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课标版《小学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
做学习的主人》教案设计。
一、学科:小学品德与社会。
二、课例名称:做学习的主人。
三、执教教师:刘芬
四、指导教师: 郑少东冯小东。
五、课型:新授课。
六、年级:小学三年级。
七、教材设计:
教材从“冬冬的烦恼”事例入手,激活学生对生活中学习困难的回顾和思考:自己是怎么克服学习中的困难的。教材还以事例“小丽做作业的两种情况”,给学生提出一个研讨的问题:
对学习时间进行思考,并结合自己学习经验,想一想怎样才能提高学习效率。要提高效率除了要抓紧时间之外,还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对时间进行合理的安排,教材列举了“小军星期六要做的几件事”,引导学生去帮助他安排时间。同时,教材也注意了工具性的特点,注意了间接经验对儿童发展的影响和作用。
如本课 “瞭望台”呈现了《时间老人的礼物》,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读故事、续写故事得到启发,认识到抓紧时间学习的意义和时间一去不复返的道理。教材内容在准确和完整体现课程标准的前提下,富有开放性,给教师和学生都留出了拓展的空间。
八、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道学习要肯动脑筋,不怕困难,掌握克服学习中各种困难的一些方法。愿意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学习,体会克服困难取得成功的愉悦。
2、知道学习、做事要抓紧时间,学会合理安排和利用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二)学情分析及教学手段。
学生升入三年级,已具有了两年的学习经验,这为**如何进一步提高学习效率,提供了可能的条件。学生学习经验和经历是教学的切入口,学生每天都在经历着学习,但他们对“更快更好的学习”缺乏科学认识。一部分学生还依赖于老师、家长的监督和帮助(大多凭借作业签字本进行反馈、控制),学习主动性不强,兴趣缺乏。
但他们跟一二年级的学生也有明显的差别,自我认识正悄悄萌芽,对事物的认识逐渐由直观向理性过度,这为教学的展开提供了契机。
教学前可做以下准备:了解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烦恼,并分析原因,以便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将学生学习生活中签字本与教材相关事例进行整合,从生活切入,进入文本,走向真实的学习实践。
三)课时安排:一课时。
四)板书设计。
做学习的主人。
提出问题不怕困难抓紧时间合理安排。
九、教学过程。
一)学习会遇到困难。
1.出示签字本,让学生观察:从签字本上,你们知道了什么?
2.生观察,汇报。
二)学会解决困难。
1.游戏:听**、传花、说学习烦恼。
2.说一说:你遇到了什么烦恼,你又是怎么办的?
3.帮一帮:你还有没有其他的解决办法?给同学提提建议。
4.小丽的烦恼。
1)听一听:小丽的故事。
2)说一说:自己真实的类似情况。
3)想一想: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4)议一议:有什么办法,可以做得又快又好呢?
5)老师与学生分享自己的办法。
三)合理安排学习与生活。
1.出示学生签字本,读妈妈留言。想一想:曦曦小朋友的问题出现在那里?
2.我们一起来看看曦曦小朋友双休日都想干些什么?(出示教材**,把书中人物换成生活中的人物)
3.学生看图并回答,教师贴大卡片。
4.假如你是曦曦,你打算怎么安排你的活动呢?
5.小组讨论,摆小卡片。
6.生汇报,并说明这样安排的理由。
7.采访生活中的曦曦,谈谈自己心中的想法。
四)课后拓展。
1.观察榜样签字本,你发现这个小朋友的签字本跟我们的有什么不一样吗?
2.生汇报:自己限定时间、自己提出问题、合理安排双休。
3.生动手安排自己的双休。
4.汇报展示。
十、教学反思。
一)合理挖掘教学资源,让课程回归儿童的生活。
本课教学,我从学生生活实际、本校实际出发,并作为教学资源,创造性改造教材,把教材还原于学生的生活实际,增强了情境性、生动性、实效性,让学生产生了共鸣,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如:课伊始出示“签字本”,引起学生对学习烦恼的回忆。
在合理安排时间的活动中,我又以学生“签字本”上所反映的问题为话题,组织学生对“怎样安排才合理”进行了讨论。而签字本的充分利用,让教学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具有了实际指导意义。
二)多维度互动,让课堂中的生成更丰富。
1.学生与文本对话。教学中,我用小丽的事例为激活因子,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实现了学生与文本的对话。
2.学生与现实生活的对话。课堂上,我把静态的教学内容和学生丰富多彩的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说困惑,想办法,引导学生对自己生活经验进行体认、整理、反思和拓展。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对“签字本”用途进行再认识,让教学有了一个实实在在的着力点。
3.学生与老师对话。教学时,我与学生一起交流自己的办法,把自己的想法、自己的情感告诉学生,师生关系平等,课堂氛围和谐。
4.学生与同伴对话。在小组交流活动中,每个孩子都积极主动参与活动,同伴与同伴之间互相启发、互相促进,每个孩子都学有所获。
三)活动化、趣味化,让课堂更有情趣。
游戏活动,是联系课堂与生活的桥梁。新课程,要求着眼于提高品德教育的实效性,强调和确定了要通过让儿童直接参与各种课堂实践活动。这就要求我们在品德与生活的教学中,除了要有静态的理性分析外,还要有动态的亲身体验。
课堂中的游戏实践,可以使学生走上课堂小舞台,走向生活大舞台。本课教学,我设计了观察、讨论、排列等活动,通过一个个活动对学生产生教育影响。
不足之处:我的引导不够充分,没有让学生深度思考、多角度展开。如果在教学中把握好收与放的度,相信课堂生成会更为丰满。
十。一、课例点评。
怕苦怕累,不爱动脑筋,作业拖沓,不会合理安排时间……”孩子们身上这些毛病让家长和老师头痛不已。怎么解决?让孩子成为学习的主人!
这节课,刘芬老师引领几十个孩子,审视自己的学习,叩问自己的心灵,初步形成了学习的主人意识。刘老师教态亲切自然,循循善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面大,入情入境;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显著。在我看来,这堂课有两大亮点值得称道:
一)充分体现了《品德与生活》课程的生活性和活动性。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本课程遵循儿童生活的逻辑,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刘老师用学生每天都在使用的签字本开课,一下子就唤起了学生的亲切感,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拉近。
当讲述了教材中的小丽的故事后,刘老师抛出一个问题:“哪些小朋友也遇到过这样的情况?我们一起来找一找原因好吗?
”这就调动起了学生的生活体验,学生在感同身受中,对“抓紧时间”的认识更加深刻。当学生为文中的曦曦合理安排时间后,刘老师请出秦晨曦这个生活中的曦曦来谈感受……这些设计,让课程变得有了生活意义,体现了刘老师对《品德与生活》课程生活性的深刻领会。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指出:“本课程的呈现形态主要是儿童直接参与的主题活动、游戏和其他实践活动。课程目标主要通过教师指导下的各种教学活动来实现。
”刘老师对这一点也吃得很透,整堂课完全避免了老师讲、学生听的僵化模式,不管是讨论还是“传花说烦恼”、“摆小卡片”的游戏,课堂始终凸显出一个“动”字,人与文本的互动、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学生与学生的互动,教学目标就在这动态中得以完成。这样的课堂,才是让学生感到幸福的课堂。
二)课堂结构十分严谨。
这节课巧妙地引进了学生熟知的签字本,把它当做一根红线,贯穿始终,既体现了课程的生活性,又使课堂结构严谨,层次分明,可谓一举两得。
这堂好课,让我们看到了青年教师对《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的透彻理解和准确把握。我们相信,孩子们一定会把在课上的感悟内化为正确的思想,外化为良好的习惯,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点评:重庆市梁平县梁山小学冯小东)
小学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
三年级 品德与社会 上教学计划。一 指导思想。根据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思想品德和初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 要求,对小学生进行良好的个性品质教育。小学生应当努力培养自立自强 积极进取的精神,塑造善良宽厚 正直公道的品质,培育诚实守信 实事求是的人格,勇于负责 乐于助克勤克俭,把学生培养成道德高尚的人。二 ...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品德与社会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品德与社会 上 期末测试题 一 姓名。时间20分满分30分 一。填空题 每题2分,共12分 1.我们学校的校训是。2.身边的人就像会的镜子,帮助我们更好地自己。3.在平面图上看方向,要记住口诀。4.在生活中的每一天家人用的爱我们的成长。5.每年3月的第二个星期日作为法定的。6.做有心...
《品德与社会》 上教版 三年级第二学期
品德与社会 上教版 三年级第二学期。第6课绿色的家园。第6课绿色的家园。说课 1 教材。第六课 绿色的家园 是三年级第二学期第二单元的课文。这篇课文主要从 水清 地绿 居佳 三个角度向学生展现上海在不断地 追求卓越 其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知道苏州河治理工程是改善环境 造福人民的重大工程 初步了解城市园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