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1 故乡的“水墨画”西师大版

发布 2020-11-07 12:00:28 阅读 1104

1.故乡的“水墨画”

第一课时。课时目标】

1.自主学会本课的生字词语并能正确地书写和理解。

2.读熟课文,感知内容及段与段之间的联系。

教具准备】教师:准备**以配乐朗诵,课件。

学生:搜集有关菱角的**、**、文字等资料以及江南水乡的各种资料。

教学过程 】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这首诗,总是把人们的思绪牵到风景如画的江南。江南,自古就享有人间天堂之美誉。这里河湖交错,水网纵横,小桥流水、古镇小城、田园村舍、如诗如画。

有谁到过江南吗?谁能描述一下在电视或图画上看到的江南景色。江南是鱼米之乡,四处野鸭和菱藕,秋收满畈稻谷香。

你吃过菱角吗?那淡淡的清香会让你久久回味。那么,你见过满塘的菱叶吗?

见过采菱人置身于碧水中快乐采摘的情景吗?今天,我们就随着作者一起走进江南的水乡。

2.板书课题:故乡的“水墨画”,齐读课题。

3.对课题质疑。教师可选能突出主题的问题简单板书。

问题预设: 作者的故乡在哪儿?

“水墨画”是什么样的,有什么特点?

“水墨画”加了引号,指的是什么?

4.看见这个题目,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有价值的问题,我们一起去学习我们课文,看能不能找到答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按常规或按要求自读自学:把课文快速地阅读两遍,读通读顺;认读生字,找出生词,查字、词典理解生词,标出段的序号,想一想课文大意。

2.出示小黑板(或卡片、课件等),检查生字、词认读与理解情况,抽读、齐读、赛读。

教师指导。 读准字音:菱(línɡ) 亩(mǔ) 匝(zā)缀(zhuì) 馨(xīn)

掐(qiā) 撷(xié) 咀(jǔ)

书写指导:“缀”要和“辍”、“掇”等形近字区分开。“馨”字下面是“香”不是“缶”。

词语理解:

采撷:采摘。

徜徉:闲游;自由自在地行走。

疏疏朗朗:疏散,不密集。

争先恐后:争着向前,恐怕落后。

3.指名或推荐学生逐段朗读全文,检查学生是否正确、流利朗读课文,重点指导难读的句子并多读几遍。(对于比较难读的句子,可以让学生齐读或挑战读)

4.初读交流。

读了课文,汇报: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注意:要将学生提出的不懂的地方进行梳理、归纳,并及时解决;若不能马上解决,可以简单板书,在后面的教学中相机处理。)

5.思考每段之间有什么联系。

教师教师检查,指导:1自然段总写故乡的池塘就像一幅幅水墨画,2—4自然段按时间顺序写出了“水墨画”各个时段的美,5自然段写作者想象自己加入采菱角的队伍中,再次为我们展现了惬意的采菱场景。

课堂作业新设计】

1.规范书写词语。

bàn mǔ mí màn jǔ jué yì chū

2.辨字组词。

菱( )掐( )馨( )

棱( )陷( )罄( )

3.把下面的句子改为反问句。

零零散散的池塘正像一幅幅大大小小的水墨画。

答案:1.半亩弥漫咀嚼溢出。

2.菱角掐花温馨三棱镜陷阱罄竹

3.零零散散的池塘不正像一幅幅大大小小的水墨画吗?

第二课时。课时目标】

1.理解重点词句,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2.感受故乡风景的独特与美丽,激发对故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

1、整体回顾,做好铺垫。

学生回忆上节课所学的内容,思考:为什么把故乡那些长满菱角的池塘叫做“水墨画”?

教师检查,鼓励学生积极发言,然后归纳讲解:水墨画由水和墨经过调配水和墨的浓度所画出的画,是绘画的一种形式。课文中的池塘,从形状和颜色极像一幅幅水墨画。

水墨画是高雅的、美好的事物,作者把家乡的池塘比作水墨画,表明了自己对池塘、对家乡的无比热爱的情感。

二、深入研读,感受美景。

1.生读第1段。出示第一组问题:

故乡的“水墨画”指的究竟是什么?课文把什么比做了“水墨画”?课文是怎么描述这幅“水墨画”的?

学生同桌讨论,师指名回答,教师指导,明确:

散漫”一词在文中是什么意思?(相机板书:散漫)在文中,“散漫”指零零散散的,是分散、不集中的意思,用在这儿非常准确,也很有意思,体现出了一种随意、自在的美。)

小结:一个个大大小小长满菱角的池塘零零散散地侧卧在村边地头。这是一种多么随意、自在的美呀!(板书:美)

2.品读2—4段。

1)自由品读,**“水墨画”的美到底体现在哪些地方。

2)小组合作学习,交流**所得。

3)教师出示第二组问题,全班交流。

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描写池塘的美的呢?把关键词用“ ”标出来。

明确:作者按时间顺序描写了池塘的美。(表示时间顺序的词:初春、一过黄梅、临近中秋)

随着时间的变化,池塘也慢慢变化着,有着什么样的变化过程呢?

教师点评后,明确:

a.初春:池塘有什么变化呢?细小的菱叶疏疏朗朗地飘浮在碧水间。

b.黄梅后:池塘又有什么变化?菱叶涨满水面,挤得密密匝匝。(“涨满”“挤”

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菱叶们长大了,整个池塘都是菱叶,显得很茂盛。“密

密匝匝”可换词“密密层层”“密密麻麻”)

这季节的池塘里还有什么呢?

小花的数量也真不少!哪些词告诉了我们?(缀满、一丛丛)颜色也非常美丽,有白色的,有粉红色的,还有一缕缕的馨香呢!

池塘还是小动物们的乐园呢!红蜻蜓、花蝴蝶、小青蛇、青蛙,在菱盘上尽情嬉戏。

这是一种多么惬意的美呀!

c.临近中秋:穿着各色衣裙的采菱女开始采“头朝菱”(即第一批成熟的菱角),

动作轻快熟练,划着扁舟,荡着水盆,穿行在绿色的“水巷”里。一只手“掀”,

一只手“掐”,准确地写出了采菱女轻盈熟练的采菱动作。(板书:采菱)③随着时间的变化,池塘也悄悄地变化着,呈现出不同的美。(相机板书:变化美)

你们知道吗?在采菱时节,鲜嫩、清甜的菱角放进嘴里嚼一嚼,脆脆的、甜甜的,那美滋滋的感觉一直渗进心底。难怪孩子们迫不及待想尝一尝菱角的美味。

(板书:品菱趣)“溢”“**”突出了煮熟后的菱角四处飘香,让人嘴馋。家家户户煮菱角、剥菱角,扑鼻的香味飘出窗户,弥漫整个村庄。

这是一幅多么温馨、诱人的画面呀!

作者用简单的文字描绘出一个多么和谐、欢乐的场面呀!

3.品味第5段。

徜徉”是什么意思?这一段是实景还是想象?“徜徉”的意思是闲游、安闲自在地步行。

而今,我吃着散发清香的菱角,又想起了故乡的“水墨画”,想象自己又加入采菱队伍,边采边品尝,这是一个多么惬意的场景呀!

三、巩固拓展,升华情感。

1.回归全文,体会作者感情。配乐朗读全文,思考:

1)你对故乡“水墨画”的总印象。

(明确:故乡的“水墨画”独特、美丽。)

2)故乡的池塘独特、美丽在**?

学生汇报后,教师小结:这篇课文让我们领略了江南水乡恬静、自然而不乏快乐的美景。是呀,故乡风景美丽迷人,童年生活幸福、快乐。 (相机板书:故乡美童年乐)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选词填空。

密密匝匝密密麻麻。

1.菱叶们便争先恐后地涨满菱塘,把个水面挤得。

2.***仔细翻看着记得的几本《调查手记》。

翠绿碧绿。3.此时,一张张的菱叶被支楞得翘了起来。

4.我们的家,住在天堂的湖水荡漾着美丽的梦想。

飘出溢出。5.每当这个季节,故乡的每一扇窗户里,都会扑鼻的菱香。

6.啤酒杯就那么大,如果一个劲的往里灌啤酒,那当然要了。

放进扔进。7.随手将一只菱角嘴中,细细咀嚼。

8.鲜鱼、肉等食品不能不作处理就冰箱。

二、读句子,做练习。

故乡那些长满菱角的池塘是散漫的,远眺像一幅幅大大小小的水墨画,零零散散地卧在村边地头。

“水墨画”指的是。

这句话用了的修辞手法。

用以上修辞手法仿写一句话:

三、默写描写江南风光的古诗(三首)

答案:一、1.密密匝匝 2.密密麻麻 3.翠绿 4.碧绿 5.飘出 6.溢出 7.放进 8.扔进。

2、①长满菱角的池塘 ②比喻 ③雨后的彩虹就像一座五彩桥高架在天边。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故乡的元宵长春版

故乡的元宵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进行重点句段的朗读练习,边读边想象画面。2.了解作者笔下故乡元宵节的相关风俗。3.积累作者 详略得当 的写法。学情分析 现在的学生多数都喜欢过西方的节日,这样更要继承和发扬民族文化,让学生热爱中国自己的传统节日,我们就借助汪曾祺的 故乡的元宵 学习,引领学生走进 ...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3月是故乡明

3 月是故乡明。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 会认16个生字,掌握多音字 燕 正确理解 陪衬 不可胜数 等词语。2 理解课文题目 月是故乡明 的内涵。3 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弄清文中写了作者由月亮想到了哪些往事和经历。过程与方法。1 安排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划分结构层次,概括文章主旨。2 引...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水墨人物写生1沪教版

精品资料欢迎 十二课水墨人物写生。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水墨人物的多种表现方法,能抓住人物特征,运用墨线造型的方法进行人物写生练习。过程与方法 在尝试水墨人物表现过程中,掌握勾线天色以及干湿浓淡的表现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欣赏与写生,感受人物水墨画独特的艺术效果,增进对身边人物的情感与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