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识字四教学设计和反思

发布 2020-12-08 20:23:28 阅读 7956

二年级上册《识字四》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分析。

1.教学目标。

.认识“寸、益、彰、豹、障、泰、徒、功、渠”9个生字。会写“寸、落、补、拔、助、功、取、所”8个字。

.能正确、流利的朗读成语,体会其中的韵律感。

.初步感知成语的特点并有收集成语的兴趣。

第一课时。课时目标:

1.了解成语的特点。

2.初读成语,交流意思。

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1.听老师讲《坐井观天》的故事,揭示课题。

2.请学生根据自己课前对成语的了解讲成语故事,比如《取长补短》等,最好是本课的成语故事。

2.教师简介成语的特点。如,汉语的成语大多由四个字组成,一般都有出处。有的成语从字面上不难理解,像“后来居上”,有些成语必须知道**或典故才能懂得意思,像“杯弓蛇影”。

二、初读生字,初识成语。

1.课件出示“识字四”中的成语,听老师示范朗读。

2.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成语,读准字音,读通顺。

3.同桌互相读纠正读音,老师请几名学生读成语,集体正音。

4.老师板书本课需要认识的生字,让学生在文中找到画线拼读。提醒学生拼读中注意平翘舌音之分,师生正音。提示:寸,平舌音;彰、障,分清声调。

彰、障;形声字中声旁表音的作用:功——工、渠——巨、豹——勺、彰、障——章,帮助学生记下生字的读音。

5.学生在四人小组里交流会认的字,说说自己记字的方法。(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自主识字。)

三、集体交流,巩固识字。

1.请每个小组推荐认字快的同学介绍识字的经验,老师帮助学生加以引导和归纳认字技巧。

如:村——寸(减一减),工——功(加一加),彰——障(换偏旁),生活中识字,动物“豹子”,唐僧有三个徒弟认识“徒”,从五岳之首——“泰山”认识“泰”。

2.让学生学会用生字组词造句。

如:功——功课——我们要学好语文数学这两门功课。

益——益虫——蜻蜓是益虫。

3.用**车的方式检查学生识字情况。

三、交流资料,了解成语。

1.课前布置预习,上网查找资料、请教父母或看成语故事,了解成语大意或故事内容。

2.学生自愿上台交流,根据自己课前对成语的了解讲成语故事,比如《坐井观天》、《取长补短》等,最好是本课的成语故事,也可以是其它成语故事比如《刻舟求剑》《掩耳盗铃》等。

四、课堂练习,总结本课。

1.给本课的生字加拼音。

2.同桌对读或者对背如,甲:尺有所短、乙:寸有所长、丙:取长补短、丁:相得益彰……

《识字四》选了三组成语,借助成语识字、写字,而成语对学生是初次见面,十分陌生、抽象。教学中如何让学生感知成语的特点,培养收集成语的兴趣,对学生终身学习尤为重要。现就“尺有所长,寸有所短、取长补短、相得益彰”教学的三个环节谈谈。

一、生动有趣的故事导入。

教师:请看图听老师讲《坐井观天》的成语故事。讲完后问:你听了故事知道了什么?

生1:青蛙坐在井里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天。

生2:其实天无边无际。

生3:因为青蛙坐在井里,所以看天很小,要是从井底出来就会看到无边无际的天。

教师:孩子们都说对了,这只青蛙在井底看天,目光这么狡小,真是太可笑了,成语王国的趣事还有很多很多你们想听吗?

二、师生表演成语故事。

课前我准备了“尺子”和“寸”的头饰,并训练了两个同学表演“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成语故事。

教师:请欣赏成语故事表演。

尺子和寸带上头饰出场了。

尺子说:“嘿,寸啊!你看你那么小,一点用处都没有,比起我来,可差远了!”

寸说:“尺子哥哥,是的,你的确比我长,可是在量极小的东西时,你的用处就不如我了;你是很长,可是量很长的距离时,你的用处就比不上你更长的东西了”。

学生:拍手鼓掌。

教师:大家都来当字典博士,看看该怎么劝劝他们。

博士1:尺有优点,可以量较长的东西;也有缺点,量小的东西就不行了。

博士2:尺子有优点,但别瞧不起寸啊,你量极小的东西就要寸呢?

博士3:你们都有自己的优点,也都有缺点,不能够再吵了!

博士4:如果你们量长的东西用尺子,量短的东西用寸,相互配合取长补短不就更好了。

教师点拨:四个字典博士都有各自的见解,都劝了“尺”和“寸”,我们每个人也是这样,都有自己的优点,也有自己的缺点,谁来结合班上的实际谈谈?学生自由说。

教师:孩子们争先恐后结合班上的例子谈得很多,我们要多看别人的长处,多向别人学习他好的地方。

教师:(出示:尺有所长,寸有所短,取长补短,相得益彰)

成语故事的教学还有很多,你们还知道哪些呢?

三、进入成语王国。

这时学生兴趣盎然,故事会推向高潮,大家在班内、小组内讲了许多故事。

如:“亡羊补牢”、“盲人摸象”、“滥竽充数”、“守株待兔”、“画蛇添足”“拨苗助长”。

【评析】1、教者通过讲故事,让学生表演,激发了学生学习成语的兴趣。

2、两个学生对成语故事的表演这样寓活动于成语的理解中,对成语特点的理解难度大大降低,还让学生懂得一些为人处事的道理并能从中受到启发,从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3、通过成语王国趣事多,把收集资料、讲成语故事推向高潮,增强了学生语言的积累能力。

二年级识字四教学设计和反思

二年级上册 识字四 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分析。1.教学目标。认识 寸 益 彰 豹 障 泰 徒 功 渠 9个生字。会写 寸 落 补 拔 助 功 取 所 8个字。能正确 流利的朗读成语,体会其中的韵律感。初步感知成语的特点并有收集成语的兴趣。第一课时。课时目标 1.了解成语的特点。2.初读成语,交流意...

二年级《识字四》教学设计反思评课稿

识字四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我能正确 流利地朗读成语,体会其中的韵律感。2.我会正确认读生字词,初步了解成语。3.我会正确 美观地书写生字。教学重点 难点。识字写字 朗读。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引起兴趣。1.读单元导读,了解本单元内容。2.简介成语的特点。成语是中国汉语宝库的精华,对我...

二年级识字教学反思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本司将予以删除。篇一 二年级识字教学反思。识字是写作和阅读的基础,也是学习能力的基础。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是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刚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一打开课本就是大量的 抽象的归类识字,这就决定了识字教学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