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董大》教学设计。
安庆市德宽路第一小学张小婷。
教材分析:
送别诗是中国古诗中一道亮丽的风景,或婉约,或缠绵,或凄清,或感伤,诗人们从内心深处流露出来的真情实感,读来让人觉得那送别的声音绕粱千年,余音犹在,好象那一幕幕送别的场景就在昨天。而在众多的送别诗中,《别董大》可谓是独树一帜,一改送别诗的凄凄惨惨,一句“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道出了多少志士和游子的心声,分别时的豪情壮志千百年来被人们争相传诵。
要让小学生学懂这首诗,需要学生对诗人高适和琴师董大当时的景况有所了解。高适,盛唐时期一位一心想入仕途报效国家的知识分子,但屡屡受挫,无人举荐赏识,漂泊多年毫无建树,内心充满郁闷和不甘;董大,一个七弦古琴的**圣手,可生在一个盛行胡乐的时代,一身绝技却难觅知音。这两位,是能互相欣赏的知己。
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相聚的日子总是很短暂的,这首诗就是在两人都怀才不遇,董大要离开时,高适为董大做的。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认识“曛”这个生字,并能理解它的意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诗。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借助教材注释,结合课外资料,通过独立自主地学习,正确理解古诗的大概意思。
三)情感与价值观目标。
咀嚼和体悟重点诗句的情味,在反复诵读与融情想象中,感受诗歌的情绪和意象,受到心灵的熏陶和滋养。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对字、词、句的理解和掌握,整体把握全诗,体会作者表达出的感情。
难点:咀嚼和体悟重点诗句的情味,在反复诵读与融情想象中,感受诗歌的情绪和意象,受到心灵的熏陶和滋养。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课时:课时。
教学过程:一、读懂诗题,了解背景。
.创设情境,从歌曲《送别》之中感受作者离愁别绪导入。
.生读题,再读,读懂题目,读出感情。
.了解背景,介绍高适和董大。
二、读通读顺,整体把握。
先读读这首诗,注意读准诗中的生字,把诗读通读顺。
.指名读。.师指导学习生字“曛”的读音及字义字形。
.齐读这首诗。
.回忆学习古诗的方法,引导自学。
我们学习一首古诗,除了会读以外,还需要知道什么?
怎样知道诗的意思?(借助注释,联系上下诗句、结合背景资料、查字典等等)
.学生用学习古诗词的方法自学,读懂词语,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大概讲的意思,同桌合作学习。
、学生自学,师巡视指导。
.学生交流重点词语的理解。点拨:黄云:
当时他们分别是在塞外,那里大部分都是沙漠,黄沙飞扬,以至于云都成了黄色的了;与“曛”联系起来即曛黄,指夕阳西下时天色昏黄。“千里”是不是就是一千里?联系学过的诗句理解是虚指,很多,满天。
“莫愁”的意思是不要忧愁。 “知己”知音,赏识你的人。古人常用到这个“君”,与你是有区别的,您。
这里指谁?董大。
理解了重点词语后,学生试着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的大概意思。
.理解了诗句的意思后,再读这首诗。
.指导读好节奏停顿,出示画好节奏的诗,再指名读。
三、反复品读,入境悟情
(一)品读第一二句诗。
.师导,利用多**感受诗境。
.找出诗中写景的两句诗,读──”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再找出这两句诗中的一些描写景物的词语。用笔画出来(学生画──黄云、白日、北风、雁、雪。)(板书:景)
.感受“黄云、白日、北风、雁、雪”这几种景物构成的画面。(生谈:凄凉悲苦)把感受带入诗中,读出自己的感觉。
.自由读。.提名读。师评价指导。
.再引导学生用心感受诗情。说说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生谈)结合学生发言引导学生有感情读。
.面对此情此景,董大这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呢?诗中哪个字写出了他此时的心情?用笔把这个字圈出来。
.(板书:愁)。“愁”。
这是怎样的愁?难道这别”愁”仅仅只是来自于眼前这凄凉的景吗?会愁什么?
请同学们再读读这首诗,看看你又能发现什么?(生在读时提示:可以联系背景资料和第三句“莫愁前路无知己”来体会)
.再引导生体会这个“曛”另外一层意思。
(二)品读第三四句诗。
.引出诗句:读──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板书:莫愁)
.再读这两句诗。
.“天下谁人不识君!”这是怎样的一个君啊?再说董大,并利用古琴片段激发谈话。此刻,你想对这位前途迷茫的董大说什么话呢?
.学生回答后随机评点并引导并让学生读相关诗句。
是啊,让我们这样安慰董大,齐读──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假如你就是董大,此时,你的心情怎样?(充满自信,心情变开朗。)
.再看题目,别董大,此刻,别去的是什么?留下的是什么?(别去的是愁,留下的是情,是昂扬豪壮的情啊!)(板书:情)
(三)回复全诗,朗读提升。
.现在我们再看这别时的路,你看到的是怎样的前路?
你觉得应该怎样读整首诗。(指导总结前两句读出凄凉悲苦,后两句读出昂扬豪壮。)全班练读。
.指名个别读。师点评,再提名读。
.生再有感情齐读。
.体会诗人的人生态度?(乐观的人生态度,豁达的心胸,对友人的真情)
.自己练习背一背这首诗。(指人背。)
.再次吟诵这首诗。
四、总结全诗。
记住这激励人生的千古佳句:──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板书设计:别董大。
唐·高适)愁景。
莫愁情。教学反思:
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在教学中对学生加强情感教育,让学生具有高尚的情操,这符合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特点,也对培养学生人文精神提出了明确要求。培养学生的美好情感,激活语文课堂教学,实现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范读——再现情感。 一定的语言形式表现一定的感情,古诗往往用精炼的诗句表达诗人浓厚的情感。教师通过范读,准确生动地再现文本所蕴涵的感情。
教学诗句第一部分时,为了让学生体验到离别时的感伤氛围,特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老师范读,学生闭目想象所看到的景象。
点化——融化情感。 教师通过充满激情的点化分析,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体会诗人的情感。本课教学中,要求学生找出哪些景物最能反衬出作者的心情时,教师通过点化,引导学生细细品味作者的情感基调,从而产生共鸣。
表演——体验情感。 表演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体会人物的性格特征,有利于更好地把握课文的精髓。教学中,我在分析完诗意后要求学生分别扮演诗人高适和其好友董大,表演离别时的情景。
学生热情高涨,表演得栩栩如生。
**——渲染情感。 教学中,把**与语言文字联系起来,能实现学生听觉、视觉等器官的融合,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教学本课时,笔者选择了几首经典的送别歌曲,适时地渲染了课堂气氛。
著名教育家霍懋征老师说得好:“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在这个世界上,爱是我们共同的语言,用爱浇灌孩子柔嫩的心田。
整理六年级语文下册《别董大》教案
最新整理六年级语文下册 别董大 教案。引导语 别董大 是唐代诗人高适的作品,是高适在送别友人著名琴师董庭兰时创作的七绝,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六年级语文下册 别董大 教案,欢迎参考阅读!一 学习目标 1 根据注释或工具书自学 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2 能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首诗。二 教学...
浙教版六年级语文 古诗《别董大》教案谈
浙教版六年级语文 古诗 别董大 教案谈。要让小学生学懂这首诗,需要学生对诗人高适和琴师董大当时的景况有所了解。高适,盛唐时期一位一心想入仕途报效国家的知识分子,但屡屡受挫,无人举荐赏识,漂泊多年毫无建树,内心充满郁闷和不甘 董大,一个七弦古琴的 圣手,可生在一个盛行胡乐的时代,一身绝技却难觅知音。这...
五年级上语文教案 别董大 人教版
课题别董大 学习目标。学会曛这个生字。二 理解重点词语及诗句的意思。三 品味语言,读中悟情。掌握学习古诗词的方法,学以致用。四 有感情的朗读,并能背诵。教学过程。一。引题,板书课题。师 今天老师给同学们讲一个谜语故事。传说古时候,一场大雨阻隔了四个路人。四人便躲在路边的一座破庙里避雨。雨停后,正待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