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古诗词知识点整理。
七年级上册】
一、观沧海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诗意:东行登上碣石山,来观赏大海。海水多么宽阔浩荡,碣石山高高耸立在海边。
碣石山上树木丛生,各种草长得很繁茂。秋风飒飒,海上涌起巨大的波涛。日月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淼的海洋**发的。
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真是幸运极了,用歌唱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吧。
主旨:本诗通过登高览胜描写所见山水的壮丽景色,热情歌颂了包罗万象的辽阔的大海和生机勃勃的山岛树木,抒发了自己气吞山河的豪情壮志,表现了建功立业、统一天下的宏伟的政治抱负和奋发乐观的精神。
1、 曹操,字孟德,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2、一首写景抒情诗,“观”字统领全篇的写景。写景的十句中,前六句是实写,后四句是虚写,其中总写沧海全景的诗句是“水何澹澹,山岛竦峙”;分写部分,先写岛上的树木百草,次写海面上的秋风洪波,最后写天空中日月星辰。诗中将“大海”称为“沧海”,是因为海水呈青苍色。
3、诗中哪几句是写实景?主要写了哪些景色?显示了什么?
答:“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主要描写了沧海水波荡漾的动态景色和山岛挺立,草木丰茂的静态景象。
动静结合)显示了在茫茫苍苍的大海上,波涛起伏,拍打着海岸,山岛耸立,丰茂的草木在萧瑟的秋风中摇曳弄姿,生机勃发,这是多么壮丽的意境,多么美好的山河图画啊!
4、哪几句又是写虚景?能说出这景象吗?这种景象是一种什么样意境?
答:“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全是写虚景,即作者的主观感受,可从两个“若”看出。
主要描写了太阳、月亮、星辰银河都好像从海里升起又落入海里,这些运行都离不开大海的怀抱,都包蕴在这沧海之中。
作者借助奇特的想象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状观景象。是一种极其开阔博大的意境。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壮丽景象,体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抒发了诗人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5、“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
答:开篇点题,交代观察的方位、地点以及观察的对象。“观”字统领全篇。体现了全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的特点。
6、 赏析“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答:“澹澹”形容水波荡漾的样子,“竦峙”写山岛高高挺立的形象。动静结合,写出了大海的威严和辽阔,含蓄地表现了诗人博大的胸怀。
7、请你展开合理的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所表现的画面。
答:树木凋零,一阵萧瑟秋风吹过,呼呼作响,草木动摇,海上掀起巨浪,万顷波涛,汹涌澎湃。翻卷呼啸,似要将宇宙吞没,诗人站在辽阔的海边,面对汹涌的大海,心潮涌动,感慨万千。
8、赏析“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答:“树木丛生,百草丰茂”两句写的是静景,是特写,显示了树木小草的勃勃生机;“秋风萧瑟,洪波涌起”两句写的是动景,是远观所见之景,显示了大海的惊人力量和宏伟气象。描写由近及远、一静一动,有力地刻画了大海的壮阔形象。
9、 赏析“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答:虚写,诗人通过丰富的想像,运用夸张的手法,描绘了大海吞吐日月,包容星汉的壮阔景象,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怀和宏大的抱负。
10、说出此诗中哪些诗句最能体现作者的博大胸怀?
答:实景也能看出诗人的博大胸怀,但跟虚景比较,气象略逊一筹,因为诗人的意图在虚景中,所以“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最能体现作者的博大胸怀。
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朝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诗意:在杨花落完,子规啼鸣的时候,听说你路过五溪。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月,希望能随着风一直陪着你到夜郎以西。
注释⑴王昌龄:唐代诗人,天宝(唐玄宗年号,742~756)年间被贬为龙标县尉。左迁:贬谪,降职。古人尊右卑左,因此把降职称为左迁。
主旨:诗人借月抒怀,表达了诗人对友人不幸遭遇的同情和对友人的牵挂、思念之情。
1、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人称“诗仙”。其诗风豪放飘逸,想象丰富,是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与“诗圣”杜甫并称“李杜”。
2、名句: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3、整体赏析(课本):这是一篇以景传情的怀念友人的诗。诗人将月亮人格化,无知无情的明月成了善解人意的知心人,意境新颖,令人回味无穷。
4、题目中“闻”的意思是(听到),“左迁”的意思是(贬官)。
5、“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既点明了写此诗的时令是(春末夏初)又渲染了(离恨伤感)的气氛。
6、“杨花落尽子规啼”在这首诗中有什么作用?
答:点明暮春时令,包含着飘零之感、离别之恨;渲染了凄凉感伤的气氛,衬托了离别的愁绪;奠定全诗伤感的基调。
7、简析“过五溪”的表达效果。
答:“过五溪”说明被贬之地的荒远、道路的艰难,表现出作者对友人被贬遭遇的深切同情。
8、第一句选取了“杨花”与“子规”两个意象,有什么作用?
答:点明时令,点明主旨,营造基调气氛。“杨花落”展现了暮春之景,给人以飘零和落寞之感:“子规啼”是哀啼,这是化用了典故,抒写离别之恨,二者都是以景衬情。
9、 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答: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月亮人格化,无知无情的明月成了善解人意的知心人,意境新颖,令人回味无穷,生动地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真挚而深沉的牵挂和思念。
10、作者为什么要把“愁心”寄与“明月”?
答:因为月照中天,千里可共,作者寄情于月,朋友见月如见作者。因思念之情往往是夜间最为浓郁,由月的阴晴圆缺,最易想到人的悲欢离合。
11、“我寄愁心与明月”,李白因何而愁?有愁不向人当面说,却要“与明月”,又是为什么?
答:因朋友王昌龄“左迁”(贬官)而愁。作者并不在朋友身边,“闻”、“遥”可证。
12、诗歌中寓情于景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表现手法,“杨花落尽子规啼”这句诗表达了作者悲苦哀怨的心情。
三、次北固山下唐朝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诗意:我的旅途之路在青山下,小船行使在绿水间。潮水涌涨,两岸显得更加开阔,和风轻轻吹拂,船帆端端正正悬挂着。
残夜还没消退,一轮红日已经从海面升起,旧年尚未逝去,江南已有春的信息。家书不知寄到**?请归去的大雁把信带到洛阳吧。
主旨:诗人以准确精练的语言描写了冬末春初在北固山下停泊时所见到青山绿水、潮平岸阔等壮丽之景,全诗和谐优美,意境开阔,既写出了客游他乡的羁旅之情,又写出了放眼山川的博大情怀。
1、作者王湾,唐代诗人,洛阳人。诗人一生中,“尝往来吴楚间”,在江南一带,当舟行至北固山下的时候,潮平岸阔、残夜归雁,触发了心中的情思,写下了千古名篇。全诗境界开阔,情景交融,描绘了青山绿水、风正帆悬、旭日初生、江上春早的景色,也抒发了作者旅途中的思乡情怀。
其中的名句“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更是遣词平实而构思奇巧,画面清新而文辞隽永。
2、名句: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3、整体赏析(课本):诗人乘舟米到北固下,展现在眼前的是山青水碧的壮丽景色。残夜将尽,旭日从海中孕育而去;时令虽在旧年,春意已经闯入江南。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描写时序交替中的景物,暗示着时光的流逝,蕴含着自然的理趣。
4、这首诗写的意境深婉,景情交融,主要选取的景物有青山,行舟,绿水,白帆,红日,和风,归雁。
5、解释词语:“次”:路途中的停宿。“客路”:作者要去的路,这里指旅途。
6、本诗的景物描写很精彩,达到了一字传神的水平,诗的颔联中的“阔”表现出一幅怎样的情景?
阔”表现长江水波激荡,春潮涌流,江水几与岸平,显得江面广阔浩渺。“阔”字既写出了江水之势,又写出春天已到,大地回春,冰雪消融,春意已浓的景象。
7、此诗颔联“潮平两岸失”,有的版本作“潮平两岸阔”,你觉得“失”与“阔”,哪个字更好,为什么?
示例一:失字更好,因为它生动地描摹了江岸因春潮高涨而与水面平行似乎消失了的主观视觉形象;
示例二:阔字更好,因为它直抒胸臆地表达了春潮把江面变得渺远无际,所以视野十分开阔的强烈感受,且读起来与“悬”字对应,声调似也更为响亮。
8、 如果把“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中的“风正”改为“风顺”好不好,为什么?
答:诗人不用“风顺”而用“风正”,是因为风顺远不足以保证“一帆悬”。风虽顺,却很猛,那帆就有可能鼓成弧形了。
只有既是顺风,又是和风,帆才能悬,因为“悬”是端端正正高挂的样子。而“正”字兼具顺与和的内容。可见“正”写景致极为传神,全诗和谐优美。
9、 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一句。
答:“阔”字用的好,“阔”字写出了涨潮时长江的气势,表现出水面的辽阔。 “悬”字用的好,“悬”字体现了一帆风顺,行船平稳的特点。
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舒坦的心情。 “平”字写出了春天将至之时,江水**,水面开阔的特点;“正”字则表明作者是顺风行船,这两个字既写出了景物的特点,也衬托出了作者喜悦欢畅的心情。
10、赏析“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从表现手法角度)
答:以小景与大景相互映衬,画面非常精彩。通过风正一-帆悬”这一小景,把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等大景衬托的更加恢弘阔大。
11、展开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展现的画面。
答:江水浩淼,春潮涌涨,放眼望去,江岸齐平,顺和的江风中,一叶白帆端端正正地高悬在开阔无边的江天上。
12、诗的颈联“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诗人重在写景,但景中却蕴含了一种自然的理趣:新生事物孕育于旧事物之中,并将取代旧事物,同时又传达出诗人对未来的希望和乐观、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
13、解释颈联的意思,并说说它所蕴含的哲理。
七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知识点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作者 王维 原文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注解 1 登高 阴历九月九日重阳节,民间有登高避邪的习俗。2 茱萸 一种植物,传说重阳节扎茱萸袋,登高饮菊花酒,可避灾。译文 独自流落他乡,长做异地之客,每逢佳节良辰,越发思念眷亲。遥想今日重阳,兄...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古诗词知识点
野望 王绩。原文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字词 皋 水边地。薄暮 傍晚。薄,接近。徙倚 徘徊。犊 小牛。这里指牛群。禽 泛指猎获的鸟兽。采薇 采食野菜。商末孤竹君之子伯夷 叔齐在商亡之后,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 后遂以...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外古诗知识点
峨眉山 平羌 清溪 三峡 渝州。连用五个地名为读者展开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构思精巧,不着痕迹。诗境中无处不渗透着诗人的江行体验,表达对朋友的依依惜别和思念之情。2 用生动的语言描绘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所展现的画面。峨眉山巍峨耸立,半轮明月悬挂山间,有如青山吐月 皎洁的月影倒映 在平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