个字。
33.5次。
六、计算题。
34.18平方厘米。
35.x=30; x=36; x=1
小升初数学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
1.华华从家到学校,先向南走了一段路,再向东北方向走了一段路,然后又向西南方向走了一段路才到学校.华华走的路线应该是( )
a. b. c.
2.两根同样长的绳子,第一根剪下,第二根剪下米,剪下的绳子相比( )
a.第一根长 b.第二根长 c.两根同样长 d.无法判断。
3.“一箱苹果吃了48%”,作为单位“1”的量是( )
a.吃了的苹果的质量 b.剩下的苹果的质量 c.这箱苹果原来的质量。
4.“一本书,读了”这句话里的单位“1”是。
a.已读的页数 b.这本书的页数 c.剩下的页数 d.无法确定。
5.大圆直径是小圆直径的3倍,大圆的面积是小圆面积的( )倍。
a.3 b.6 c.9 d.12
6.从对称轴数量的角度考虑,下面( )图形与其他图形不是同一类.
a.扇形 b.等腰梯形 c.圆 d.半圆。
7.在的上方画 ,在的下面画 ,在的左边画 ,在的右边画 。下面正确的是( )
a. b. c.
8.一个小数乘以它的计数单位后积是0.05,这个数是( )
a.5 b.0.05 c.0.5
9.用一块长25.12厘米,宽18.84厘米的长方形铁皮,配上下面( )圆形铁片正好可以做成圆柱形容器.(单位;厘米)
a. r=1
b. d=3
c.r=4d.d=5
10.现有一张长80厘米,宽40厘米的长方形铁皮,请你用它做成一个深10厘米的无盖的长方体铁盒(焊接处及铁皮的厚度不计),那么这个铁盒的容积最大是( )升。
a.12 b.14 c.16 d.32
二、填空题。
11.三个数的平均数是30,其中两个数是24和16,第三个数是___
12.3小时=__小时___分.
13.装配一批电视机,每天装配的台数和装配的天数成___
14.有100千克苹果,每2.4千克装一袋,可装(__袋,余(__千克。
15.一辆卡车运矿石,晴天每天可运20次,雨天每天能运12次,它一连几天运了112次,平均每天运14次,那么这几天中有___天有雨。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随笔认识线段的反思
认识线段 是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的一个内容。可能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较抽象,学生不太好理解。对此我将教学过程大体分四个层次来进行。第一个层次,想办法将一根毛线拉直,两手之间的这段就是一条线段。引入线段,使学生感知 线段是直的,有两个端点 这两个特征 进而呈现线段的图形,使学生初步建立线段的直观表象。第二个...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随笔认识线段的反思
认识线段 是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的一个内容。可能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较抽象,学生不太好理解。对此我将教学过程大体分四个层次来进行。第一个层次,想办法将一根毛线拉直,两手之间的这段就是一条线段。引入线段,使学生感知 线段是直的,有两个端点 这两个特征 进而呈现线段的图形,使学生初步建立线段的直观表象。第二个...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随笔
bleed 流血 bled bled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随笔。1 在上课时,先出示两根线 一直 一弯 引导学生发现它们有什么不同。提问 请小朋友观察讲台上的两根线,看看它们有什么不同?学生马上就指出 一根是直的 一根是弯的。我接着就指出 直的这根叫线段,弯的不是线段。同时指出 拉紧后两手之间一段直的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