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了冀教版五年级上册《解方程》一课,我就本节课的得与失做一下反思。
一、课程分析。
方程是五年级学生接触的一种新的知识内容,在建立了用字母表示数的已有知识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本节课内容,方程是数学数与代数部分的内容,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方程是学生解决数学问题一种重要工具,日后初中、高中时时刻刻离不开方程。所以,我对本单元内容很重视,也给学生讲述其重要性,重点还是要让学生在学习、使用的过程中体会方程的优势。
本节课是本单元的第三节内容,在学习了等式的性质的基础上,解简单的方程。因此,我制订了以下教学目标:
1.经历自主**、合作交流学习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的过程。
2.能根据具体情境,找到等量关系、列方程并解简单的方程。
3.积极参与数学活动,获得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激发解方程的兴趣。
二、教学过程。
1.复习旧知导入。复习刚刚学过的等式的性质,学生举例说明。
2.交流解疑。先对子交流、小组交流,解决预习过程中的疑问,同时整理出小组未能解决的疑难问题。
3.展示交流。学生代表1展示问题1的解决方法,学生提问、补充。
这里使学生理解用方程解决问题的步骤、解方程的方法、检验的方法。学生代表2展示问题2的解决方法,再次理解以上问题。
4.理解新概念。观察两个解方程的式子,理解方程的解、解方程的概念。让学生对比理解方程的解是结果,解方程是过程。
5.巩固训练、强调细节。学生自主完成试一试两题,出错时让学生指正。若未出错,强调注意写“解”、等号对齐等细节。
三、课后反思。
本节课需要改进的地方。
1.学习目标的制定与出示。上课之前只给学生说了我们本节课要利用等式基本性质来解方程,目标不具体。
我们应为学生制定具体的学习目标,同时要让学生知道。可以在给学生预习时,给学生以问题的形式出示给学生。一次本节课学习目标应为:
(1)用方程解决问题的步骤是什么?(2)解方程的依据是什么?(3)什么叫方程的解?
什么叫解方程?
2.旧知复习时间过长。学生复习等式性质时,举例出现问题,浪费了许多时间,造成了前松后紧的局面。应该简单复习,或让学生在探索新知的过程中发现旧知,复习旧知。
3.小组合作的实效性。现在我班的小组合作还不扎实,或者说实效性不强。
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不知道该如何合作、如何交流。可以说是有形无实,接下来要再次培训组长,让组长有组织、带领小组同学有效合作。同时,训练其他同学如何参与,交流什么。
使小组合作更具实效性。
四、教学思考。
1.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我们在求疑尝试的主体学习方法下,应探索出属于自己的上课模式或者方法。
我一直在想数学四大模块应有不同的教学方法,例如图形问题注重操作、可能性问题注重游戏体验等。
2.全面关注学生,关注全体学生。我的班级是一个比较活跃的班级,这里的活跃其实只是课堂上。
七、八个积极同学的表现,这种现象的背后还有更多的同学没有参与、只是听众,没有参与就没有思考,没有思考地学数学何来成效。所以最近一直在关注大号同学的表现,教师关注会使他们获得自信,获得成功后的喜悦,学习也自然有动力。举个我们班的例子:
上《认识方程》一课时,因为较简单,整节课我一直在关注号同学的表现,给他们更多的机会展示,结果课后我发现号同学的作业有明显的进步,甚至有个别4号同学比组长写的都要好。也就是欣赏、关注的成果。
以上两个问题有待我们一起思考,请各位领导、战友多提宝贵意见!
五年级上册解方程的教学反思
解方程 是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内容,本节课是在认识用字母表示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新课程解方程教学与以往的最大不同就是,不是利用加减乘除各部分间的关系来解,而是利用天平保持平衡的原理,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等式的基本性质解方程。这种方法比较适合所有学生的学习,不需要死记硬背加减乘除各部分间的关系,以...
冀教版小学五年级第八单元解方程教案
知识与技能 1 使学生初步理解 方程的解 解方程 的含义以及 方程的解 和 解方程 之间的联系和区别。2 能用等式的性质解简易方程,并掌握检验的方法。过程与方法 结合生活中的实例和学生已有的知识,采用多 通过学生探索 讨论 交流等活动,让学生初步理解解方程及方程的解的概念,并掌握解方程及检验的方法。...
《解方程2》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
用小数除法解决问题 教学反思。东月学校纪凤仙。解方程是数学领域里一个关键的知识,在实际中,拥有方程的解法之后,很多人不会算式解题,但是能用方程解题,足以见得方程可以做到一些算式无法超越的能力。而如今五年级的学生开始学习解方程,作为教师的我更应该让学生吃透这方程,突破这重难点。在教这单元之前,我一直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