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七单元观察物体苏教版 2019秋

发布 2020-12-22 05:44:28 阅读 7751

第七单元观察物体。

教学内容。书上p90-93页。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全套教科书第一次编排“观察物体”的教学,给学生观察的是比较熟悉的场景,以及特点明显、结构简单的常见物体。教学目的主要是激发学生观察物体的兴趣,使学生初步学会观察的方法,能够指出看到的内容,为以后仔细观察几何体打下基础。全单元编排两道例题,具体安排如下。

例题教学内容练习编排例1观察熟悉的场景;例2观察熟悉的物体;练习十五。

教材编排特点:

1.以观察活动为基础,在多次体验中建立图形与实物之间的对应关系,培养空间感。空间观念不是凭空生成的,需要在现实生活中不断积累经验,逐步培养和发展。为了让学生初步体会到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也不尽相同,学会根据看到的形状,判断观察者的位置,教材安排了多次实际观察活动,经过前、后两面的,前、后、左、右四面的观察,逐步积累观察物体的经验。

2.以生活经验为依托,内容安排由易到难,逐步拓展,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教材从熟悉的教室场景,到可爱的玩具,从前、后两个方位观察到前、后、左、右四个方位观察,从借助实际观察作出判断到借助图形进行直观思考作出判断,既尊重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也容易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和积极思考。

我领会到教材编写的三点意图:

1.观察活动用拍摄**的形式进行,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能引导他们专注地观察玩具猴。为了拍摄猴子的**,镜头(眼睛)要集中在猴子身上,不受其他东西的影响。

2.学生辨别各张**分别由谁拍摄,需要亲自到各个位置上观察玩具猴,了解每个位置上看到的猴子的样子,作为选择**的参照。教学要为所有学生都创造观察实物的条件与机会,让学生仔细地、充分地观察。

不能只让他们看着教材的情境图,去体会和辨别**的拍摄人。因为在情境图上只能清楚地看到猴子的一个面,另外三面不能完整看到,甚至一点也看不到。如果不给学生实际观察的机会,他们分辨**就没有直观表象的支持,也失去了观察物体的教育价值。

3.猴子正面的**是小青拍的,教材已经通过连线的方式表示了出来。余下的三张**,要求学生判断拍摄人。

其中猴子背部**的拍摄人容易找出,两张侧面的**似乎差不多,较难分辨。情境图把猴子的一个侧面正对着学生,降低了辨别的难度。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在猴子的两个侧面仔细观察,体会看到的有哪些不同。

还要仔细比较两张猴子侧面**,找到不同点,从而判断各是哪个小孩拍的。学情分析。

观察物体能够了解物体的形状、大小、结构等外部特征,是人们认识物体的重要途径与常用手段。在观察物体时,能不能抓住物体的主要特点,并以此区别于其他物体,往往受制。

于个体观察能力的高低。然而,观察能力是可以培养的,是能在观察物体的实践中逐渐形成和发展的。二年级的学生已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并且已经学习了位置及左右等知识,但在数学课堂中还需进一步培养孩子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观察、实践的能力,让孩子们通过合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由学会变成“我要学、我会学”。

教学目标要求。

1.使学生通过实际的观察和比较,初步体会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一样的;能辨认从某个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或能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地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2.使学生在观察物体的过程中丰富对现实空间以及图形的认识,初步掌握观察物体的方法,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和空间观念。

3.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观察、比较、想象和判断等活动,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学习的热趣。教学重点。

让学生初步体会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一样的,能辨认从某个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能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判断观察者的位置,在实物与相应视图之间建立正确的联系。教学难点。

能判断从左、右两个方位看到的视图。课时安排。

2课时。第一课时观察物体。

教学内容。教科书p90例1、例2,第91页“想想做做”1-3题。教学目标要求。

1.使学生通过实际的观察和比较,初步体会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一样的,能辨别从某个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或能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的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2.使学生在观察物体的过程中,丰富对现实空间及图形的认识,初步体会观察者与观察对象间的位置关系,发展几何直观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3.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观察、比较和判断等活动,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

体会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不同形状。教学难点。

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的判断观察者的位置。疑点分析。

学生对于面、前面拍、后面拍等的概念不是十分清楚,教学例1要注意两点:一是要帮助学生理解“教室前面拍的”“教室后面拍的”等说法的含义,并让他们在教室里模拟、试验、体会,从而明白在教室前面拍照,就是站在教室前面向后面看;在教室后面拍照,就是站在教室后面向前面看。二是要帮助学生体会,观察物体应该站在适当的位置上,如物体的前面或后面,里面或外面。

还要体会,站的位置不同、观察的方向不同,看到的内容不同。

想想做做”第1题呈现的两张**,分别是站在同一所学校的校门里面向外拍摄和站在校门外面向里面拍摄的,可以再一次让学生感受观察到的物体与内容,和观察者站的位置以及视线的方向有关。

教学应该注意到,例题和习题反映的都是学生相当熟悉的空间情境,他们作出正确判断凭借的是已有生活经验,尤其是对教室、校门口这些空间环境的长时间感性认识的积累。如果要求学生对陌生的空间情境里的内容,进行类似例题那样的判断,是不恰当的。教学准备。

挂图、多**、教学过程。

一、初步感知,形成表象。1、分别出示教室前、后两张**。

提问:这是什么地方?这一张呢?为什么拍出来的两张**不一样呢?请仔细观察两张**,说说为什么不一样?

小结:因为拍照的人站的位置不一样,所以拍出来的**不一样。2、揭题:

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从不同的角度来观察物体。(板书:观察物体)二、游戏活动,加深体验。

1、游戏:画图形。

方法:以四人为一组,分别围坐在桌子的四面,在桌子的中间放一个水壶,每人把自己看到的画下来。

学生自己活动,交流所画图形,并换位观察、体验。小结:由于观察位置的不同,看到的形状可能不一样。2、游戏:找**。

方法:组长转动水壶,使把手正对着一个小朋友,每人根据自己看到的找出一幅画,组长再转动水壶,重新寻找,过程同上。

3、游戏:找位置。

方法:请组长把四幅**合在一起,打乱顺序,然后给组里的每一个小朋友发一张,学生根据自己手里的**找一找自己的位置,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师生互动,进行相应的评价。

三、实践巩固,提升能力。1、连一连:课本第90页。

学生先看图想一想每个小朋友看到的小猴会是什么样的,再独立连一连,集体交流时说。

说自己的想法。

2、“想想做做”第1题,学生联系生活经验进行判断,指名说说理由。3、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完成后全班交流订正。

小结:今天我们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了物体,知道由于观察位置的不同,所看到的情况是不一样的。

四、拓展延伸,引导观察。

生活中有许多物体,小朋友课后可以自己找一些物体,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看看会看到哪些不同的样子?把你看到的情况画下来。作业设计。

数学补充习题》第51页。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练习十五。

教学内容。教科书92-93页练习十五。教学目标和要求。

1.使学生通过实际的观察、思考,进一步体会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能根据具体情境辨别物体的形状是从哪个位置观察到的,或能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判断观察者的位置;能通过物体的位置、大小、形状变化判断物体的简单运动过程。

2.使学生通过判断、观察物体的位置,进一步丰富对现实空间及图形的认识,感受物体间的位置关系及位置的变化过程,发展几何直观和空间观念。

3.使学生能独立思考、主动交流,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体会日常生活里的数学现象和内容。教学重点。

判断观察者的位置。教学难点。

判断物体形状完全相反地观察位置。疑点分析。

练习十五除了像两道例题那样的观察,还有新的内容。第3题的情境,站在马路的人行横道线的一端,观察从身边开过的汽车,想象汽车“开过来—开到身边—开走”的过程,体会汽车开过来时,能看到它的头部;到身边,能看到车身;离开时,能看到车尾。第4题的。

情境,在桥上观察从远处划过来的一艘船:当船离桥很远时,看到的船很小,船上的人看不清;当船越来越近时,看到的船越来越大,船上的人也越来越清楚;当船划到桥下时,看到的船很大,船上的人很清楚。这两道题的共同点是:

观察者位置不动,被观察的物体移动。希望学生获得的经验是:随着物体的移动,看到的内容不相同。

教学准备。

投影以及复习题口算卡片。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研究了观察物体,知道了从不同的位置看到的物体形状可能是不同的。今天我们继续研究观察物体。

二、自主**。

同学们,我们已经知道观察角度档同看到的结果可能不同,那么观察角度不变,如果物体是运动的,不同时间看到的结果又如何呢?

出示教材第92页的第3题。

这是小明准备过马路时,一辆汽车从他的面前驶过,拍下来的**,你觉得哪幅图是小明最先看到的?为什么?

学生小组交流讨论,全班汇报结果。

小结:小明的位置没变,但是汽车是运动的,所以看到的结果也是不同的。三、巩固练习。

1.练习十五第1题,组织学生在教室里进行观察,然后进行交流,说说自己看到的教室前面和后面有什么不同?

2.学生独立完成第2题、第5题、第7题,集体汇报交流。

3.学生根据第3题的经验判断第4题,交流时说说是怎样进行判断的?4、完成练习十五第6题。四、总结提升。

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作业设计。

数学补充习题》第52页。板书设计。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观察图形

库车县第十三小学教学设计方案。年 班 二年级 班。级学科。数学。时间课题。主 副 执教人观察物体。李天平第 1 课时。知识与技能 掌握观察物体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三维目过程与方法 经历观察活动的全过程,掌握辨认从物体的正面 侧。面 后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的方法。标。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活...

国标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七单元《观察物体》

1 出示一张大楼的 说明 这是一幢长方体的大楼。2 引导学生想象 从大楼的前 后 左 右去观察,分别会看到什么样子呢?3 在小组内互相说说想象的结果。4 出示四张 请学生判断分别是在哪个位置看到的。5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课后继续观察 你还想观察些什么?请同学们课后自己再找一些物体,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观察物体复习苏教版 2019秋

教学课题观察物体复习课型复习。本课题教时数 本教时为第教时备课日期月日教学目标 1 对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形状进行巩固练习,让学生加深理解。2 从具体 形象 直观的物体中行程表象,培养空间想象能力。3 通过不同物体的观察练习,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 进一步巩固从不同方向观察简单物体的形状。教学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