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河北区红权小学。
教师备课本。
2014-2015 学年度第一学期
年级二年级
学科数学 任课教师戴美丽
教学进度。第( 一 )单元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学生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学生初步认识线段,学习用刻度尺和画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
2、过程与方法。
在活动中,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1、在活动中,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2、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
三、本单元教学内容及课时安排:
4课时。第 1 课时。
一、课题:统一长度单位。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在具体活动中用不同的物品作计量单位去测量同一长度,来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三、教学重难点:学生在具体活动中用不同的物品作计量单位去测量同一长度,来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四、教具、学具准备:圆形、正方形、三角形、曲别针、铅笔、橡皮等。
五、课前预习设计:
用自己的方法量一量铅笔、家里的电视、床的长度。
六、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谈话:老师想要知道这本数学书的宽是多少,你们能帮助老师想想可以用什么办法?
学生发挥想象,各抒己见。
设计意图]:从学生身边的熟悉的事物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组织活动,体验数学。
一)、组织学生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同一长度。
1、 明确活动的方法。
1)、作为标准的物品要一个接一个地摆放,要放平摆直。
2)、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每人从四件物品中(圆形、正方形、曲别针、三角形)选取一件不同的物品去量。
3)、量好后四人小组交流汇报自己量的结果,并思考:为什么都是量数学书的宽,而量出的结果却不一样呢?
2、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3、 全班交流汇报。
得出:因为选用的是不同的物品作为标准测量,所以量的结果不同。
4、 让学生选用同一物品进行测量的学生展示他们测量的结果。
由此得出:要想得到相同的结果,应选用同样的物品作标准进行测量。
二)、组织学生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不同的长度。
1、 让学生选用不同的物品(如橡皮、铅笔、曲别针或用手等)去量桌子、铅笔盒等物体的长度。
2、 交流展示学生测量的结果,启发学生提出问题。
如:为什么数学书的宽是5个曲别针的长,铅笔盒是5块橡皮的长,但它们并不一样长?
为什么桌子比铅笔盒长,但桌子才4根铅笔长而铅笔盒却有5块橡皮长呢?
引导小学生体会到:因为选用不同的标准去量,它们的长度不同,所以测量的结果可能会与事实不符。
3、 让学生用同一物品(正方形)作计量单位去量不同长度的物品看结果如何,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设计意图]:教学从两个方面来组织帮助学生认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先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去量数学书的宽,再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不同的长度。
由此引起认知冲突,体验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三、练习巩固,实践应用。
1、 做一做第1题,学生看图直观地判断每种蔬菜大约有几个方格那么长。
学生先独立完成,再交流。
如果学生看不清最上面的几种蔬菜的右端对准哪个方格,可以用尺子对准方格的竖线比一比。
2、 做一做第2题,让学生用铅笔去量桌子的长、高,量凳子的高。
明确量的方法与前面有所不同,不再把作标准的物品,一个接一个地摆放来量,而是让学生用一个物品,一次接一次地进行测量,看所来年感长度有几个这样的物品长。
3、 做一做第3题,学生直**图,先估计所测物品大约有几个立方体长,再用上一题的方法在脑子里测量。
如果学生看图测量有困难,也可以让学生用立方体实物进行测量。用实物测量时都要提醒学生注意量的方法:实物的左端应与所量物体的左端对齐,这样量出的结果才比较准确。
设计意图]: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实际练习,让学生在具体活动中再次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四、课堂总结。
今天的数学课,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你想说什么?
五、随堂练习。
七、作业设计:
八、板书设计:
统一长度单位。
九、课后反思:
第 2 课时。
一、课题:认识厘米用厘米量。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认识尺子并知道尺子的作用,能用尺子进行正确地测量物体。(限整厘米)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了解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四、教具、学具准备:尺子、图钉、纸条等。
五、课前预习设计:
六、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
一、 谈话引入。
1、 上一节课我们都知道要统一长度单位,也用了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进行了测量。但在日常生活中用它来量物体的长度是很不方便的。为了准确、方便地表示物体的长度,人们发明了带有刻度的尺子。
2、 介绍认识尺子。
为了便于交流,尺子上的刻度作了统一规定。要知道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尺来量。
设计意图]:介绍认识尺子提高学生的知识面,为下面的学习作准备。
二、操作活动,建立表象。
一)、认识厘米。
1、投影出示厘米尺,师生一起观察厘米尺子:在尺子上用不同的颜色标出1厘米的长度,说明前面正方体的一边正好是1厘米。
2、让学生量图钉的长度。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师:“请小朋友拿出自己的尺子,量一量图钉大约有多少长。”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交流得出一个图钉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长。
3、 教师明确量的正确方法:图钉的一端对准尺子的0刻度,在看另一端对着几。
4、 请小朋友量一量自己的手指,看哪个手指的宽大约是1厘米?
学生活动,同桌交流。
5、 巩固1厘米的表象。
请小朋友用手势比划1厘米的长度。
闭上眼睛想1厘米的长度等。
6、想想在自己的周围,生活中有哪些事物也是大约1厘米长的?让学生去找大约1厘米长的物体。帮助学生形成1厘米的鲜明表象。
二)、用厘米量。
1、 我们已经知道了量的方法,也对1厘米有了初步的表象,下面我们就来量一量物体的长度。
请小朋友用手中的尺子量一量老师为你们准备的纸条。注意测量的方法要正确。
2、 学生测量纸条。教师巡视,加强个别指导。
3、 交流反馈。教师再次强调测量的正确方法。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有助于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的表象,亲身经历学习数学知识。
三、巩固深化,实践应用。
1、请学生随意拿出自己的一枝铅笔,量一量你的铅笔有多长。量好后同桌交流检查。
人小组合作,每人分别量出3厘米、5厘米、7厘米、10厘米……给大家看。教师个别指导。
3、学生自己选择身边的物品量一量,如一枝新铅笔的长,数学本子的长,橡皮的长等。
设计意图]:学生在各种实践活动中进一步巩固1厘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建立1厘米的表象。
四、课堂总结。
五、随堂练习。
七、作业设计:
八、板书设计:
认识厘米用厘米量。
1米=100厘米。
九、课后反思:
第 3 课时。
一、课题:认识线段。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学会量线段、画线段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自己观察、感知线段,体验线段的两个特征:直的和可度量。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操作能力、合作意识以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学生学会量线段、画线段的方法。
四、教具、学具准备:刻度尺,各种弯的、直的实物若干,如:牙膏盒、吸管、绳子等。
五、课前预习设计:找一找生活中的线段。
六、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
一、引入。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英勇的消防员叔叔为了抢救国家、人民的生。
命财产时都是争分夺秒,刻不容缓的,当每次接到任务时,为什么他们都是从高高的铁管上滑下来而不是走楼梯呢?(比较快)为什么从铁管滑下来比走楼梯快呢?
师: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类似这样的事例还很多,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二、观察体验,**新知。
l、感知线段的直。
师:请拿出袋里的东西看一看、摸一摸,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观察准备好的牙膏盒、药盒、直的曲的吸管、铅笔、绳子、铁丝等。
学生汇报。师:你觉得桌子上哪些东西是直的?学生迅速找出自己认为是直的东西。
师:请大家互相坚持谁拿对了,谁拿错了,并且互相纠正。2,感知线段的两个端点。
师:请同学们再看一看,摸一摸那些直的东西除了直以外,你还发现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师:假如从铅笔的任意一端开始,摸到铅笔的另一端,我们就可以把其中的一端看作一个点,把另一端也看作一个点,我们把这两个点叫做端点。像书本的边、直的吸管那样都有两个端点。
3、从实例理解线段。
师:请同学们在练习纸上按自己的想法把没两点连结起来。教师在黑板出示:
学生操作,指名把黑板上的两个点用线连起来。师:同学们画的这些线都有什么特点?学生汇报。
师;大家说得好,请同学们看看、想想教科书第5页“做一做”的图下面那句话和三条线。
小结:我们就把像课本第5页中间的图叫线段,线段都是直的、有两个端点。比如书本的边、盒子的边、铅笔、直的吸管都可以看作是线段。
学生找出身边的“线段”,并说一说、评一评。
4、量线段和估线段。
师:线段可以量度吗?
让学生量一量课本第页上面线段的长度,并说说量法。
小结量法:先把尺子上的q刻度对准线段的左端,再看右端对着刻度几,就是几厘米。教师出示横、竖两条同样长的线段,请学生估计这两条线段哪条长、哪条短或者同样长呢?
学生自由发表想法。
学生通过用尺子量度,发现这两条线段是一样长的。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材分析及教学总体设想。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择优促差措施。二0一三年度秋学期二年级数学课时安排计划。第一单元 单元教学计划。单元教学内容 加与减法。单元教才分析 本单元主要教学两位数加 减两位数的笔算。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会口算两位数加 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基础上编排的。主要包括两位数加两位...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表内乘法 二 9的乘法口诀 教案。授课人 李金贵。授课时间 2013年11月25日。课题 9的乘法口诀。教学内容 课本p80例4及练习二十相应的练习。教学目标 1 理解9的乘法口诀的 能根据乘法的意义正确推导出9的乘法口诀。2 能初步记住9的乘法口诀,并运用口诀熟练的进行计...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灌云伊山中心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练习八。总课时数 第课时上课时间 2012年月日教学内容 课本第77 78的习题,试着做一做教学目标 1 在现实情景中,提出数学问题,并运用 的乘法口诀和已经学过的其它知识解决问题。2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教学重点 能正确运用 的乘法口诀和已学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