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分糖果教学反思

发布 2020-12-21 23:29:28 阅读 3214

在这节课,我对自己的教学,做了一些回顾与思考,反思如下;

1 运用身边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生活”的意识。课堂教学开始时,我让学生猜给他们带来了什么礼物,引起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从而引出分糖果的课题。在具体的生活中,使数学生活化。

2. 创设情境,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体会平均分的意义,感受“分法的不同策略”。课堂中我创设了“分糖果”的情境,通过两次“分一分”的活动,让学生体会到虽然分的方法是多样的,但是分的结果是相同的。

3 让学生体验用**记录平均分的过程,对二年级的孩子来说有些难,他们会说,但不一定会填,这时,我在示范后又设计了同桌合作,看看别人的记录表,你知道他是怎么分的吗?学生通过合作既学会了记录,又体验了分法的多样性。

4 在解决分50块糖果的问题时,在活动前我有意识地提醒学生明确分工,在活动时又有针对性地参与到各组的活动中,让学生体会到:在分较大数目的物品时,一次分不完,可以分步分,可以用**记录分的过程;每次不必一块一块地分,边分边根据剩下的数量来确定下次分多少更合适。在课堂中注重让学生自己感受有效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

5. 重视估计意识的培养。本节课,我结合教学内容,在每次动手分糖果时都设计了一个较好的小环节“观察估计糖果的块数”。

特别是第二次估计一大包糖果有多少块时,引导学生把它与20块糖果进行对比,培养学生有依据地进行估计活动,创设了一次提高估计意识、增强数感的机会。上完课后,我感觉到对大数目物品进行平均分的策略,学生感知得还是不够,特别是每次分多少,可以怎么分。也许是时间的关系,最后有些匆忙。

在分50块糖果时,我是否可以这样提问:“请小朋友先估计一下,每人大约可以分到多少块?”因为学生具有100以内加、减法的知识,应该能够说出“至少10块”。

真希望听过此节课的同仁们,给我一些意见。

小升初数学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

1.2023年新学期,某校举行歌唱比赛,满分10分,10位评委打出分数的平均分作为最后得分,小明得分如下。

以下描述错误的有( )

甲:众数有2个,则⑥号评委打的分数一定是9.3或9.5分。

乙:小明的最终得分不可能高于9.47分。

丙:无论⑥号评委打多少分,中位数一定是9.4

丁:无论⑥号评委打多少分,9.4一定是这组数据的众数。

a.0 b.1 c.2 d.3

2.张老师有3件衬衫、4条裤子、2双皮鞋,用它们一共可以搭配( )种不同的穿法。

a.9 b.14 c.24 d.6

3.如果自然数a和b的最大公因数是1,那么a和b的最小公倍数是( )

a.ab b.a c.b d.无法确定。

4.下面是甲、乙两个班男、女生人数分布统计图,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

a.两个班的人数一样多 b.乙班的男生人数比女生多40%

c.甲班的女生人数占全班的 d.甲班的女生人数一定比乙班的女生多。

5.两个高一样的圆锥,他们的底面半径比是3:4,那么它们的体积比是( )

a.3:4 b.9:16 c.6:8 d.16:9

6.长方形abcd的长是8厘米,宽3厘米,将这个长方形(如下图)沿ef对折,阴影部分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a.6 b.11 c.16 d.22

7.分母是8的真分数有( )个。

a.7 b.8 c.6 d.无数。

8.甲乙两队共运一堆货物.甲队单独运8小时运完,乙队单独运12小时运完,甲队先运2小时后,然后乙队单独运.还要( )小时运完.

a. b.9 c.3 d.10

9.两根同样8米长的铁丝,从第一根上截去它的,从第二根上截去米。余下部分( )

a.第一根长 b.第二根长 c.长度相等 d.无法比较。

10.比例尺表示( )

a.图上距离是实际距离的。b.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800000倍。

c.实际距离与图上距离的比为1 :800000

二、填空题。

11.小铃准备炒一个西红柿鸡蛋的菜,她洗切西红柿用了1.5分,洗葱切葱用了2.5分,敲蛋打蛋用了2分,洗锅2分,把锅烧热1分,将油烧热用3分,炒4分,小玲烧好这道菜花了16分,请你配妙安排,设计出一个顺序,使烧好这道菜的时间最短为(__分。

12.铁路旁每隔50米有一棵树,晶晶在火车上从第一棵树数起,数到第55棵为止,恰好过了3分钟,火车每小时的速度是___千米。

13.在下面(1)、(2)两排数字之间的“□”内,选择四则运算中的符号填入,使(1)、(2)两式的运算结果之差尽可能大。那么差最大是___

14.一道计算题的最后一步应该除以10,但粗心的小明在最后一步却错误地乘了10,得到的答案是500,原题正确答案应该是(__

15.将下图中的硬纸板片沿虚线折起来,便可以做成一个正方体,这个正方体a面所对的那个面是字母(__

16.用3个棱长为3厘米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___平方厘米,体积是___立方厘米。

17.2023年我国应届小学毕业生约有***人,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是(__人,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约(__人。

18.50千克增加___是80千克;80千克减少___是50千克;比___多是60千克.

19.书的总册数一定,每包的册数和包数成___比例;小麦每公顷产量一定,小麦的公顷数和总产量成___比例。

20.计算下面两个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单位:m).

1)阴影部分的面积是___平方米。

2)阴影部分的面积是___平方米。

三、判断题。

21.一幅图的比例尺是1:500米。

22.因为0.7=0.70,所以0.7与0.70的意义相同.(_

23.若两个圆半径之比是1:2,则它们的面积之比也是1:2

24.学校开周前会议,出席100人,缺席5人,缺席率是5%.(

25.小数点后面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_

四、作图题。

在方格纸上,把圆o向右平移4格,画出平移后的图形。

把三角形绕a点顺时针旋转90°,画出旋转后的图形。

画一个面积是12平方厘米的等腰梯形,并画出它的对称轴。

五、解答题。

27.中国古代有二十四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器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它是为便于记忆我国古时历法中二十四节气而编成的小诗歌,流传至今。节气指二十四时节和气候,是中国古代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其中第一个字“春”是指立春,为春季的开始,但在气象学上,入春日是有严格定义的,即连续5天的日平均气温稳定超过10℃又低于22℃,才算是进入春天,其中,5天中的第一天即为入春日。

例如:2023年3月13日至18日,北京的日平均气温分别为9.3℃,11.

7℃,12.7℃,11.7℃,12.

7℃和12.3℃,即从3月14日开始,北京日平均气温已连续5天稳定超过10℃,达到了气象学意义上的入春标准。因此可以说2023年3月14日为北京的人春日。

日平均温度是指一天24小时的平均温度。气象学上通常用一天中的2时、8时、14时、20时4个时刻气温的平均值作为这一天的日平均气温(即4个气温相加除以4),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下表是北京某区2023年3月28日至4月3日的气温记录及日平均气温(单位:℃)

根据以上材料解答下列问题。

1)求出3月29日的日平均气温a。

2)请指出2023年的哪一天是北京某区在气象学意义上的入春日。

28.有甲、乙两个粮仓,已知甲仓库装粮675吨,如果从甲仓库调出粮食,从乙仓库调出粮食25%后,这时甲仓库的粮食比乙仓库的2倍还多150吨,乙仓库原有粮食多少吨?

29.求如图的表面积和体积.单位(dm)

30.如图1所示,大小两个正方形并排放在一起,请在图2中用阴影画出一个几何图形(不一定是三角形,可以是任意的多边形),使它的面积等于图1中的阴影面积.

31.一个水桶内部的底面积是9 ,最多可容水40.5k.这个水桶的高是多少分米?(每立方分米水的质量为1k.)

32.打一份稿件,甲单独打6小时可以完成,乙单独打5小时可以完成.现由甲、乙两人合打,在合作的过程中,甲因事离开了一段时间,这样4小时玩成了打字任务,问甲因事离开了多长时间?

33.求下图阴影部分的面积。

六、计算题。

34.解方程或比例。

35.解方程。

2(x+3)=46—(x—62(x+3):5(x—2)=3:5

参***】**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15.d

17.5万 12180000

19.反正

三、判断题。

21.错误。

22.错误

23.错误。

四、作图题。

五、解答题。

27.(1)11℃;(2)3月29日。

28.200吨。

29.表面积为675.36平方分米;体积为924.64立方分米。

31.5dm

32.小时。

33.6cm2

六、计算题。

34.(1)x= 2)x=8

小升初数学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

1.古希腊认为:如果一个数恰好等于它的所有因数(本身除外)相加之和,那么这个数就是“完全数”.例如:6有四个因数,除本身6以外,还有三个因数.6=1+2+3,恰好是所有因数之和,所以6就是“完全数”.下面的数中是“完全数”的是( )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分糖果》课件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北师大版 二年级上册36 37页。教材分析 分糖果 是第四单元 分一分与除法 的第3课,也是第三次 分一分 的活动,分数量比较多的物体。此前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对小数目物品实行平均分的经验。把20块糖果平均分5个小朋友 是本节课承上启下的实践活动,通过具体操作及与...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2 练习九教学反思

2 练习九。一课时。1.通过多种形式的复习,使学生更加了解乘法的含义和乘法与加法的联系。结合具体问题的解决,使学生感受到一些算式可以用加法或者乘法算,并且在加数相同时用乘法计算更简便。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梳理,培养他们的归纳能力。2.学生在画图操作 观察思考的活动中列出了不同的算式,在不断思考 探索和...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 角的初步认识 教学反思。在理解角时,我借助学生熟悉的三角尺导入,先让学生指一指三角尺上的角,在这里学生感知到的角是生活中的角,所以在指角时指的是角的顶点处。充分利用学生认知过程中的这个知识盲点,通过三次指角,使学生逐步建立了准确的角的表象 而且这三次指角逐渐渗透了角是从一点引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