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

发布 2020-11-30 16:06:28 阅读 9757

《克和千克》教学设计。

作品类别: 小教理科。

作者单位。作者姓名。

克和千克》教学设计。

教材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四册第六单元《克和千克》。

设计思想:数学是一门**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工具学科,通过生活中的情境引入教学并开展教学活动,使学生在愉悦、宽松的气氛中学习到知识是我们的追求。小学二年级学生好奇心强、自控能力不足,使用多**能牢牢的吸引他们的眼球。

通过观察、操作、感受使学生手、眼、脑、口并用,全面调动儿童的学习积极性,在有针对性、有趣味性的练习题中让学生既巩固所学知识,又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是本节课的设计初衷。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 :学生能准确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重量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能力目标:学生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及相互合作学习的能力在实际活动中明显体现。

3、情感目标:学生能把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相联系,在学习过程中感知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培养学生估测意识。

教学重点:建立克和千克的质量观念。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

教法选择:演示法、操作体验法、观察法。

学法指导:观察——**——操作——实际应用。

教具准备:多**、天平、盘称、2分硬币、2袋盐、鸡蛋等实物。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

1、儿歌欣赏,调节情绪。(歌曲《我有一只小毛驴》)

2、谈话导入:小朋友,你和妈妈一起买过菜吗?说说买菜的情境。(选好菜后要称一称,然后再付钱……)

我们平时所说的物品有多重就是物品的质量。要称物品的质量要用到质量单位,常用的质量单位有克和千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些有关克和千克的知识。(板书课题:克和千克)

3、多**出示主题图说一说。

图中画的是什么地方,谁在干什么?你们发现了什么?

二、合作**:(辅之以ppt,进行教学)

1、认识各种秤。

通过多**展示,让学生认识天平、台秤、盘称、磅秤、弹簧秤、电子秤,知道各种秤的样子和适用的范围。并说说你在哪儿见过什么秤。

2、了解1克和1千克各有多重。

用天平称一个2分硬币,用手掂一掂,感受1克的重量。

用盘秤称2袋盐,用手掂一掂,感受1千克的重量。

3、教学1 千克=1000克。

通过称知道2袋盐是1千克,然后算一算,每袋盐500克,2袋就是500克+500克=1000克,得出1 千克=1000克。

4、称一称物品的质量。

操作步骤:掂一掂,估计——用秤称——掂一掂,感受)

动手称一称,了解和感受常见物品的质量。如一个鸡蛋、一袋方便面……

三、巩固练习:

多**出示练习题:

1. 认一认物品的质量。

2、填单位。

1)1个鸡蛋重约60( )

2)妈妈的体重约50

3、判断。1)一个乒乓球约重3克。(

2)小胖今年7岁,约重2千克。(

3)1千克比1000克轻。(

四、拓展延伸:(ppt展示)

1、出示:你知道吗?

世界上最小的鸟是蜂鸟,大约只有 2 克重,世界上最大的鸟是鸵鸟,大约有 100 千克重。它的一个蛋就重 1500 克。

2、给姥姥的一封信。(找出信中的错误之处)

姥姥:您好,我已经8岁了,身体长得特别健壮,体重已达45克,每天早上能吃掉60千克的鸡蛋两个,150千克的牛奶一袋,中午可以吃掉100千克的馒头3个,晚上吃的更多,和爸爸妈妈一起能把将近1克的米饭吃光 。

3、讨论:1千克铁重还是1千克的棉花重?

五、课堂小结,谈收获。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把它说给大家,共同分享收获的喜悦!

你还有什么想问的或想说的?

六、布置作业。

板书: 教学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充分利用多**课件,生动的展示了教学内容和练习题,又通过动手操作、亲身感受等活动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掌握了本节课的知识点,特别是有趣多样的练习题设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巩固了学习内容,达到了学习目标。

但由于在操作体验时较费时且练习题较多使教学时间略显紧张,课堂组织前松后紧,美中不足。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

1 说教学目标 1 能灵活地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整百 整千数加减法的口算。2 能通过自己探索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独立思考 主动探索的精神和与同学积极合作的意识。3 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数感是人的数学素养的基本内涵之一。加强数感的培养是当前数与计算教学领域改革的...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 1000以内数的认识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使学生掌握数数的方法,会数1000以内的数,体验数的产生和作用,知道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10个一百是一千,认识计数单位 百 千 初步体会两个相邻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制关系。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大数...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说课稿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说课稿 锐角和钝角 石鼓镇中心小学曹瑛。一 说教材。1 说课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四册第三单元38页 锐角和钝角 2 教材分析 通过二年级上册 角的初步认识 的学习,学生已经学会如何辨认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开的程度有关,并会用三角板来判断一个角是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