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教案《第七单元认识角》

发布 2020-12-20 02:34:28 阅读 7939

本单元教学角的初步认识,包括直观地比较角的大小,以及对直角、锐角和钝角的初步认识。

教材分两段安排教学内容:

第一段,第64~66页的例题、试一试和想想做做,教学角的初步认识,学习直观地比较角的大小;

第二段,第66~68页的例题、试一试和想想做做,教学直角的初步认识,学习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

二、教材的编写特点和教学建议。

1.借助生活经验,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角的直观认识。

学生对角的已有认识主要有两点:一是动物头上长的坚硬的骨状凸起物,如牛角、羊角;二是物体的两个边沿相接的地方,如墙角、眼角。这些经验既是建立角的数学概念的基础,但如果处理不当,则也可能成为理解角的数学概念的障碍。

教学时,要注意四条:第一,选取典型的物体,让学生观察。这些物体上的角要尽可能符合数学概念的本质特征。

如,教材中选择的张开的剪刀、五角星、三角形纸片、钟面上时针与分针形成的夹角等。第二,及时从物体上抽象出角的平面图形,并明确指出:角是图形,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边是直的。

第三,利用对角的初步认识在生活情境中找角时,要指导学生从顶点起依次指明角的两条边。第四,在找角的过程中,要及时帮助学生明确数学概念与日常生活概念的区别。如,牛角不是数学上所讲的角,眼角也不是数学上所讲的角。

2.在动手操作中进一步体会角的基本特征。

这部分内容安排的三个试一试都是动手操作做出一个角。开展这些活动,有利于学生更加充分地体会角的基本特征,有利于学生进一。

步积累认图形的个体经验,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时,要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操作材料,或给学生适当的提示。如,你能用纸折出一个角吗?

你能用小棒摆出一个角吗?你能用老师给你的两根硬纸条钉成一个角吗?此外,教学时还要通过及时的交流,让学生指一指做出的角,并及时纠正学生操作中的错误。

3.采取有效措施突破角的大小认识上的难点。

由于学生没有学过有关射线的知识,所以在比较角的大小时,不容易正确把握影响角的大小的因素,进而产生一些认识上的误区。教学时,可以按以下两个步骤引导学生逐步明晰认识:第一,通过观察实物或图形,知道角是有大小的;第二,通过进一步的活动,使学生体会角的大小决定于两条边叉开的程度。

如,每人分别准备两根长短不一的硬纸条,要求做一个活动角,同桌两人比一比,谁做的角大,谁做的角小;进一步要求学生想办法,使同桌两人所做的角变得一样大;最后要求同桌两人把所做的角再变一变,使边短的角大,边长的角小。

4.通过丰富的活动帮助学生建立直角的正确表象。

认识直角最直接的目的是为三年级(上册)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作准备。有没有借助工具判断直角的意识,能不能准确地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是检验这部分内容学习情况的重要标准。教学时,可以让学生有次序地经历如下的过程:

第一,从典型物体上抽象出直角的图形,介绍名称和直角标记;第二,根据对直角的初步认识,鼓励学生找出更多的有直角的物体,以丰富感知;第三,动手折直角,在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直角的特征;第四,比较不同直角的大小,使学生认识到所有的直角都一样大;第五,根据获得的认识,想办法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

5.与直角比大小是辨认锐角、钝角的基本方法。

二年级数学教案 第七单元认识角

二年级数学教案 第七单元认识角。本单元教学角的初步认识,包括直观地比较角的大小,以及对直角 锐角和钝角的初步认识。教材分两段安排教学内容 第一段,第64 66页的例题 试一试和想想做做,教学角的初步认识,学习直观地比较角的大小 第二段,第66 68页的例题 试一试和想想做做,教学直角的初步认识,学习...

小学二年级数学第七单元《认识角》教案

本单元初步教学角的知识,包括角的图形与各部分名称,角有大小及比较大小的方法,直角 锐角和钝角等内容。这些内容分两部分编排,先教学关于角的一般知识,再教学直角和比直角小的锐角 比直角大的钝角。1?联系实际教学角。首次教学角,暂时不给角下定义,只要求学生对角有直观的认识,初步建立角的表象。1 第64页例...

二年级数学教案 认识角

二年级数学教案 认识角。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角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2通过 找一找 折一折 比一比 等活动直观认识角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教学重难点 通过动手实践直观认识角教具与学具 1实物投影仪多 软体 一个大三角板 一个活动角等2学具 白纸2张 剪刀 尺子 小圆片 小纸条 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