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

发布 2020-12-17 11:16:28 阅读 1660

二年级数学《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本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一课时。

设计主要理论依据:

有余数的除法》这部分主要内容是表内除法知识的延伸和扩展。表内除法主要研究“正好分完”的情况。而有余数的除法主要是研究“分后有剩余”的情况,它也是今后学习一位数除多位数除法的重要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必须切实学好。

这个单元中共有4个例题,例1的教学是为了让学生回忆起以前学过的表内除法的相关知识,学会用竖式计算除法,这也是进一步学习有余数除法的基础。例2是对有余数除法进行教学,让学生体会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并让学生着重理解余数的含义,学会用竖式计算有余数除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生动有趣的适合学生的学数学教学活动,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

我根据中年级学生的直观动作思维和具体形象思维占主导的思维规律,充分运用直观手段分为四个层次进行教学。

学情分析:我们知道教材是知识的载体,在充分把握教材知识点前提下,灵活处理教材内容,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过程,是新课标所倡导的。而表内除法应是学生们已熟练掌握的,因此,在教学本课时,我着重抓住除法竖式计算和“余数的认识及其含义”这个知识点来进行教学,这对学生们来说是不会有太大的困难的。

教学目标:1、通过创设情境和动手操作,让学生感知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掌握表内除法的横式、竖式写法和试商的方法。

2、使学生能够正确地口算和笔算表内除法和有余数除法。

3、会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

4、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经历发现知识的过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从中体会到**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1、使学生能在具体的情境中,弄懂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2、让学生学会笔算表内除法和有余数除法。

教学准备:准备小棒卡片火车头**。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

1、发小棒,用小棒摆喜欢的图形。

2、引导用小棒摆一个一个独立的三角形。

二、**新知。

1、小组交流摆的情况:最多摆几个,怎样列式,为什么?

2、汇报:用12根小棒摆4个。

3、讲解竖式写法。思考:余数表示什么?

4、观察比较:观察这两题,你发现了什么?

5、小结:有余数的的除法(板书课题)

三、巩固新知。

1、用根小棒摆三角形,怎么摆?列式计算(做一做)

2、坐车去旅游。看你桌上的题卡,请你认真做对题,可别上错车。(贴火车图)

3、咱班共有多少人?下火车需要租车,如果一辆车可以坐8人,需要租几辆车?剩下几个人怎么办?(列式计算)

4、老师还要再考考你们,看谁最快,最先到达目的地。(卡片)这个大红苹果就送给你。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上有哪些收获?

二年级数学《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2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

有余数的除法”例1,例2。

教学目标。1、利用学生已有知识,教学竖式计算表内除法,掌握除法竖式中的各部分含义。

2、认识余数,知道余数的含义。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小组合作能力。

4、经历发现知识的过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并从中体会到**的乐趣。

教学重点:能正确地将表内除法列成竖式来计算和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教具、学具:小方块。

教学过程。一、

复习旧知:1、老师说算式,学生抢答。

2、最大能填几?

)×4<25()×7<60()×4<10二、情境**,感受新知。

1、教学例题1(1)利用课件演示例1:提出问题,引出笔算。

学校运动会开幕式即将就要举行了,需要布置会场。小朋友先般来15盆花,他们打算每组摆5盆,可以摆几组?老师想请我们班的同学来分一分。

2)动手操作:请同学上讲台进行分一分。

3)提问思考:有15盆花,每5盆摆一组,摆成了几组?15盆花有没有摆完?想一想15里面有几个5?

4)尝试列式:如果用计算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你能列出算式吗?

15÷5=3(组)

5)加法和减法中,我们都能用竖式来计算,那么除法如何列竖式来计算呢?

6)(课件出示:竖式)仔细阅读课本p50页,看看这个竖式中的每一个数和符号表示什么意思?同时了解竖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7)练习:竖式计算(并说出各部位的名称)

2、教学例题2。

1)课件演示例2:同学们打算将班级联欢会的会场用鲜花布置,同学们将校园一角的23盆花全部搬到了会场,还是每5盆摆一组,最多可以摆成几组?

2)23盆花平均每组摆5盆,用什么方法来计算?(除法);如何列算式?(23÷5)

3)动手操作:让学生小组合作,用学具代替23盆花来摆一摆。看看每5盆摆一组,能不能全部分完?还剩几盆?剩下的够不够再分一组?

4)尝试列式:23÷5=4(组)3(盆)

5)认识余数:余下的3盆不够再分一组,我们就把这3盆叫做余数,我们把这样的除法,叫做有余数的除法。

6)观察比较:看看例1和例2的竖式,比一比,从这两道题的计算中你发现了什么?

3、小结余数的含义。

余数就是不够再分而剩余下来的数,就像分5盆一组,3盆因为不够分成一组,而是剩余下来的,所以余数要比除数小(板书:余数要比除数小)

三、巩固拓展,运用新知。

1、完成51页做一做。

2、现在从小袋子中拿出50个小方块,平均分给8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几个?剩余几个?你会列算式和列竖式吗?(学生小组合作完成)

四、归纳小结,结束全课。

同学们,这节课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五、板书设计。

有余数的除法。

1、余数表示剩下的不能分的部分。

2、余数要比除数小。

小学二年级数学有余数的除法的教学设计

4指导操作。谈话 10支铅笔每人分2支,可以分给几人呢?请一组上台示范分一分。分完后问 10支铅笔每人分2支后有没有分完?在 中板书结果。自主活动。谈话 如果每人分3支 每人分4支,分别分给几个人呢?你能用以上的方法在小组里分一分,并把不同的情况记录下来吗?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视指导。2 说一说 学...

二年级数学有余数的除法教学反思

封面 授课学科。授课年级。授课教师。授课时间。xx学校。有余数的除法是以表内除法知识作为基础的,对这一概念学生缺乏的是清晰的认识和思考的过程。因此,为了使学生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掌握其计算方法,我在教学中有意识地注意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理解表内除法竖式的含义,在具体情境中感知有余数除法...

二年级下册《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材第60页例1。教学目标 1.通过学具操作,让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体会余数的产生,感知余数的意义。2.借助已有知识通过学具分摆,帮助学生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列式和计算。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 分析 概括的能力。3.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难点 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