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发布 2020-11-30 10:43:28 阅读 2304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教学内容:量一量,比一比。

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使学生进一步获得长度单位的感性认识。

2.掌握对长度、高度、宽度等的估计的方法,培养学生估计的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能正确估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会选用适合的长度单位估量物体。

学具】彩带,刻度尺,米尺,作业本。

教学过程】一、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1.情景设置,用不同的测量工具进行估计和测量。

提问:你能说一说你的课桌有多长吗?你知道你的数学课本有多长吗?(提示:左、右小组分开测量。可以用你有的东西比一比,测一测)

2.提出测量中的矛盾问题。

1)在刚才的实际测量当中,有的同学说数学书有5颗别针那么长,有的同学说数学书有4个三角形那么长,有的同学说数学书有2把小刀那么长。

师:为什么我们都是测量的同一边量出的结果不一样呢?

2)实际生活中人们用不同的测量工具也就是用不同的长度单位测量,这会带来交流的不方便,那么我们需要统一的长度单位,你知道有那些吗?

3.揭示课题,介绍测量的工具。

1)我们要测量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尺来量。请同学们拿出直尺,观察一下,直尺上有些什么?(大小刻度、数字、厘米)观察这把直尺,它的每两个刻度之间是多长?

(1厘米,也就是说直尺以1厘米为单位。)

2)今天我们来学习量比较短的东西时,用“厘米”做单位。

3)板书课题。

二、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

1.介绍1厘米:那么你知道1厘米是多长吗?请你用直尺上表示出来。

首先找到刻度“0”,从刻度0到1,这中间的长度就是1厘米。

2.感知1厘米的实际长度:

1)把1厘米的长度画在黑板上;

2)请你刻度尺和图钉的长比一比,图钉的长大约是1厘米;

3)请你用刻度尺比一比自己那个手指的宽大约是1厘米;

4)想一想1厘米有多长。

3.观察自己的刻度尺:你知道从刻度“0”到哪儿是2厘米长吗?(从0到2)从刻度“0”到哪儿是3厘米长吗?

(从0到3)也就是说,从刻度“0”到几,就是几厘米。那么你的刻度尺一共有多少厘米?

三、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方法。

1.学生小组动手测量纸条长度。

1)这有一张纸条,你知道它有多长吗?小组讨论、操作测量纸条的长度。

2)小组汇报:你们是怎么测量的?

2.统一测量的方法。

介绍:量物体的时候,把刻度尺的“0”刻度对准纸条的左端,再看纸条的右端对着几,纸条就长几厘米。

现在纸条的右端正好对着“5”,说明纸条长5厘米。

3.实际测量物体的长。

1)测量同桌准备的纸条,看一看它们分别长多少厘米?量的结果写在纸条上,同桌检查。

2)量一量你带来的新铅笔长多少厘米。看练习一的1题中铅笔的长度,笔尖不能靠近刻度尺的刻度,怎么量它的长度呢?利用三角板来卡一卡的量。

3)量一量。

你的手掌宽度是( )厘米。(取整数)

一拃:你的拇指和中指之间的距离是( )厘米。(取整数)

四、巩固反馈。

五、发展练习。

1.如果有些东西两头都不能靠近尺子,那要怎么量出它的长度呢?例如花生的长度和1角硬币的长度。

2.讨论交流,想办法。可以有很多方法。

六、全课小结。

今天学了什么?

板书设计】课堂作业】

课后反思】教学内容: 米的认识(第4页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节课,使学生认识米,掌握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知道1米=100厘米,能估计较长物体的长度。

2、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体会米的实际意义,建立1米长度的概念,掌握用米尺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3、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良好意识。

教学重点】通过本节课,使学生认识米,掌握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知道1米=100厘米,能估计较长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体会米的实际意义,建立1米长度的概念,掌握用米尺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 米尺、厘米尺、绳子、卷尺。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老师准备买一些彩带来装饰教室,首先要用红彩带把黑板四周装饰一圈,同学们老师应该买多长的红彩带呢?(学生估计长度)

2、刚才同学们估计了黑板四周的长度,但是为了不浪费,老师应该怎么做呢?(学生说方法,为了不浪费,就要进行测量)

3、怎么量?用厘米尺量,方便么?你还能用什么方法测量?需要什么工具?(学生出主意,想办法,看看用什么方法测量,需要什么工具?)

4、量比较长的物体时,常用米尺和卷尺。

二、小组合作,**学习。

1、认识米。

①你知道1米大约有多长吗?用比划一下!

你能在米尺上或卷尺上找到1米么?用手比划一下。在仔细观察米尺或卷尺,你发现了什么?在小组内交流交流你的发现。

谁能说说你对1米有哪些认识?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1米=100厘米。你可以用那些方式来验证1米=100厘米。小组讨论并且进行验证。

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小组同学互相交流一下。

2、米和厘米的关系。

我们已经知道1米=100厘米,那么2米=?厘米;500厘米=?米;1米30厘米=?厘米;你是怎么想的?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

3、测量。刚才我们估计了黑板的长度,现在我们来量一量,看谁估计得更为准确。请你们分组上台测量。

同学们测量时都非常仔细,特别有求实精神,谁在莱说一说你们是怎么测量的,测量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引导学生总结测量方法!

三、学习效果测评。

1、完成练习一第4题。

先估计,再测量,并说说你是怎么量的?

2、第5页做一做。

怎么才能准确测量出同学跳远的距离?

请同学们分组测量跳远距离,比一比谁条的最远?

四、全课小结,梳理消化。

谁来说说你金坛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课堂作业】 判断。

课后反思】教学内容: 线段的认识(第5页内容)

教学目标】

1、创设情景,让学生自己观察、感知线段,体验线段的两个特征:直的和可度量的,学习用刻度尺量和画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

2、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掌握量线段,画线段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以及操作能力,以及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创设情景,让学生自己观察、感知线段,体验线段的两个特征:直的和可度量的,学习用刻度尺量和画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

教学难点】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掌握量线段,画线段的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刻度尺、各种直的、弯的实物,例如:牙膏盒、药盒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课件演示)同学们,你们知道英勇的消防队员叔叔抢救国家、人民的生命财产时都是争分夺秒的,每次接到任务时,为什么他们都是从高高的铁管上滑下来而不是走楼梯呢?

生:因为从铁管滑下来比走楼梯快.

师:为什么从铁管滑下来比走楼梯快呢? ·

生1:铁管很直.

生2:楼梯要拐很多弯.

生3:铁管很滑.

师: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类似这样的事例还很多.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观察体验,**新知。

认识线段。a.感知线段的直.

师:请同学们拿出袋里的东西,看一看,摸一摸,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观察事先准备好的牙膏盒、药盒、鞋盒、直和曲的吸管、铅笔、绳子、直或弯的铁丝等,然后汇报)

生1:我发现牙膏盒、数学书的棱都是直的.

生2:我发现铅笔和一些吸管是直的.

生3:我发现有些铁丝和有些吸管是弯的.

生4:我发现一根包装绳本来是弯弯曲曲的,可是我把它一拉,就变直了.

师:你觉得桌子上哪些东西是直的?

(学生迅速找出自己认为是直的东西)

师:请大家互相检查谁对了,谁错了,并且互相纠正.

b,感知线段的两个端点.

师:请同学们再看一看、摸一摸那些直的东西,除了直以外,你还发现什么?

生1:药盒的棱用手摸觉得很细,有些硌手.

生2:吸管滑滑的.

生3:这些东西在两端有两个头.

生4:圆圆的. ·

生5:能摸到尽头.

师:假如从铅笔的任意一端开始,摸到铅笔的另一端,我们就可以把其中的一端看做一个点,把另一端也看做一个点,我们把这两个点叫做端点.像书本的边、直的吸管都有两个端点.

c,从实例理解线段.

师在黑板出示:

请三位同学到黑板,分别把黑板上的两个点用线连起来(其中③的同学用尺联结,其余①②学生都随手画线联结).

师:这三段线哪一条像书本的边?为什么?

生1:第3条,因为它是直的.

生2:它还有两个端点。

师:大家说得好,请同学们看看教科书第5页“做一做”的图下面的那句话和三条线.

小结:我们就把像③那样的线和课本第5页中间的图叫线段,线段是直的,有两个端点.比如书本的边、盒子的边、铅笔、直吸管都可以看做是线段.

d.活动体验.

师:我们已经知道什么是线段了,你还能在教室里找到线段吗?

(说一说,评一评)

生1:黑板和墙的边都是线段.

生2:门和窗的边都是线段.

生3:椅背(弯的)的边和课桌面的边都是线段.

生4:我认为,椅背的边不是线段,因为它是弯的.

生5:相片的边也是线段.

(师引导学生再次正确认识线段)

师:刚才大家找到的线段可真多,关于线段你们还有什么问题要提出来吗?

生1:拔河比赛用的绳是线段吗?

生2:探照灯射出的光线是线段吗?

生3:河边绑船的绳缆,高压架上的电缆是不是线段? (小组讨论后汇报)

生1:我认为拔河绳不是线段,因为它很粗.

生2:我也认为它不是线段,因为它不一定是直的.

生3:我觉得不管它是粗是细,只要把它拉直就是线段.

师:说得好.线段确实是有粗有细.

生4:我觉得探照灯射出的光线不是线段,因为它没有尽头.

生5:我认为如果探照灯的光线射到墙上或有物体挡住,那就是线段,例如我们上课电脑平台用的照射灯的光线.

师:对,凡事都不是绝对的.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材分析及教学总体设想。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择优促差措施。二0一三年度秋学期二年级数学课时安排计划。第一单元 单元教学计划。单元教学内容 加与减法。单元教才分析 本单元主要教学两位数加 减两位数的笔算。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会口算两位数加 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基础上编排的。主要包括两位数加两位...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表内乘法 二 9的乘法口诀 教案。授课人 李金贵。授课时间 2013年11月25日。课题 9的乘法口诀。教学内容 课本p80例4及练习二十相应的练习。教学目标 1 理解9的乘法口诀的 能根据乘法的意义正确推导出9的乘法口诀。2 能初步记住9的乘法口诀,并运用口诀熟练的进行计...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灌云伊山中心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练习八。总课时数 第课时上课时间 2012年月日教学内容 课本第77 78的习题,试着做一做教学目标 1 在现实情景中,提出数学问题,并运用 的乘法口诀和已经学过的其它知识解决问题。2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教学重点 能正确运用 的乘法口诀和已学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