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小题儿”

发布 2020-11-15 00:45:28 阅读 5823

《小石潭记》第一课时。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篁(huáng)竹清冽(lib.为坻(chí)为嵁(kān)

c.参差(cēn cī)怡(yǐ)然d.俶(shū)尔翕(xī)忽。

2、解释句子中加点的实词。

1)青树翠蔓,蒙络遥缀,参差披拂。

络参差。2)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怡然俶尔。3)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寂寥悄怆。3、下列加点的字解释相同的一项是。

a.清:以共境过清回清倒影b.环:如鸣佩环环堵萧然。

c.下:日光下彻下见小谭d.寒:凄神寒骨林寒涧肃。

4、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石以为底——潭以整块石头为底。

b.潭中鱼可百许头——潭中的鱼可以数出又百多条。

c.怡然不动——(鱼影)呆呆的一动不动。

d.凄神寒骨——感到心情凄凉,寒气透骨。

5、填空。1)本文选自作者___字朝著名。

2)作者被贬为___司马时,写下了有连续性的山水游记,合称___

6、点名小石潭方位的句子是点名发现并寻到小石潭的句子是点名小石潭中水的特征的词语是。

7、文中用___写溪流的形状;用___写溪水的情态;用写岸势。

8.翻译下列句子。

1)怡然不动,俶远逝,往来翕忽。

2)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3)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9.用课文中的语句回答问题。

1)潭中怎样描写小石潭的石岸?

2)文中怎样侧面描写潭水的清澈?

3)前文与第5段中的“四面竹树环合”相照应的句子有哪些?

小石潭记》第二课时。

小石潭记。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又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舒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袭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怒己,曰奉壹。

1、通读全文后,选用原文中的相关文字填空。

1)“伐竹取道”与上文呼应,又为下文的埋下伏笔。

2)既表现潭水之清,又暗示小石谭之小的语句是。

3)作者是站在小石潭的东岸来观赏景物的,这可从文中和两个句子得到印证。

2、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

1)潭中鱼可百许头2)其岸势犬牙差互。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在汉语。

1)伐竹取道,下见小谭,水尤清冽。

2)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

4、本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文中突出表现了小石潭的什么特点?

5、根据原文内容,说说作者观赏景物时的心情是怎样发展变化的。

6、作者通过写小石潭人迹罕至,凄清幽静的环境,意在表现怎样的思想感情?

岳阳楼记第一课时。

1. 给加点的字注音。

谪( )守浩浩荡( )荡薄雾冥( )冥。

岸芷( )汀兰皓( )月千里宠辱皆( )忘。

樯( )倾楫摧虎啸猿啼( )

2.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1) 属予作文以记之:

2) 连月不开:

3) 去国还乡:

4) 不以物喜:

5) 此乐何极:

6) 或异二者之为:

3. 指出“之”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b.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c. 属予作文以记之d.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4. 指出停顿有误的一项。

a. 滕子京/谪守/巴陵郡b. 属予/作文/以记之。

c. 予观夫/巴陵/胜状d.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5. 本文选自作者 ,字朝代) 家、 家。

6. 指出下列各句运用了何种修辞方法。

1) 沙鸥翔集,锦鳞泳游。

2)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3) 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4) 然则何时而了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7. 本文以凝练优美的语句劝勉友人学习古仁人。

高尚情操,并抒发了的政治抱负。

8. 从全文中找出一句概括描写岳阳楼上所见洞庭湖景色的句子。

9. 作者对岳阳楼景色不作具体描写的原因是用原文回答)。

10. 新市长上任两年,全市面貌大变,干群同心,社会安定,各项建设事业蓬勃发展,真是用《岳阳楼记》中两个相连的四字短语填写)。

11. 翻译下列句子。

1)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横无涯际。

2) 朝晖夕阳,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3)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4)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

5)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岳阳楼记第二课时。

1. 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1)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2)去国怀乡3)把酒临风( )

2. 把“微斯人,吾谁与归”翻译成现代汉语。

3. 文中略写巴陵胜状,详写览物之情,简要说说其原因。

4. 第5段“或异二者之为”中的“二者之为”,紧承两段,请你说说“二者之为”所包含的具体内容。

一是。二是。

5. 本文要表达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6. 当今社会,有的人过分看重物质和金钱,斤斤计较个人得失;而一千多年前的范仲淹却追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理想境界。

请结合这两者谈谈你的认识。

醉翁亭记》第一课时。

1. 根据拼音写汉字。

林(hè)_尤美水声(chán chán

饮少(zhén)__醉yǔ l提携。

山(yáo)__野(sgōng chóu交错。

树林阴(y云归而岩穴(míng)__

2. 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a.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

b.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c.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瞑。

d.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3. 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对偶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b.风霜高洁,水落石出。

c.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

d.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瞑。

4. 下列句子的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琳琊也。

b.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c.已有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d.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5. 指出下列加点字的含义。

1)醉翁之意不在酒。

2)泉香而酒洌。

3)负者歌于途。

4)树林阴翳。

6. 课文里连用21个“也”字做句尾。这些“也”,表示了不同的语气和作用。请把下面的判断句中“也”的不同表达作用填在相应括号中。

1)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琳琊也。

2)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3)环滁皆山也。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答案

同学们,你们是否在为课后练习而烦恼呢?不用担心,以下是查字典语文课后练习频道为您搜集的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答案,供您参考学习!26课小石潭记。一1冽缀澈2 1 向西,往西。2 以 为乐 3 在空中 4 像北斗星一样。像蛇一样 5 像狗的牙齿一样。6 格外。3 1 清澈。凄清,冷清。2 以 为...

八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

第26课 小石潭记 预习学案。宁阳二十中路月霞。预习目标 1 能正确朗读课文,疏通文意,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 虚词,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 学习对景物入微地观察并抓住特点写景,提高对美的鉴赏能力 3 理解作者在贬居生活中孤独凄凉的心境。预习重点 学习对景物入微地观察,并抓住特点写景,提高对美的鉴赏能...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教案

单元分析与解读。本单元所选课文,以写景记游的古代散文为主。有的表达旷达胸襟,有的流露自得之乐,有的抒发闲适之情。所记景色不同,写作心境不同,却都是感事抒怀,借景言情的名篇。小石潭记 全文不足二百字,却清晰地记叙了作者出行 游览 返回的全过程。特别是对小石潭秀丽的景色的描写,细腻生动,肖其貌,传其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