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

发布 2020-11-30 16:03:28 阅读 6456

—如何有效复习两步计算应用题。

数学课程标准》充分强调数学知识的实际意义和实用价值,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即让生活走进数学课堂,又让数学回到社会生活中去,才会显示其价值,展示其魅力,学生只有回到生活中去用数学,才能真实地显现数生学习数学的水平。而数学模型的构建,也是针对或参照某种事物的特征或数量关系,采用形式化的数学符号和语言,概括出来的一种数学结构。用数学符号和语言表示问题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求证结果,并验证结果,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的数学建模对于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具有深远的影响。

要想有效复习两步计算的问题,我认为可以用以下的方法:一、系统复习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如:①红花27朵,黄花36朵。?②原来有80元,买书包用了43元。?③有4盘苹果,每盘9个。?④买同样的5支钢笔,用了45元。?

因为一步计算的问题是两步计算的基础,让学生根据每一组的条件思考,提出问题并解决。而这个提出的问题往往是两步计算问题中隐藏的问题,这也就是两步计算问题的关键,弄清题意,明白这两个数量的关系,这是低段最基本的几种题型,如果某一种题型问题的提出有难度,那么,还可以变量练习,继续巩固。为两步计算打好坚实的基础。

二、抓好基本题型的同时,生活问题数学化。

现在教材中解决问题大多采用场景图的形式呈现情境,给学生一个模拟的生活空间,很容易让学生体会到要觖决的问题,就存在于熟悉的生活环境,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但是解决问题所需要的数学信息是对话、图画、**、文字等多种形式混杂,并呈现一定的元序性、隐蔽性、迷惑性等,要对问题形成一个完整的印象比较难。因此,这。

时教师应指导学生从纷乱的情境条件中收集、整理有用信息、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使生活问题数学化,还可以让学生心底上产生跃跃欲试的心里。

如:动画出示:小头爸爸说:“我买了5包瓶干,每包3元,”大头儿子说:“我买了一瓶可乐6元。”师:图中讲了哪些事?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生:小头爸爸买了5包瓶干,每包3元。大头儿子买了一瓶可乐6元。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生1:

他俩一共花了多少元?生2:爸爸比儿子多花多少元?

师:我们先研究每一个问题,谁能把问题和条件完整地说一说?

生:小头爸爸买了5包瓶干,每包3元,大头儿子买了一瓶可乐6元,他俩一共花了多少元?

这样生活化的教学,学生经历了将实际问题数学化的过程,共分为三个层次:首先:通过“图中讲了什么事,你能了解哪些信息”引导学生把实际情况转化为数学信息,用自己的语言大胆的说出来。

接着,要求根据信息提出问题,收集信息、整理信息不仅仅是罗列条件,还有发现条件之间的关系,从中生成新的有用的信息(数学问题)。最后,通过完事地说一说,条件和问题,把情境图表示出来的实际问题加工成语言讲述的数学问题,这是建模的起点,为后面的数学建模做好铺垫。

三、善用数学语言表达数量关系。

对于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特别是低段),根据题中的条件和问题,用数学语言分析数量关系,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体会解决问题的思路,建立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的数学题型和混合计算的运算顺序的数学模型。

如:刚才的情境再现。

师:怎样才能示出他俩一共花了多少元?请同学们先独立思考,然后同桌说一说。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生:先算5×3=15(元),再用15+6=21(元)。

师:能具体的说一说你是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吗?

生:先求爸爸用了多少元,再把爸爸用了的钱数和儿子用了的钱数合起来。师:为什么要先算爸爸用了多少钱?

生:因为儿子用的钱已经告诉了爸爸用多少钱,没有告诉我们。师:从题目中的哪些条件能算出爸爸用了多少元?

生:根据小头爸爸买了5包瓶干,每包3元,可以先算出爸爸用了的钱数、师:谁能完整地说说思考过程?

生:因为爸爸用的钱没有直接告诉我们,所以要先算出爸爸用了多少钱。再把爸爸用的钱和儿子用的钱加起来。

小结——根据“小头爸爸买了5包瓶干,每包3元”,这两个条件,能算出爸爸用了多少钱。再用爸爸用的钱和儿子用的钱加起来。

生:独立解答,然后汇报。

在这里,从解答问题的角度来看,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中数量关系分析十分重要,要根据学生的思维起点,确定思维、方向(毕竟是低段),培养学生用数学语言有序地分析数量关系。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交流归纳、抽象总结用数学语言描述数量关系。

四、巧于比较反思。

学生通过对数学问题进行观察、思考、猜测、归纳等一系列的思维活动,初步建立两步计算的模型。但对解决问题的层次和方法,缺乏一定逻辑上的分析,还需要不断的整理、反思比较。

再现情境图:

刚才的两个问题,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生:条件相同,但问题不同。生:都先算爸爸用多少钱。师:为什么都先算爸爸用了多少钱?

生:因为爸爸用了的钱数不知道,不能直接相加、相减,所以要先算爸爸用了多少钱。

生:都是两步计算。

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生:第二步不同,一个用加法,一个用减法。师:分什么呢?

生:因为第一个问题是求他们一共用了多少钱,所以要把两人用了的钱数加起来。第二个问题是求爸爸比儿子多用多少元。所以要用爸爸的钱减去儿子用的钱。

师:以后解答问题时,要看清楚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弄清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回顾整理、巧于反思比较是有效复习两步计算的重要环节。

组织学生及时回顾整理,反思比较,解决问题中不规范的内容提炼为有意识且规范的内容,逐渐形成行之有效的两步计算的思路、方法、经验。

形成两步计算的方法、经验,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于生活,又回归生活,为生活服务,通过真正意义上的走入生活,应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同进扩展数学知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意识、创新意识、实践意识。达到有效的形成两步计算的思路、方法,并为以后的实际应用奠定坚实的基础。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期中

1.96 32 28 正确答案是 a 29 b 60 c 92 d 76 2 北京到天津约120 a m b km c dm d cm 3 14个同学到公园去游玩,每4个人坐一条船,至少需要几条船。a 3条 b 4条 c 5条 d 6条。4 数中间只写一个 0 的是哪一个数。a五千零四 b五千一百四...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旋转

旋转 教学设计。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 数学 二年级下册第42页。课题 旋转。授课人 祖丽皮亚 卡地尔。课时 一课时。教学目标 知识与智能 通过实例使学生初步感知旋转现象,能够正确的辨认生活中的旋转现象及各种物体的旋转方向。过程与方法 老师引导学生看看,观察动手操作,使他们感知旋转...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

克和千克 教学设计。作品类别 小教理科。作者单位。作者姓名。克和千克 教学设计。教材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四册第六单元 克和千克 设计思想 数学是一门 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工具学科,通过生活中的情境引入教学并开展教学活动,使学生在愉悦 宽松的气氛中学习到知识是我们的追求。小学二年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