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代常见的敬辞与谦辞。
敬辞类。令】令尊、令堂、令郎、令爱。
惠】惠顾、惠存、惠赠。
垂】垂问、垂询、垂念、垂爱。
赐】赐教、赐复。
高】高见、高论、高寿、高龄、高就、高朋、高邻。
贤】贤弟、贤侄。
奉】奉送、奉还、奉劝、奉陪。
其他】久仰、劳驾、赏光、赏脸、贵姓、贵庚、大作、大驾。
谦辞类。家】家父、家严、家君、家母、家慈。
舍】舍弟、舍妹。
小】小弟、小儿、小女、小店。
愚】愚兄、愚见。
拙】拙作、拙著、拙见。
敝】敝人、敝姓、敝校。
鄙】鄙人、鄙见。
其他】寒舍、见教、见谅。
2名词。名词很常见,有的表示人,如“娃娃”“姑娘”“青年”“农夫”;有的表示具体的事物,如“绿萍”“水藻”“铃铛”“刀”“”有的表示抽象的事物,如“精神”“传统”“法律”“爱情”;还有的表示时间,如“秋天”“昨天”“过去”“早晨”。这些都不难区分,使用时也不大容易出错。
需要注意的是另一类表示方位的名词,一般称为方位名词如:“上”“下”“左”“右”“前”“后”“东”“南”“西”“北”“里头”“外边”“以上”“以下”等。大多数情况下,方位名词用在其他名词性词语的后边,表示事物所在的位置或范围。
例如:1)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朱自清《春》)
2)雨变得更轻,也更深情了,水声在屋檐下,水花在窗玻璃上,会陪伴着你的夜梦。(刘湛秋《雨的四季》)
3动词。我们无时无刻不在做着动作一一走、跑、唱、跳、打、躺等;很多时候我们会有某种心理活动一一爱、恨、担心、喜欢、讨厌、想念、忘记、佩服等;而事物又总在不断发展变化着一一增加、减少、扩大、提高、降低、发生、出现等。这些表示动作行为、心理活动、发展变化的词,叫作动词。
大多数动词意义实在,较好把握;有一些动词用法比较特别,需要特别注意。
一类表示可能、应该、意愿,如“能”“能够”“会”“可能”“可以”“可”要”“应”“应该”“应当”“肯”“敢”“愿”“愿意”等。这类动词常常放在一般动词的前面。例如:
当我最后能正确地拼写这个词时,我自豪极了……(海伦凯勒《再塑生命的人)》)
一类表示动作趋向,如“上”“下”“去”“来”“进”“出”“到”“过”“过:去”“上来”“回去”“起来”等。这类动词往往放在表示动作行为的动词后边,用来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向。例如:
朋友,你可曾在茫茫大雾中航行过,在雾中神情紧张地驾驶着一条大船,小心翼翼地缓慢地向对岸驶去?(海伦凯勒《再望生命的人》)
还有一类表示判断,主要是一个“是”。例如:
老师安妮莎莉文来到我家的这一天,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一天。(海伦·凯勒《再塑生命的人》)
4形容词。我向下迈出了最后一步,然后踩到了底部凌乱的岩石,扑进了爸爸强壮的臂弯里……(莫顿亨特(《走一步,再走一步》)
上句中,加点的词是用来描摹人或事物的,都是形容词。“凌乱”表示状态,再如“快”“慢”“软”“硬”“忙碌”“悠闲”“激动”;“强壮”表示性质,再如“好”“坏”“美”“丑”“纯粹”“高尚”“清脆”。还有些形容词表示颜色,如“黑”“白”“橙”“苍白”“碧绿”“绿油油”“红彤彤”;有些表示形状,如大”“小”“宽”“窄”“笔直”“弯曲”。
许多形容词前边可以加“很”“最”“非常”“十分”“极”“多么”“那么”等表示程度的词来修饰。
5数词和量词。
数词,我们都很熟悉:“一”“七千”“六万九千”,表示确数;“十来(个)“二十几(只)“七八(辆),表示概数;“第一”“老三”“初五”、表示序数。
量词是表示单位的词:“个”“台”“条”“只”等,表示事物的单位;“米”“千米”“毫升”“升”“克”“千克”等,表示度量衡单位;“次”“回”“趟”“遍”等,表示动作行为的单位。
在现代汉语中,数词与量词一般结合起来使用表示数量。下边几个句子都出自郑振铎的《猫》,读一读,看看其中数量词的使用有什么规律。
1)有一次,居然捉到一只很肥大的……
2)我刚才也寻了一遍,没有看见。
3)大家都去找这可厌的猫,想给它以一顿惩戒。
6代词。下边两个句子分别出自《天上的街市》和《皇帝的新装》,注意其中加点的词:
1)我想那缥缈的空中/定然有美丽的街市。
2)我倒很想知道,他们的衣料究竟织得怎样了。
这些加点的词都是代词。
我”“他们”是代指人的人称代词,其他的如“你”“他”“她”“我们”“你们”“她们”“咱们”“自己”等,还有代指事物的“它”“它们”等。
那”是具有指示作用的指示代词,其他的还有“这”“这儿”“那儿”“这里”“那里”“这么”“那么”“这样”“那样”“各”“每”等。
怎样”是疑问代词,其他的还有“谁”“什么”“怎么样”“哪”“哪儿”“**”等。
知道了这些加点词的属性之后,再去读一下前面的句子,看看它们分别指代的是什么。
7同义词。愉快一快乐,觉察一察觉,热忱一热情,疲倦不堪一疲惫不堪,每组词意义基本相同,在语中常常可以换用,我们称之为同义词。还有一些词意义相近,但在某些方面有细微的差别,我们也称为同义词(严格来说,都只能说是近义词)。
有些同义词之间存在词义轻重的差别。例如“请求”和“恳求”,前者是一般性的要求,词义轻;后者是恳切的要求,词义重。
有些同义词之间存在用法或搭配上的区别。例如“坚定”和“坚强”,前者常和“立场”“方向”等词语搭配,后者常和“性格”搭配。有些同义词所指范围有差别。
例如“时代”和“时期”,前者指一个较长的时间段,所指范围大;后者则指一段较短的时间,所指范围小。有的同义词存在集体和个体的不同。例如“布匹”和“布”所指事物相同,但前者一般指同类事物的集合体,后者多指具体的、个别的布。
还有些同义词在语体风格上存在差异。例如“父亲”和“爸爸”,前者书面色彩较浓,后者口语色彩较浓。
8反义词。好一坏、对一错、真一假、美一丑,我们知道它们意义完全相反,互为反义词。还有一些词,意义上是相对的,我们习惯上也把它们称为反义词,如:黑一白、甜一苦、上—下、大—小。
人们常用反义词构成对比、映衬,从而使句子具有更为鲜明的感**彩和更强的说服力。例如: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9词语的感**彩。
1)一个人能カ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纪念白求恩)》)
2)这就是我们用以反对狭隘民族主义和狭隘爱国主义的国际主义。(***《纪念白求恩)
这两个句子,给我们的感觉完全不同:句(1)的“高尚”“纯粹”充满赞美、喜爱、肯定的情感;句(2)的“狭”充满贬义、厌恶、否定的情感。
汉语中有不少像上面那样带有或褒或贬的感**彩的词语,如“伟大”“温柔”“慈爱”“纯真”“奋不顾身”“大公无私”“见义勇为”等,称为褒义词;“愚:”“卑鄙”“丑”“贪生怕死”“损人利己”“见利忘义”等,称为贬义词。汉语中大量的词是不带贬色彩的中性词,可以用在好的方面,也可以用在不好的方面,如“大、小”“高、低”“远、近”“粗、细”和“发动”“参观”“挖掘”“结果”等。
10词义和语境。
语言中的每一个词都有一定的意义。有的词只有一个意义,称为单义词,如“鱼塘”“桑树”“公里”“地球”“三轮车”等。汉语中很多的词有两个以上的意义,称为多义词。
例如“包”,原指“用布包起来的包儿”,后来引指“某种负担”,如“思想包被”。这个义项是通过比喻产生的,又称为“比喻义”。
在实际语言运用中,词总是出现在一定的上下文中,我们称其为语境。语境对于词的意义起限制作用,阅读时要根据上下文确定多义词在文中的具体意义。
例如: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莫怀戚《散步》)
自然”是个多义词,有不止一个义项,在这句话中,用的是“理所当然”的义项。
需要注意的是,语境有时候会赋予一个词以临时的意义。例如:
夏天的雨也有夏天的性格,热烈而又粗犷。(刘湛秋(雨的四季》)
热烈”常用于形容人的情结或环境气氛,指“情结高昂”“兴奋激动”,在这个语境中则带上了“强烈”“热情四溢”的意味。
11.比拟。
在一些作品中,小鸟会说话,鱼儿会跳舞,小溪也能唱起欢乐的歌……这曾经激发起我们多少美妙的幻想。这种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或思想感情的修辞手法,就是比拟的一种,我们称之为拟人。还有一种比拟,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甲物当乙物来写,我们称之为拟物。
例如。1)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他们全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老舍《济南的冬天》)
2)我到了自家的房外,我的母亲早已迎着出来了,接着便飞出了八岁的侄儿宏儿。(鲁迅《故乡》)
3)还有一问,是:“公理”几块钱一斤?(鲁迅《“公理”之所在》)
句(1)中“小山”会低声说话,用的是拟人。句(2)把宏儿写成小鸟儿,能飞”,句(3)把“公理”写成商品,值“钱”,用的是拟物。
恰当运用比拟,不仅能让读者对所描绘的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而且能感受到作者对该事物强烈的感情,从而引起共鸣。
12比喻。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朱自清《春》)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朱自清《春》)
读到这样的句子,你一定会想:写得太生动了,给人的印象真鲜明!为什么会有这种效果?是因为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像前面这类比喻,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和喻体(用来做比喻的事物)之间用“像”“好像”“仿佛”“如同”“…似的”等比喻词连接,是明喻。还有一种是暗喻,本体和喻体之间用“是”“就是”“变成”“成为”“等于”等词语,或者用破折号来连接。例如:
1)理想是钟,敲碎你的**梦/理想是肥皂,洗濯你的自私心。(流沙河《理想》)
2)在此刻,长街静穆,万民伫立/一颗心——一片翻腾的大海/一双眼一一一道冲决的大堤。(李英《一月的哀思》)
此外,还有一种比较特殊的比喻,本体和比喻词都不出现,而是借用喻体直接代替本体,是借喻。例如。
秋风阵阵地吹,折扇形的黄叶落得满地都是。风把地上的黄叶吹起来,我们拍手叫道:“一群黄蝴蝶飞起来了"(叶圣陶《三棵银杏树》)
别着急,还有隐藏的知识点等你来看哟!
听说初中的古诗真的很难!绝句、律诗,傻傻分不清楚~古诗究竟有几类?
唐诗三百首》的编者把诗分为古诗、律诗、绝句三类,又在这三类中都附有乐府一类;古诗、律诗、绝句又各分为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五言绝句、七言绝句。
部编本七年级上册《咏雪》知识点
咏雪 知识点。一 填空。咏雪 陈太丘与友期 选自 世说新语 作者是南朝宋 朝代 刘义庆,世说新语 是由他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一部志人 集,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 逸事。二 解释词语。1 内集 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2 讲 义 谈 章的义理3 俄而 不久 一会儿4 骤 急5 欣然 高兴的样子6 何 ...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外古诗知识点
峨眉山 平羌 清溪 三峡 渝州。连用五个地名为读者展开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构思精巧,不着痕迹。诗境中无处不渗透着诗人的江行体验,表达对朋友的依依惜别和思念之情。2 用生动的语言描绘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所展现的画面。峨眉山巍峨耸立,半轮明月悬挂山间,有如青山吐月 皎洁的月影倒映 在平羌...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 全
第一单元复习旨要。一 应记住的基础知识。1 文学常识。秋天的怀念 作者史铁生。北京人,当代作家。羚羊木雕 作者张之路。散步 作者莫怀戚。金色花 作者泰戈尔,印度文学家。著作有诗集 新月集 飞鸟集 长篇 沙子 沉船 等。191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荷叶 作者冰心,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诗人 作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