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汇总

发布 2020-11-09 21:47:28 阅读 8572

《世说新语》两则。

一、 文学常识:

世说新语》由南朝人刘义庆组织文人编写而成,是六朝志人**的代表作,主要描写从东汉到刘宋时期的一些著名人士的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

二、文言知识:

1. 通假字。

尊君在不(“不”通“否”,表示疑问)

2. 古今异义。

1)与儿女讲**义(古义:对子侄辈的总称。今义:指儿子和女儿。)

2)太丘舍去(古义:离开。今义:从所在地道别的地方,与“来”相对。)

3)相委而去(古义:丢下,舍弃。今义:委托。)

4)下车引之(古义:拉。今义:引导,牵引。)

5)元方入门不顾(古义:回头看。今义:照顾。)

6)陈太丘与友期行(古义:约定。今义:泛指等待或盼望;日期。)

3. 词类活用。

1)陈太丘与友期行(名词用作动词,约定。)

2)元芳时年七岁,门外戏。(名词用作状语,在门外。)

3)友人惭(形容词意动用法,感到惭愧。)

4. 文言实词:

咏雪》1.内集:家庭聚会 2. 儿女:泛指子侄辈,这里指谢太傅的侄儿侄女。

3.俄而:不久,一会儿 4.聚:急速 5.欣然:高兴地样子

6.差:大致、差不多 7.拟:相比 8.未若:不如比作。

9. 因:凭借10.起:飘起11.即:就是。

陈太丘与友期》

1.期:约定 2.期行:相约同行3. 戏:玩耍

4.舍去:去,离开,舍去,在这里指不再等候就走了

5.乃:才6.时:当时7. 惭:感到惭愧

8.尊君:对别人父亲的尊称 9.

不:通“否” 句末语气词,表询问。 10.

待:等待11. 非:

不,不是 12. 相委:委,丢下、舍弃 13.

君:对对方的一种尊称 14. 家君:

对别人称自己父亲的一种谦词 15.日中:正午时分 16.

引:拉 17. 顾:

回头看。

三、翻译课文。

咏雪》原文: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

“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译文: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召集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不久,雪下得大了,太傅高兴地说:

“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

”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

她就是谢太傅的长兄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陈太丘与友期》

原文: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

“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译文:陈太丘和朋友约定一同出门,约定的时间是正午。正午已过,(友人)仍然没有到达,太丘不再等候就离开了。

太丘离开后,友人才到。太丘的儿子陈元方那年七岁,当时正在门外玩耍。客人问元方:

“你父亲在吗?”元方答道:“等你好久都不来,他已经离开了。

”那人(听了)便发起脾气来,骂道:“不是人哪!跟别人相约同行,却把别人丢下,自个儿离开了。

” 元方说:“您跟我爸爸约好正午一同出发,您正午到,就是不讲信用;对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那人感到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想拉元方的手,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门。

四、元方与友人各是怎样的人,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这两个人物形象。

元方:聪明伶俐,明白事理,能言善辨,落落大方,但有些傲慢。

友人:不讲诚信,没有礼貌,但知错能改。

论语》十二章知识点归纳。

一、文学常识填空。

1.《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及再传**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言行。

论语》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共二十篇。

2.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相传他有**三千,贤者七十二人。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圣人”,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孔孟”

二、略。三、解释加点词语。

1. 学而时习之(按时复习)2.有朋自远方来(从 ) 3.人不知而不愠(了解)(生气,发怒 )

4.不亦君子乎(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5.吾日三省吾身(每天)(多次反省 )

6.与朋友交而不信乎(真诚,诚实)7.传不习乎(老师传授的知识) 8.

三十而立(站立,站得住,这里指独立做事情) 9.四十不惑(迷惑,疑惑)10.不逾矩( 越过,超过)(规矩,规范)11.

温故而知新(学过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12.学而不思则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13.思而不学则殆(有害)14.

可以为师矣(可以)(凭借)(做,当作)15.人不堪其忧(忍受)1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懂得)(代词,……的人)(喜欢,爱好)17.

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以……为乐趣)18.饭疏食饮水(吃饭)(粗粮)(冷水)

19. 曲肱而枕之(弯曲胳膊)(承接连词)20.不义而富且贵(不正当的手段)21.

于我如浮云(对于)2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泛指多个,几个)(于此,意思是“在其中”)23.择其善者而从之(好的方面,优点)24子在川上曰(河流上,河边)25.

逝者如斯夫(流逝)(这,指河水)26.不舍昼夜(舍弃)27.三军可夺帅也(军队的通称)

28.匹夫不可夺志也(普通的人,男子汉)29.博学而笃志(忠实,坚守)30.切问而近思(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

四、通假字。

1.不亦说乎说通悦 ,意思是愉快。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有通又 ,意思是古人在两位数的整数和零数之间常常加“有”字。

五、古今异义词语。

1.学而时习之 (时,古义:按一定时间;今义:时间。习,古义:复习;今义:学习)

2.吾日三省吾身(日,古义:每天;今义:一日。三,古义:泛指多数,今义:数词,三)

3.温故而知新(古义:旧的知识;今义:过去的,老的)

4.择其善者而从之(善者,古义:优点;今义:善良的人。从,古义:跟从(学习);今义:跟从。)

5.可以为师矣(古义:可以凭借;今义:可能,许可)

六、一词多义。

1.为:为人谋而不忠乎(替可以为师矣(成为,做)

2.而:人不知而不愠**折连词,却温故而知新(顺承连词,不译)

3.知:人不知而不愠(了解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懂得)

温故而知新(得到)

4.乐:不亦乐乎(愉快,快乐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以……为乐)

七、成语归类。

1.不亦乐乎 2.温故知新 3.择善而从4.三人行,必有我师5.逝者如斯 6.匹夫不可夺志 7.富贵浮云8.箪食瓢饮。

八、按要求默写

1.阐述“学”和“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学而不思则罔,死而不学则殆。

2.求学应该谦虚,正如《论语》中所说: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3.复习是学习的重要方法,且对学习者有重要的意义: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4.当别人不了解自己、误解自己时,孔子提出不要焦虑: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5.孔子赞叹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的句子是: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6.孔子在《述而》篇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是: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7.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九、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 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君子吗?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译文: 几个人在一起行走,其中一定有我的老师。

3.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译文: 我十五岁就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能通达事理。

4.不义而富且贵,与我如浮云。

译文: 用不义的手段得到富与贵,对于我来讲就像那天上的浮云一样。

5.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译文: 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呢?

6.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译文: 军队可以被夺去主帅,男子汉却不可被夺去志气。

第16课《诫子书》会知识点梳理。

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知识梳理

第1篇陈太丘与友期。一 词语积累。1 通假字。尊君在不 通 否 读f u。2 词类活用。友人惭 意动用法,感到惭愧。3 古今异义。1 太丘舍去 古义 离开。今义 到 往。2 相委而去 古义 丢下 舍弃。今义 委屈 委托。3 期日中 古义 约定。今义 日期。4 一词多义。不 尊君在不 不 通 否 读f...

七年级语文文言文知识小测验

语文知识阶段测验。考试时间 40分钟分数 50分成绩 一 文学常识填空 8分 1 孙权劝学 选自是 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史书。2 四书。3 狼 选自作者是清代文学家 二 解释下列字词 10分 稍稍泯然市 非复耳扳 少倾走缘 黄发垂髫问津鸿儒 文理绝境怡然 三 翻译下列句子 10分 1 其受之天也,贤...

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复习 1

姓名班级 咏雪 2 为什么 公大笑乐 对于两个比喻,作者更欣赏哪一个?你是从 看出来的?参 因为孩子们的比喻生动 形象,他为孩子们的聪明智慧感到欣慰 快乐。未若柳絮因风起 更好。作者也没有表态,却在最后补充交代了道韫的身份,这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他赞赏道韫的才气。3 未若柳絮因风起 被后人称为咏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