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8《蒲柳人家》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发布 2020-11-14 04:02:28 阅读 2500

《蒲柳人家》教学设计。

课文内容分析:

《蒲柳人家》是当代作家刘绍棠创作的一部中篇**,全篇共12节,课文节选的是开头的两节。**通过一个六岁儿童何满子的视角,以生动的笔触,描绘出一幅幅20世纪30年代京东地区北运河农村的风情画。《蒲柳人家》故事性强,情节曲折有致,富有传奇色彩,并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

**刻画了三个主要人物:何满子、一丈青大娘、何大学问。

第一节:**一开场便以白描手法勾画了一个活泼可爱的乡野顽童六岁的何满子,并由一条大红兜肚顺理成章地引出了疼爱他的奶奶——一丈青大娘。这一节便是围绕着这位“能镇八方”的女中豪杰展开故事情节的。

既生动刻画了一丈青大娘溺爱孙子的“好奶奶”形象,又刻画了她行侠仗义、泼辣勇猛、乐于助人的“女侠”形象。在紧凑的叙述中既展现了家庭亲情,也揭露了家庭矛盾。这样的开场引人入胜,也为故事的深入发展和人物形象的塑造奠定了基础。

第二节:第一节里何满子被拴在立柱上的情节首尾呼应,这教训孙子的手法出自何满子的爷爷——何大学问。第二节便围绕着这位卖力气走江湖的人物展开。

既像说书一般神气刻画了何大学问人高马大、本领高强、仗义疏财、为朋友两肋插刀的绿林英雄形象,又像嘘寒问暖一样贴心叙述了何大学问大半辈子的悲凉与希望,以及时局动荡,糊口艰难,险些送命的窝火。所以在疼爱孙子的方式上体现了“为之计深远”的思想——希望何满子读书识字改变命运。他亦文亦武,既威风凛凛又滑稽可笑,倒是给人几分可敬可爱又可笑的滋味儿。

这一节不仅栩栩如生地刻画了何大学问这一形象,也通过他在关外的遭遇将社会背景打开了一角,为冀东北农村抗日救亡斗争埋下伏笔。何满子望眼欲穿的救星又是谁?也吊足了读者的胃口,激发了阅读的兴趣。

学情分析:学生在中小学阶段、课内、课外阅读了不少**,门类五花八门,体验参差不齐。中学教材专门把**阅读纳入教学,有教读课文7篇,其中鲁迅作品3篇,古典**节选2篇,外国短篇**2篇;有课内自读课文6篇;有综合性学习1次;有名著导读(课外阅读)11部。

共25篇。从**题材和阅读方法分别推荐,用心良苦,循序渐进。到九年级下册,学生的阅读数量和阅读质量已有相当积累。

本文是教材最后一篇**,是本单元的自读课文。本文极好地体现了本单元的主题:欣赏鲜明的人物形象;又符合本单元**题材的多样性:

乡土文学;还能引导学生思考**的社会意义和不同语言风格。本文虽为自读课文,但不可不读,且有自身的特点与价值。本单元通过前面两篇教读课文《孔乙己》《变色龙》、一篇自读课文《溜索》的学习,学生温故知新,熟练掌握了**三要素,能联系人物所处的社会环境分析人物形象,能结合具体描写分析人物特点,能通过故事情节深入**的思想价值,能品味**细部语言的美与整篇组织的精妙。

学生“已知”和“未知”的范围和程度会有不同,需要老师介入与点拨的需求也是不同的。自读课文的讲授既要做教学设计,也要做学习设计,将“学得”与“习得”有机结合起来。本课有两点特色:

一是本课没有设置旁批,学生可运用圈点批注法,勾画相关语句并分析人物形象特点;二是本课具有浓郁的乡土特色和语言特色。人物形象既有文学性也有生活味儿,既有时代性也有地方性,学生品读可从三个方面开展:乡亲、乡音、乡土。

教学目标:1.精读乡亲,走进故事精髓。

2.品读乡音,感受语言魅力。

3.赏读乡土,畅享田园牧歌。

4.课内课外,实现三位一体。

教学重难点:

1.体会生动的人物形象。

2.感受富有特色的语言。

教学流程:第一课时。

一、****,介绍作者,导入新课。

师:“亲”“亲们”“亲爱的”这些称号现在使用的好频繁好随意,引起了我的关注,于是专门去了解了一下这个“亲”字。下面分享一段**:

【《汉字里的中国人》“亲”字的**】

师:看完**思考一下,什么样的人才配得上“亲”这么美好的名字?

(明确:根据**内容会把“亲”定义在“不离不弃”“有血缘关系的人”。例如父亲、母亲、爷爷、奶奶等至亲。

血缘关系之外呢?“亲”还可以指挚友、生死之交、管鲍之交、刎颈之交等。旨在让学生了解汉字文化,正确对待流行语,称呼要准确,亲疏得当。

)师:我从刘绍棠的生活经历和他的作品中也看到了一群人可以称为“亲”,他们不离不弃,肝胆相照,他们就是乡亲。

刘绍棠可是一位神童作家呢。10岁时第一次写作文就轰动全校。14岁发表作品,高一发表的**还被叶圣陶编入高二的语文课本。

18岁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是他的家乡通州儒林村走出来的第一个文化人,是全村人的骄傲。20岁进入中国作家协会成为当时最年轻的会员。成也写作,败也写作,他在2023年由于发表文章被错划为“右派”,开始劳动改造,没有公职,没有薪水,被剥夺了出版和发表作品的权利。

曾经的神童与骄傲,默默地回到了家乡儒林村。憨厚朴实的乡亲们一如既往爱护他,没有把他当成右派反革命,他躲过了文革的灾难,直到2023年彻底平反,重回北京。刘绍棠先后在这个小村庄生活了30年,儒林村的生活成为他创作的源头活水,乡亲们成了他**中的人物原型。

患难见真情,他发愿“要一生一世讴歌生我养我的劳动人民”,“为粗手粗脚的爹娘画像”,一生坚持乡土文学创作,“要表现人的美,地区的美,风光景色的美”。正是这片乡土孕育了刘绍棠和他的乡土文学。2023年《蒲柳人家》问世,再次引起文坛关注。

请同学们翻开课本第8课《蒲柳人家》,快速浏览课文,梳理**写了哪些人?哪些事?作者为乡亲们做了一幅怎样的画像呢?请带笔读书,让阅读在你的书上留下痕迹,让人物在你的心头留下影像。

二、速读课文,整体感知,熟悉人物。

1.速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课文写了哪几个主要人物?

(明确:何满子、一丈青大娘、何大学问)

学法提示:篇幅较长的文章一定要课前预习。有备而来,听课效率更高。

2.运用勾画批注法,小组合作分析人物。

每组集中分析一个人物,分3个组。

分析策略:从“ ”这句话看出她/他是一个的人。

勾画句子,批注人物性格特点。

(教法提示:将学生自学与小组学习结合,重视学生“已知”和“习得”,体现自读课文的教法。教师不是旁观者,而是参与者和引导者。给足时间,充分阅读。)

三、为乡亲画像:勾画批注,赏析人物

过渡/师:“如果你对角色并不熟悉,也无法对事件感同身受,你就是还没有掌握到故事的精髓。” 如何阅读一本书》

同学们通过自学和讨论已经有了自己的见解,请听他们的分析。

1.何满子。

从何满子“整天在运河滩上野跑”“他本是个整天跑野马的孩子”可见他是个天真顽皮、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野孩子。

从何满子“聪慧灵秀,脑瓜儿记性好,爱听故事,过耳不忘;好问个字儿,过目不忘”“何满子跟着周檎学会了一大堆字儿”可见他是个聪明好学的孩子。

从他“恨透了老秀才”“整天跟这位洋学生形影不离”“对爷爷心怀不满”“心疼起爷爷来了”可见他是个爱憎分明、善良明白的孩子。

推荐朗读第一节第12段、第二节第9段。

2.一丈青大娘。

从“何满子是一丈青大娘的心尖子,肺叶子,眼珠子,命根子。”这句话可见一丈青大娘非常疼爱这个贵子。具体行为从大红兜肚、洗。

三、满月、百日、周岁的隆重风俗里表现的淋漓尽致。

从第6段一丈青大娘大高个儿、大脚、大嗓门、骂人打架一系列表现来看很符合文中“粗野”一词的描述,也可以用泼辣大胆来形容。

从第7段收拾纤夫的情节可见一丈青大娘粗中有细、淳朴刚正、武艺高强、维护秩序。从第8段可见一丈青大娘非常能干,是个多面手,也是蒲柳人家响当当的人物。

推荐朗读第一节6-8段。

3.何大学问。

从第3段可见何大学问行走江湖是个有本事、有脾气的能干人。

从何大学问“爱打抱不平,为朋友两肋插刀”“伸手就掏荷包,抓多少就给多少,也不点数儿”可见他慷慨豪爽、肝胆相照的侠义精神。

从何大学问讲故事、听书、看唱本,支持儿子学艺娶亲,想方设法教孙子可见他崇尚学问,滑稽又悲凉。“何大学问也不是不疼爱孙子”,打是亲,骂是爱,在国难当头的背景下对命运的忧患意识更加强烈。

推荐朗读第二节第5-7段。

(教法提示: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充分肯定好的学法和分析成果。选择精彩片段,还可乘兴即兴再欣赏,达到学有所获、寓教于乐的目的,使**人物形象深入人心。)

4.根据性格,大胆猜想。

过渡/师:性格决定命运。同学们不妨猜一猜**的走向。

故事背景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花鞋杜四家的童养媳望日莲与周檎相爱,可阴险**的杜四夫妇另有打算。半路又杀出巡警麻雷子,勾结杜四,要把望日莲卖给董太师做小妾,并要以“抗日”的罪名把周檎抓走。于是,矛盾激化……

①他们会眼睁睁地看着望日莲受人欺辱卖给董太师做妾吗?

②“日本鬼子把咱们中国大卸八块了”,周檎是不是抗日分子?乡亲们又会怎么办呢?

(明确:性格决定命运。小事不含糊,大事不糊涂。再抛出**结局:以何大学问、一丈青大娘、柳罐斗、吉老秤等为首的父老乡亲一齐出面,挫败麻、杜阴谋,檎、莲顺利完婚。)

师:这就是咱们多情重义、扶危济困、肝胆相照的乡亲们!作者为他们画像,我们为他们点赞。

乡亲们到底是怎么挫败这个阴谋的呢?又有哪些喜怒哀乐呢?细节尽在书中,此处不剧透,请同学们阅读原著,不仅有曲折的故事情节,还有大运河优美的风景呢。

百闻不如一见,亲自去读读吧。

第二课时。一、为乡音代言:精读片段,品味语言。

过渡/师:“寒门出将相,草莽出豪杰,蒲柳人家出英才。”普通贫苦农家也不是等闲之辈,他们多情重义、扶危救困、嫉恶如仇。

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当我们为人物和情节叫好时,别忘了对语言文字的品读玩味。

明末清初著名文学家、文学批评家金圣叹对《水浒传》《西厢记》等书都有评点。他曾说:

“吾最恨人家子弟,凡遇读书,都不理会文字,只记得若干事迹,便算读过一部书了。” 金圣叹。

既是“最恨之事”,我们自当杜绝。读文章务必品语言。

1.阅读课文助读系统“阅读提示”第二段,勾画本文三个语言特色。

2.大量使用口语。

方言举例:手握着擀面杖要梆他、腻歪、一脑门子官司。(见注释)

师:不同的生活环境造就了不同的风俗人情,也使得人们在语言习惯上也有很大差异。北方人的语言习惯中最大的特点便是使用儿化音。最为突出的就是北京、天津、开封。

把文中含有儿化音的语句找出来读一读。

儿化音举例:何满子六岁,剃个光葫芦头,天灵盖(儿)上留着个木梳背儿;一交立夏就光屁股,晒得两道眉毛只剩下淡淡的痕影(儿),鼻梁子裂了皮(儿),全身上下就像刚从烟囱里爬出来,连眼珠都比立夏之前乌黑。

课堂激趣、课外练习:

进了门儿 ,倒杯水儿,喝了两**运运气儿。

顺手拿起小唱本儿,唱了一曲儿又一曲儿,练完了嗓子我练嘴皮儿。

绕口令儿,练字音儿,还有单弦儿牌子曲儿。

小快板儿,大鼓词儿,越说越唱我越带劲儿。

3.大量使用俗语。

人配衣裳马配鞍野马摘了笼头。

千里搭长棚没有不散的筵席。

头发长,见识短鼓着肚子充胖。

(明确:“衣裳”“筵席”的读音。重视积累。)

4.借鉴传统**和评书的语言。

作者借鉴了评书,他笔下的何大学问也爱听书,评书是怎样的呢?

请欣赏【巩汉林《老酒馆》说书片段】

师:这段评书罗列了好多种北方美食美酒啊,听得嘴馋了吧。**中九一八事变后流离失所、家破人亡的酒馆客人们也陷入了深深的怀念与向往中。

评书人是用怎样的语言形式吸引客人、推动情绪的呢?说说你的发现。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8《蒲柳人家》课后练习新人教版

8 蒲柳人家 节选 结构 写作特色 1 大量使用生动传神的民间口语与俗语,凝练而富有动感,充满乡土气息。2 在语言上继承了说唱艺术的特点,讲究押韵和对偶,用词 造句文白相间,读来抑扬顿挫,很有节奏感。3 大量使用比喻,增加了文章的趣味性和生动性。4 大量使用短句,整齐简练,读来干脆利落。鉴赏 的艺术...

九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第二单元蒲柳人家 节选 第2课时

第二课时品味语言析特色。一 再现人物形象,回味语言特色。1.同学们回忆上节课的内容,想想 中写到了哪些人物?他们各有什么性格特征?一丈青大娘 泼辣大胆 刚直不阿 性格豪爽 口苦心甜 热情正直 淳厚朴实。何大学问 侠肝义胆,仗义轻财,慷慨豁达,好戴高帽。何满子 线索人物 机灵顽皮 纯真稚气。运河人民 ...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6蒲柳人家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6 蒲柳人家。设计理念 这是一篇洋溢着浓郁乡土气息的 语言大多是民间口语 俗语,活泼伶俐。因此,本创意的设计是 多层面的诵读 感受 触摸和积累语言。教学步骤 一 变体式阅读 即把本文节选的两章节当作写人叙事的记叙文来读。1 指导学生拟如下小标题 何满子与奶奶何满子与爷爷。2 学生通读全文,完成字词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