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发布 2020-11-14 04:07:28 阅读 6210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

本单元共包括四个大的知识点:平均分、除法含义、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解决问题。本单元知识的学习要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建立表象,力求通过解决问题的教学,突出对数量关系的分析,加深学生对数量关系的感悟,并逐步学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1.平均分。

除法概念比较抽象,不易被学生所理解。教学时,要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获得较多的感性认识。除法的含义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的。

为此,教学时借助教材设计,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向学生提供充分的实践活动机会。让学生通过观察、了解“每份同样多”的生活实例,引出“平均分”。例1是认识“平均分”。

教学的重点应放在如何让学生认识、理解平均分上,进而建立平均分的直观表象。而平均分活动对于突破重点提供直观支持,因此,分糖果的操作活动对于学生的认知活动来讲是很重要的,需要引导学生充分经历,在活动中积累丰富的感性认识,为学生理解平均分奠定基础。例2的内容重点是教学“平均分”的方法。

需要引导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的活动,在活动中积累丰富的感性认识,为学生理解平均分、掌握平均分的方法奠定基础。例3呈现了现实生活中平均分的另外一种情况——包含分(连续的减法),注重揭示平均分的方法:2个2个地分,理解包含分的含义。

2.除法含义。

认识除法”是学生在认识了“平均分”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除法的起始内容,是学生建立除法表象的重要环节,是今后学习除法的基础。教材在编排这部分内容时,是从学生熟悉的操作活动引入,从具体到抽象,符合儿童认知发展的规律。例4设置了小熊猫分竹笋的情境图,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接着小精灵提出问题。

学生写出算式,说自己所写算式的含义,教师指导学生明晰算式中的数与平均分中各数量的对应关系,最后再介绍除号以及读法。例5的编排层次与例4基本相同,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

3.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是学生首次接触到的除法计算。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2~6的乘法口诀”、初步认识了除法含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是学习除法计算的开始,也是进一步学习表内除法以及今后学习多位数除法的基础。例1“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是口诀求商的起始课,例题中被除数不超过12,即所用的乘法口诀中积不超过12。

教材安排教学被除数小的除法计算,便于学生充分利用学过的连加、连减、乘法的知识基础和“平均分”物品的实践经验,探索求商的方法。例2从实际问题出发,创设师傅蒸包子的情境。教学的重点应放在如何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求商的方法,沟通乘法与除法的关系,理解用乘法口诀求商的道理。

4.解决问题。

这部分知识是学生在学习并掌握了除法的初步认识和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例3通过对比的方式使学生加深对除法含义的认识,学生可以通过画图、语言叙述等不同方式表征问题结构,重点是突出数量关系的分析和把握,学生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根据运算的意义选择算法,又可以使学生在实际应用中进一步领会除法运算的含义。通过解答后的回顾与反思,渗透用乘法检验除法的方法,并通过比较,让学生体会用除法解答的两种情况的问题本质是相同的,都是平均分,进而加深学生对除法含义的理解。

教学中提供丰富的、现实的、具有探索性的学习活动,让学生感知生活与数学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逐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为学习用乘除两步运算解决问题做好铺垫。

本节内容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学生对于除法含义的认识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的,“平均分”的学习对后继学习至关重要。教师要让学生认识到“平均分”是多种分法中的一种。

除法学习的难点,关键就是理解“平均分”。因此,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观察、动手实践、语言表达的机会,让学生自己去感受、自己去体验。使学生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从多个角度去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如在教学第9页例2时,教师要鼓励学生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去分橘子,充分体现分法的多样化。在动手操作过程中,要让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并形成相应的表象,不但关注“分”的结果、“分”的过程,同时更加关注“分”的方法,从而达到最终的教学目的。

第1课时平均分。

教学内容。人教二年级下册教材第7页第8页的例1及“做一做”。

内容简析。例1 同学们想把6颗糖分成3份。有的同学分成1颗、1颗、3颗;有的同学分成1颗、2颗、3颗;还有的同学分成2颗、2颗、2颗。

只有每份分的同样多才公平。数学小精灵说“每份分的同样多,叫平均分。”让学生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建立起“平均分”的概念。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活动,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平均分”,在分东西的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2.让学生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明确“平均分”的含义。

3.通过学生具体操作平均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实践能力。

教学重难点。

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感知“平均分”的概念,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

教法与学法。

1.本课时通过实践操作的教学方法,感知“平均分”的概念,通过讨论方法明确“平均分”的含义。

2.本课时学生的学习主要是通过操作实践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

承前启后链。

教学过程。一、情景创设,导入课题。

问题情景法:同学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春天)春天柳树醒了,桃花红了,在这样的好天气里,光明小学二(1)班的同学们准备明天去参观科技园。

我们一起去看看他们都准备了哪些物品吧。(课件出示主题图),你看了这幅图,你想说什么?这些小朋友在分糖果的时候出现了一点小麻烦,我们来帮帮他们可以吗?

(课件出示分糖果的要求),“把6颗糖果分成3份,分一分”。让学生拿出学具6个圆片代替糖果动手分一分,分完以后小组内交流分的方法,看哪个小组的分法多。

详见配套课件部分)

品析:对低年级学生来说,教学知识由于抽象而显得枯燥是影响学生学习的最大障碍。这种导入方式与课本例题内容贴切,可直接过渡到教材例题中。】

故事描述法:小松鼠贝贝和嘟嘟一起采了6个松果,贝贝要分4个,嘟嘟还剩下2个。嘟嘟说这样分不公平,不同意贝贝的分法,两人争吵起来。

嘟嘟请大家评评理,应该怎样公平分配呢?这时学生会提出“同样多”的平均分配方法,每人分3个松果。教师由此引导学生观察课本主题图示,老师这里也遇到平均分的分配问题,大家快看一看吧。

由此进入新课学习。

品析:有趣的童话故事,给平均分的单调的数学课堂渲染了生活的墨彩,为后面开启生动活跃的课堂氛围作了铺垫。】

操作体验法: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些小礼物。请动手把糖果分给小组里的每一位同学,要求把糖果分完。

(每一组的糖果的数量不相同)你对分配的结果满意吗?说一说你的真实想法,你觉得应该怎样分配合理。

品析:操作体验法,从教学需要出发,引入、创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以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地理解教学内容,促进他们的心理机能全面和谐发展,使学生很容易在不自觉中自主地思考问题。】

二、师生合作,**新知。

1.动手操作。

出示例题1:把分成3份,分一分。

教师要求学生运用学具6个圆片代替糖果动手分一分,分完以后小组内交流分的方法,看哪个小组的分法多。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活动后全班交流分的方法。(小组成员上展台前演示本组分的方法)

品析:通过动手操作,为学生提供直观的表象,为“每份分得同样多”的认识积累经验。】

2.发现平均分。

我们去看看光明小学二(1)班的小朋友是怎么分的?我们的分法和他们一样吗?(课件出示教材第8页分糖果图)这三种分法,你喜欢哪种?为什么?

学生交流讨论,引发对“平均分”的关注。发现大家最喜欢每份分得同样多的分法,因为这种分法最公平,大家都满意。

3.总结平均分。

师:像这样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板书课题)你能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什么叫平均分吗?

通过学生讨论交流,总结归纳: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反过来,平均分就是每份分得同样多。

让学生体会到:有同样多的,就可以说每份有多少;没有同样多,就不能说每份有多少。

品析:通过设计此环节,让学生不但在直观上认识“平均分”,而且会用语言表达“平均分”,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反馈质疑,学有所得。

在学习完例1的基础上,引领学生及时消化吸收,请学生同桌之间互相叙述什么是“平均分”,平均分的结果是怎样的。然后教师提出质疑问题,引领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系统整理。

质疑一:怎样判断物品的分配是不是平均分?

学生讨论后得出结论:通过观察比较物品分配结果是不是“每份分得同样多”。

质疑二:怎样观察和描述平均分的分配过程和结果?

这个问题可以指导学生先组内讨论,归纳总结,但是通常不能整理全面,所以这个问题可以先做初步**,等学生完成教材第8页做一做第2题之后,通过模仿,学会表述平均分的结果语言形式:一共有( )个,每( )个一份,平均分成了( )份。

品析:本环节设置在本课新授知识完成之后,由于本课时仅仅是初步认识平均分,要求不能过高,只要能说明白就行。】

四、课末小结,融会贯通。

1.请学生回忆:这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

2.教师总结:这节课我们知道了什么叫平均分,还学会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要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可以每次每份放一个,也可以每次每份放两个……最后,要保证每份分得同样多。

五、教海拾遗,反思提升。

平均分》是“表内除法(一)”第一节课的内容。表内除法是学习除法的基础,而《平均分》又是学生学习表内除法的基础。学生对除法意义的理解及对除法的兴趣将直接影响到后面的学习,所以这节课尤为重要。

要突破除法学习的难点,关键是理解“分”,尤其是“平均分”。对于“平均分”这个概念,每个学生并不是一张“白纸”,如何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基础上主动建构知识呢?

教材设计了各种情境,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向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实践机会,通过观察了解“每份同样多”,引出“平均分”,再让学生充分参与平均分,分各种实物,让学生建立起“平均分”的概念,学生多次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并在头脑中形成相应的表象,为学生认识除法打好基础。学生在教师创设的生活情境中,通过丰富的实践活动,多次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在知识“再创造”的过程中,充分调动起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增强学习和应用数学的自信心。

我的反思:板书设计。

第2课时求每份是多少。

教学内容。人教二年级下册教材第9页例2、“做一做”及第11页练习一的题。

内容简析。例2 把一些物品按指定的份数进行平均分。同学们把18个橘子平均分成6份。

画面上,有的同学每次每盘里放一个橘子,有的同学先每次每盘放2个橘子;还有的同学在想:“还可以怎样平均分?”鼓励孩子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活动。

教学目标。1.体会“几份”的含义。

2.体会平均分过程与方法的多样化。

3.用数学知识解答生活问题,渗透学生学以致用的思想意识。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第二单元

日照凤凰小学2014 2015学年度下学期。二年级数学第二单元检测题。班级姓名等级。亲爱的同学们,学习完这一单元你有什么收获?欢迎你来整理与复习,请认真答题,细心用心,祝你成功!一 口算。二 我会填。2 被除数是15,除数是3,商是 写成算式是。个苹果,每2个一份,分成了 份,除法算式是。4 算式1...

苏教新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教案

第二单元。单元教学内容 本单元由单元导语情境图 4篇课文 识字一和语文百花园这几个部分组成。4篇课文分别是 程门立雪 曹冲称象 岩石书 自己是试一试 从不同的角度教育学生要尊敬老师 学会学习 学会动脑 学科学 爱科学。识字一是让学生学习用形声结合的方法识字。语文百花园二进行识字 析词 背诵及口语交际...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平均分教案

学习 好资料。义务教育教科书。更多精品文档。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表内除法 平均分。疏勒县阿拉力乡中心小学热孜万古丽。把斯提。学习 好资料。课题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教学内容 除法的初步认识。第一课时 平均分课本p8 9页,例1 例2及练习二的相关习题。教学目标 1 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建立 平均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