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发布 2020-11-30 10:45:28 阅读 2935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第一课时认识长度单位---厘米。

学习内容:教材1-3页例1和做一做。

学习目标:1、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

2、在测量活动中,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体会建立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3、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学习重点、难点:

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

课前准备:尺子、硬币、曲别针、刀子、正方体、三角形、图钉、纸盒等。

学习过程:一、 教学例1:

1、 老师拿起数学书。知道数学书的这条边有多长吗?

拿出铅笔:知道这支铅笔有多长吗?

美术书又有多长呢?

2、 请大家拿出我们准备的学具:硬币、曲别针、刀子、正方体、三角形等,

选取你喜欢的工具量量有几个硬币长或刀子长……

3、 分组量物体:1组量数学书,2组量铅笔,三组量尺子。

4、 分组汇报测量结果。

5、 为什么我们测量的统一种东西,结果却不一样呢?(小组讨论)

6、 怎样才能使我们的测量结果相同?

二、 完成做一做。

一)完成第1题。

1、 豆角大约有几个正方形长?胡萝卜呢?

2、 你是怎么知道的?

3、 自己量一量,填写在书上。

4、 我们量这些粮食就是用的统一的单位。

二)第2题。

1、 用铅笔量桌椅的长度。

2、 分小组活动。

3、 各小组汇报测量结果。

三)第3题。

1、 估一估这些文具有几个正方体长。

2、 填写在书上。

3、 集体订正。

三、 例1。

1、 你知道一个正方体的一条边有多长吗?

2、 请你拿尺子量一量。

3、 你是怎么量出有1厘米的?

4、 老师示范量的方法。一边量一边叙述。

5、 对,正方体的边有1厘米长。1厘米就是这么长。

6、 那一个图钉有多长呢?请你也来量一量。

7、 看看你的哪个手指大约是1厘米?

8、 你还知道有哪些物品大约有1厘米长?

四、 练习。

1、 完成练习一第6题。

先估一估,再用曲别针量一量。

五、 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第二课时认识长度单位---米。

学习内容:认识长度单位---米。

学习内容:教材3-4页例2、例3及练习一1~5题。

学习目标:1、 认识米和米尺,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2、 学会实际操作的方法。

3、 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学习重点、难点:

学会用尺子测量物体的方法。

课前准备:5厘米长的纸条、米尺、1米长的绳子、卷尺。

学习过程:一、 导入新课:

1、 通过上节课我们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测量物体要用统一的长度单位,这节。

课我们继续学习测量物体。

二、 教学例2。

1、 看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什么?(纸条)

2、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1厘米就是这么长:老师给学生看尺子。

3、 请你估一估这个纸条大约有几厘米长。

4、 用尺子量一量。

5、 你是怎么测量出有5厘米长的?学生叙述不同的测量方法。

6、 你喜欢哪种测量方法?哪种方法方便?

7、 师总结:把尺子的“0”对准纸条的左端,再看纸条的右端对着5就是5厘米。

8、 看练习一第1~3题,请你按这种方法量一量,然后填在书上。集体订正。

9、请同学到黑板前来,量一量黑板的长度。用小尺子量,你会发现什么?

尺子不够长,量起来很麻烦。)

10、 那我们就用长尺子来量。师出示米尺。

11、 看,这就是1米,1米就是这么长。生汇报测量结果。

三、 教学例3。

1、 请大家拿出老师为大家准备好的绳子。

2、 这条绳子有1米长,想知道它有多少厘米吗?

3、 请你用尺子量一量。(100厘米)

4、 你是怎样量出有100厘米的?(用20厘米的尺子量了5次就是100厘米。)

5、 所以说1米等于多少厘米。 (板书:1米=100厘米)

四、练习。1、 出示卷尺。这叫卷尺,因为它比较长,有时量长的物体我们为了测量方便,就用卷尺测量。

2、 请你用卷尺测量一下黑板的长度。可以发现比用小尺子量的快,而且更精确。

3、 你还可以用卷尺测量什么?(量量我们能跳多远)

4、 生跳远,师演示测量方法。

5、 请学生上来量。

6、 完成练习一第4题。量身高用什么?

量床呢?量桌子有多宽?

7、 你还知道哪些测量工具?

五、 小节: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线段。第三课时线段。

学习内容:教材第5页,练习一的7~10题。

学习目标:1.初步认识线段,会判断线段;

2.会用刻度尺量线段的长度;

3.会按要求的长度画线段;

4.培养动手和判断能力。

学习重点、难点:

用直观、描述方式认识线段的特征。

课前准备:

一根长线,直尺,三角板。

学习过程:揭示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种新的平面图形——线段。

一.认识线段,度量线段。

1.观察,总结线段特征。

1)出示:瞧,这些都是线段。这是线段的端点,它表示不能再继续延长。

2)那么你能找到它们都有那些相同的地方吗?(学生充分发言)

3)小结:大家说得不错!象这样直直的,有两个端点的平面图形就是线段。

4)在我们教室中的黑板边、桌子边、书边都可以看成是线段。请观察你周围还有那些物体上有线段?

2.练习巩固。

1)指出下面那些是线段,不是线段的说明理由。

2)数一数,下面每个图形是由几条线段组成的?

3.度量线段长度。

1)那么线段有长度吗?

2)线段有两个端点,长度固定,所以线段的长度可以量出来。

3)你认为量线段的方法是什么?请你用量物体长度的方法量出书上的线段的长度。

4)订正答案。

二.画线段。

1.尝试画线段。

1)现在请你画一条长为3厘米的线段,你能画吗?试一试。(书上有画的方法,可以让学生自己发现)

2)展示,订正画的结果。(怎样判断画的对吗?○1是不是线段?○2线段是不是3厘米长)

2.示范讲解:因为线段的长是3厘米,所以只要把尺子放平,铅笔紧挨尺子有刻度的一边,从尺的“0”刻度开始画起,画到3厘米的地方,最后在两边点上端点。

3.再次画线段:你能用这种方法画一条7厘米的线段吗?巡视指导。

三.巩固反馈。

1.基础练习:

1)练习一的7题(说明理由)

2)练习一的8题。

3)练习一的10题:分析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认识,怎样得到正确的答案。

2.全班在作业本上画:

1)画出长5厘米的线段;

2)画出比5厘米短3厘米的线段;

3)画出比5厘米长4厘米的线段;

四.扩展练习:在每两个点间画线段。(试一试)

思考:3个点能画几条线段?

4个点能画几条线段?

5个点能画几条线段?

五.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一种新的平面图形:线段。线段是直线的一部分,它有两个端点,能量出它的长度。直线没有端点,不能量出它的长度。

课后记:第二单元100以内加减法。

1、两位数加两位数。

学习目标:1、使学生学会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加和进位加的笔算方法;

2、使学生能正确地进行竖式计算,提高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习重点:正确熟练的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加和进位加法。

课前准备:主题图、投影片、小黑板。

学具准备:小棒。

学习时间:4课时。

第一课时: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一)

学习目标:1、使学生学会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加的笔算方法;

2、使学生能正确地进行竖式计算,提高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习重点、难点:

掌握竖式的结构和计算方法。

课前准备:主题图、投影片。

学具准备:小棒。

学习过程:一、情境引入:

教师出示参观博物馆的情景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中内容。

请学生说说图中有什么,告诉了我们什么事。

引导学生发现每班的人数和车辆的准乘人数。

问: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自由提问)

如果学生提不出乘车问题,教师就提问:哪两个班可以合乘一辆车?

二、合作探索:

学生先小组讨论,再请代表发言。

请学生说明自己的想法,哪两个班可以合乘一辆车?为什么?

预计发生:生1:二(1)班和二(2)班可以合乘一辆车。

师:为什么?

生1:这两个班的人数合起来是66。

师:你是怎样算的?说说算式。

学生说,教师板书算式。由于学生能口算,教师板书得数。

三、教写竖式:

1、请学生说说口算时是怎样算的,说时边摆小棒边讲。

师:像这样的算式,我们还可以用竖式计算。谁会写竖式?

请学生写写看,师生对其写法进行评价。

2、教师教写,边讲解边板书:

先写“36”,在36的左下方写“+”再写“30”,写30的时候要注意与36对齐数位,再写“——

计算时,把个位相加的数写在个位下面,十位相加的数写在十位下面。

3、请学生自己写竖式,指名写在投影片上,集体订正。其他学生同位互查。

4、讨论:列竖式计算要注意什么?

四、做一做:

用投影出示题目,指名做在投影片上,其他学生写在书上。

全班学生看投影片,集体订正。

然后同位相互检查,相互评价。

五、练习:教师投影出示练习题:

请学生任意选两道题,用竖式计算。

同位检查竖式的书写格式是否正确,书写、计算正确的可以画一颗星。

六、总结:用竖式计算应注意什么?板书3 6

第二课时: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二)

学习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的笔算加法;

2、使学生能熟练地进行竖式计算;

3、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

学习重点、难点:

熟练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

课前准备:主题图、投影片。

学具准备:小棒。

学习过程:一、解决情景中的问题。

1、教师出示主题图。

师:上节课有的同学提出二(3)班和二(4)班也可以合乘一辆车,这节课我们来解决这个问题。

师:怎样能知道这两个班是否能合乘一辆车呢?

(要知道两个班共有多少人?)

师:怎样列算式?

学生说,教师板书:35+34=

2、请学生在小组里讨论怎样计算“35+34”,可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是用摆小棒的方法还是用竖式计算还是口算。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材分析及教学总体设想。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择优促差措施。二0一三年度秋学期二年级数学课时安排计划。第一单元 单元教学计划。单元教学内容 加与减法。单元教才分析 本单元主要教学两位数加 减两位数的笔算。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会口算两位数加 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基础上编排的。主要包括两位数加两位...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表内乘法 二 9的乘法口诀 教案。授课人 李金贵。授课时间 2013年11月25日。课题 9的乘法口诀。教学内容 课本p80例4及练习二十相应的练习。教学目标 1 理解9的乘法口诀的 能根据乘法的意义正确推导出9的乘法口诀。2 能初步记住9的乘法口诀,并运用口诀熟练的进行计...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灌云伊山中心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练习八。总课时数 第课时上课时间 2012年月日教学内容 课本第77 78的习题,试着做一做教学目标 1 在现实情景中,提出数学问题,并运用 的乘法口诀和已经学过的其它知识解决问题。2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教学重点 能正确运用 的乘法口诀和已学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