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程标准。
一、课程目标。
2011版与2001版相比,新课标从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到实施建议都更加准确、规范、明了和全面。具体变化如下:
二、第一学段目标。
数与代数。一)数的认识。
1. 在现实情境中理解万以内数的意义,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能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
2. 能说出各数位的名称,理解各数位上的数字表示的意义。
3. 理解符号<,=的含义,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
4. 在生活情境中感受大数的意义,并能进行估计。
5. 能运用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能进行交流。
二)数的运算。
1. 结合具体情境,体会整数四则运算的意义。
2. 能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和表内乘除法。
3. 能计算三位数的加减法。
4.认识小括号,能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两步)。
6. 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会解释估算的过程。
7. 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8. 能运用数及数的运算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实际意义作出解释(参见例7)。
三)常见的量。
4. 在现实情境中,感受并认识克、千克,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5. 能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常见的量有关的简单问题。
四)探索规律。
探索简单的变化规律。
图形与几何。
一)图形的认识。
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了解直角、锐角和钝角。
二)图形的运动。
1. 结合实例,感受平移、旋转、轴对称现象。
2. 能辨认简单图形平移后的图形。
统计与概率。
1. 能根据给定的标准或者自己选定的标准,对事物或数据进行分类,感受分类与分类标准的关系。
2. 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过程,了解调查、测量等收集数据的简单方法,并能用自己的方式(文字、图画、**等)呈现整理数据的结果。
3. 通过对数据的简单分析,体会运用数据进行表达与交流的作用,感受数据蕴涵信息。
综合与实践。
1.通过实践活动,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体验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问题,获得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
2.在实践活动中,了解要解决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办法。
3.经历实践操作的过程,进一步理解所学的内容。
四、全册教学目标。
教学内容。数与代数:
1、 表内除法(一)(二)
2、 万以内数的认识。
3、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4、 找规律。
5、 用数学解决问题。
图形与几何:
1、 图形与变换。
2、 克与千克。
统计与概率:
统计。综合与实践:
数学实践活动。
教材特点:1、在学生已经比较熟练地掌握了表内乘法的基础上,教材集中安排了表内除法的教学。
2、不再明确区分“等分除”和“包含除”,在平均分的操作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和感悟两种不同的生活原型。
3、万以内数的认识改变了原有的编排结构,先教学1000以内的数,再教学万以内的数,出现了数位顺序表和近似数。
4、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编排具有承上启下的特点:在二上年级教学百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教学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教学三位数(几百几十)的笔算加、减法,为进一步学习多位数加、减法作好准备。本单元还结合几百几十的加、减法,安排了估算的教学内容,让学生进一步学习根据具体情况,运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
5、解决问题主要包括了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安排了解决问题教学单元,以学生生动活泼的课外活动内容为素材,展示在实际活动中可能碰到的系列问题,让学生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去解决这些问题;二结合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教学,适时安排解决问题的有关内容,让学生在掌握了一些数与计算知识后,学习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知道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的近似数。
2.会口算百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会进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3.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
4.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会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中国教育总网教案频道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5.会辨认锐角、钝角;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平移。
6.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l千克=1000克。
7.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5个单位)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
8.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有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有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数学思考:1、 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2、 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 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4、 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解决问题: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情感态度:1、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学的信心。
2、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建立学好数。
3、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本册重、难点:
1、表内除法。
2、万以内数的认识。
3、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4、解决问题。
课时安排:一、解决问题(4课时)
二、表内除法(一)(16课时)
1.除法的初步认识。
平均分2课时左右。
除法4课时左右。
2.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8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2课时。
三、图形与变换(4课时)
剪一剪1课时。
四、表内除法(二)(11课时)
用的乘法口诀求商………4课时左右。
解决问题5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2课时。
五、万以内数的认识(8课时)
六、克和千克(4课时)
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9课时)
有多重1课时。
八、统计(5课时)
九、找规律(5课时)
十、总复习(8课时)
四、单元目标。
第一单元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1.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学会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知道小括号的作用。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知识技能:1、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
2、学会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
3、知道小括号的作用。
数学思考:问题解决:
初步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1、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2、学会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
3、知道小括号的作用。
编排特点:1.结合生活情境发现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
2.例题的呈现形式具有开放性。
课时安排:本单元可用4课时进行教学。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
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2.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3.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结合教学使学生受到爱学习、爱劳动、爱护大自然的教育。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知识技能: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2.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3.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数学思考:问题解决:
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1、结合教学使学生受到爱学习、爱劳动、爱护大自然的教育。
新课标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期末试卷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水平检测试卷。一 填空。8小题6分其余每题2分共24分 1 五千四百零八写作 这是一个 位数。2 抗击 非典 期间,我校为手拉手学校捐款七千零四元。写作约是元。3 和2300相邻的两个数是 和 4 由 组成的最大四位数是 最小的四位数是 它们的最高位都是 位。5 把 这几个数按照从...
新课标小学数学二年级错题汇总
新课标小学二年级上册易错题汇总。一 判断题 1 三角板上的直角和黑板上的直角一样大,所有直角一样大。2 我的身高 米。3 扇子有3个角。4 直角不是角。5 线段不能测量长度。6 小明一分钟跑了50厘米。7 长方形的四条边是四条直线。4 4 6 2 4 x 6 9 角的边越长,角越大。10 角是由两条...
年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设计。知识要点 1掌握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会用脱式的方法来计算。混合运算。2培养观察思考的能力和准确计算的能力。教学过程 例1 图书阅览室里上午有53人,中午走了24人,下午又来了38人,阅览室里下午又多少人?过程详解。要求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根据题意,可列式 53 24 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