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掌声教学反思

发布 2020-11-21 00:47:28 阅读 3622

29《掌声》教学反思。

本次磨课的时间比较短,教学设计的准备也比较仓促,在讲课之前在引导学生感受理解英子的心理变化过程中教师心中目标还不够明确,没有一定的教学策略,这使得整节课有很多缺漏。上完课后仍有很多困惑,直至听了老师们的评课以后获得了一些弥补的方法。对于本节课三维目标落实情况及评课收获反思如下。

1、知识与能力。

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本课中我让学生齐读课文较多。齐读强调整齐划一,听觉效果好,但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化朗读。因此,齐读要有选择在适当的时机运用,但在《掌声》这一课中就没必要总是让学生齐读了,在这里齐读只成了一种形式而已。

2 、过程与方法。

在教学中通过让学生抓关键词方法体会英子心理的变化。如在课文第一段中,引导学生透过“总是”体会出学生的自卑、孤独、忧郁等心理。先让学生自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英子总是在什么时候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学生自由谈体会。在有了一定感性认识之后,老师创设情景引读,“每当在——时,英子总是——,因为——。

学生在反复的想象朗读中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再来谈体会就谈的比较深入了。最后再让学生把这种体会读出来。学生读出了味也就悟出了情。

在上课过程中,学生回答“在什么时候英子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这个问题时,只是简单的回答“上课时,下课时”这样简单的句式。对于三年级的学生在进行口语表达时教师要有意识的引导学生把话说完整,学生养成很好的说话习惯便能行文如流水了,教师要珍视学生的每一句话。

除此之外,还运用了角色体验,情景对话,想象补白等方法帮助学生揣摩英子的心理。但这些策略在课堂上并没有凸显出来。

在让学生理解“英子犹豫了一会,慢吞吞的站了起来,眼圈红红的。”这句话时,试图让学生通过抓关键词“犹豫”“慢吞吞”来体会英子的心理变化,但是只让学生初步谈了自己的感受,便急于让学生读出英子当时的心情。学生在此理解的并不深入。

在这里学生自由谈感受仅停留在第一层次的朗读体会上,学生谈完了,教师可让学生置换角色。“如你是英子,此时你在想些什么呢?”教师可随机采访“英子”的真实感受,学生真正把自己当成英子,感受会更深入。

然后再引导学生读出自己的感受。学生通过抓关键词谈出理解,教师还要教给学生方法把对这些关键词的理解读出来。可以这样引导学生,“犹豫,慢吞吞这些词语读好了就能体会出英子的内心了。

”“你就是英子,怎样读?”“我仿佛看到了一个自卑的英子,你想怎样读?”这样给学生方法引导学生朗读会比单纯的让学生朗读更有效。

听到两次掌声时让学生想象补白英子的心理。学生能想象出英子的心理活动,但在让学生合作朗读时,却朗读的大打折扣。要让合作朗读不走形式,读出味道,首先要分工明确,哪些角色读哪部分要责任到人。

其次让学生练习合作朗读,配上适当的**渲染激情,教师还可适当的增加过渡语。最后学生放开声音展示朗读读。经历这样一个训练酝酿的过程学生的合作朗读也就不再是形式上的朗读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本节课目标是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人与人之间都需要关心、鼓励,懂得要主动地关心、鼓励他人,也要珍惜别人的关心和鼓励。

学生经历完两次掌声带给英子的变化后,让学生感受英子的来信所表达的内容。教师问学生“这掌声仅仅是掌声吗?掌声还是什么?

”学生回答是友谊,是关心等等。事实上,学生已经谈的很好了,但老师却僵硬的将学生的情感升华到是一种“爱”。这种牵引很没有必要,应当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

即便是“爱”的体现,也不能强加给学生爱就是公共汽车上给老奶奶让座,就是对爸妈的一句问候等。每个学生都有自己不同的体会,这样的引导只能框住学生的思维。可让学生自己观察发现生活中的爱都有哪些体现,如此才能将爱植根于学生的心灵。

除了以上三维目标的落实情况外,教师自身也存在很多问题。

首先,在本节课中教师的评价太单一,有时在重复学生的话,这都说明了教师在上课过程中没有认真倾听学生的回答,没能抓住学生的回答进行适当的点评。教师在上课中若想不自导自演,唱独角戏,就要学会用心倾听,如此才能与学生交流互动,碰撞出智慧的火花。有效的评价对教师也有较高的要求,学生在读的过程中首先要明白,当学生读到“这样”的程度时,教师应怎样推进学生的思考;当学生读到位时,应当怎样激励评价;读不到位时,应当怎样评价;学生的读较之前有了发展时,应怎样的鼓励评价。

在评价中教师心中若做到有目的的评价,这样的评价才定然是高效高质的评价。

其次,教师的提问过多也比较琐碎,之所以有那么多的问题反复的问学生,这也是教学无策略的一种体现。上课中有很多无效的问题随口而出,不讲求策略。提问在课堂上是不能避免的,但如果做到以一挂问,所有的小问题都围绕一个大问题展开,这样会使课文结构形散而神聚,所有的小问题便成了有目的的策略性问题。

提问还应当是推动学生理解的,不能只停留在一个层面上,问题要有推动性指引性,如果问来问去使得学生的思考迂回萦绕,没有发展,那么问题便是无效的。提问应帮助学生体会文章情感,还要落实学段特点。

新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29《掌声》教学实录

新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29 掌声 教学实录。师 上课!上课时思想要集中,身体要坐正,眼睛要看着老师。用眼睛看着别人,表示对别人的尊重。所以有教养的人,同人交谈时眼睛总是看着对方。师 今天,贾老师给大家上课,欢迎吗?生答 欢迎 师 用什么方式欢迎陌生的老师?生 用掌声。师 你是第一个拍手的,你最聪...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掌声》反思

掌声 修改说明与反思。说明 我和同事们一同 了我执教的 掌声 一课的 虚心听取了同事们的许多建设性的意见,仔细研读了自己的课堂教学,发现了几处不足之处,并和同事们反复讨论揣摩后,对自己的教学设计重新做了修改。反思 优美的作品是作者真挚情感的外化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只有真情最容易打动学生的心灵,在与...

2024年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掌声》教学片断版

精选文档。掌声 教学片断。三 朗读感悟走进掌声。1 谁来说一说,同学们分别送给英子几次掌声?你从 发现的?能读给大家听吗?生读,课件出示第三自然段。在生读的时候,教师注意倾听,并在生读完后,及 价与指导。重点指导生字词 2 两次掌声都在这一段话中。请同学们睁大你明亮的眼睛看一看,从 到 为第一次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