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复习检测

发布 2020-11-03 17:01:28 阅读 6508

桃花源记。一.通假字便要还家。

二.一词多义。

1.为:武陵人捕鱼为业( )不足为外人道也2.舍:便舍船( )屋舍俨然( )

3.具:具答之( )一一为具言所闻4.志:处处志之( )寻向所志( )

5.之:忘路之远近( )渔人甚异之闻之,欣然规往( )

6.寻:寻向所志( )寻病终7.遂:遂与外人间隔( )迷遂,不复得路( )

三.词类活用。

1.渔人甚异之2.复前行,欲穷其林3.处处志之( )

四.古今异义。

1.芳草鲜美2.阡陌交通。

3.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4.无论魏晋5.便扶向路。

6.仿佛若有光7.不足为外人道也。

8.余人各复延至其家9.遂与外人间隔。

五.解释划线的词。

缘溪行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其中往来种作。

悉如外人咸来问讯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皆叹惋此中人语云便扶向路欣然规往后遂无问津者。

六.文中衍生的成语。

1.世外桃源:原指与现实社会隔绝、生活安乐的理想境界。后也指环境幽静、生活安逸的地方。借指一种空想的脱离现实斗争的美好世界。

2.豁然开朗:比喻突然领悟了一个道理。

3.怡然自乐:形容高兴而满足的样子4.无人问津:比喻没有人来探问、尝试或购买。

七。翻译句子。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八.练习。1. 下面词语中“通”字与“才通人”中的“通”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通风换气 b. 政通人和 c. 通宵达旦 d. 博古通今。

2.文中哪句话表明桃源人听了渔人的话之后,虽“叹惋”却仍然想继续在桃花源中生活?他们为什么不愿离开?

3..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哪一项?(

a. 选文中加点的“俨然”的意思是整齐的样子,“妻子”指的是妻子、儿女。

b. 从这两段文字中,可以看出“渔人”的行踪是发现桃花源——进入桃花源——辞别桃花源。

c.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表现了桃源人的淳朴、热情、好客。

d.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一句中的“此人”指的是桃源人。

4. 下面是陶渊明《桃花源诗》的节选,选择对其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3分)

相命肆①农耕,日入从所憩。桑竹垂余荫,菽稷随时艺。春蚕收长丝,秋熟靡②王税。荒路暧③交通,鸡犬互鸣吠。俎④豆⑤犹古法,衣裳无新制。童孺纵行歌,斑白欢游诣。

注释】①肆:尽力。 ②靡(mǐ):没有。 ③暧:隐蔽。 ④俎(zǔ):古代祭祀时放祭品的器物。 ⑤豆:古代盛食物用的器具。

a. 前面选文中“土地平旷,……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一段文字,与《桃花源诗》节选部分的内容是一致的。

b. 节选的诗句与前面的选文有许多内容上相对应的句子,如:“荒路暧交通,鸡犬互鸣吠”——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童孺纵行歌,斑白欢游诣”——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等。

c. 诗中的“相命肆农耕,日入从所憩”和选文中的“其中往来种作”都暗含了作者对桃源人终日耕作不得休憩的同情。

d. 《桃花源记》是《桃花源诗》的序,二者都是通过虚构一个世外桃源,寄托作者的社会理想,也反映了当时人民的美好愿望。

5.下列四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① 其中往来种作见渔人,乃大惊。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

③ 既出,得其船设酒杀鸡作食。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6.把下面两句话翻译成现代汉语。

1)初极狭,才通人。

2)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7.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芳草鲜美陶后鲜有闻b、悉如外人悉以咨之。

c、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属予作文以记之d、设酒杀鸡作食食之不能尽其材。

8.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9.请用简洁的文字补充下面对“渔人”行踪的概括:

发现桃花源做客桃花源→离开桃花源。

10.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阡陌交通交通:交错相通。

b.余人各复延至其家延:邀请。

c.不足为外人道也足:值得。

d.处处志之志:记住。

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忘路之远近b.见渔人,乃大惊。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

c.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d.太守即遣人随其往。

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其如土石何。

12.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桃花源里,没有剥削和纷扰,土地肥沃,男女耕作,老幼欢乐,是古**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形象体现。

b.在听了渔人对外界的介绍后,桃源人叹惋不已,从上下文推知,他们发出的主要是“山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的时光易逝。

c.桃源人希望渔人不要把这里的情况告诉给外界,目的是希望远离战乱和苦难,永不受打扰,继续享受这宁静祥和的生活。

d.作者既描绘了桃花源里一幅鲜活的人间生活的图景,又极力表现它的似有似无。寻觅不可得,反映了作者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

13.把上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2)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1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缘溪行,忘路之远近缘:沿着 b.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志:做标记。

c.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诣:对、向 d.后遂无问津者津:渡口。

1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古今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土地平旷 b.阡陌交通 c.率妻子邑人 d.来此绝境。

16.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该文描绘了一个没有战乱,人人劳作、人人平等,生活安定、民风古朴的桃花源,表现了作者对理想社会的追求与向往。

b.该文语言凝炼优美,很多语句已凝固为成语而沿用至今。如:“芳草鲜美”“落英缤纷”“豁然开朗”“鸡犬相闻”“黄发垂髫”等。

c.本文按照武陵捕鱼者无意发现桃林,意外撞入桃源,被告知不得外传,再到外人复寻无果而终的顺序行文,脉络清晰,引人入胜。

d.桃花源里的美好生活令人无限向往,但作者却给它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使其亦真亦幻,隐喻了这样的理想社会在当时是不存在。

17.下面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类b.悉如外人(熟悉)

c.便要还家(邀请d.余人各复延至其家(邀请)

18.下面加点词的意思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b.阡陌交通。

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d.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19.对本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是以渔人的行踪为线索。

b.本文既然名为“记”,当然就是一篇记叙性的文章。

c.“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表现了桃花源人热情好客的特点,因为他们害怕世人来破坏他们和平安宁的生活。

d.本文表达了作者对理想社会的热烈追求,同时含蓄地表达了对现实社会的不满。

20.下列语句中朗读节奏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武陵人/捕鱼为业 b.问/今是何世 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d.后遂无问/津者。

21.对下面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遂与外人间隔(隔断,隔绝b.阡陌交通(互相通达)

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复习检测题

1 新航路开辟后,最先进行奴隶 的国家是 a葡萄牙b英国c西班牙d法国2 西班牙和葡萄牙两国首先进行海外殖民扩张的主要原因是 下列 三角 路线示意图正确的是 a欧洲 美洲 非洲 欧洲b美洲 欧洲 非洲 欧洲c欧洲 非洲 美洲 欧洲d非洲 欧洲 美洲 欧洲4 下列关于 三角 错误的说法是 马克思揭露欧...

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检测题

一 积累与运用 20分 1 下面句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改正后用正楷字将整个句子抄写在方格中。2分 拼博改变命运,厉志创造人生。2 给下面一段话中加点的字注音。2分 襄阳的山,襄阳的水,在诗人笔下雄伟壮观,气势磅 礴,我们翘 首期盼襄阳的明天更美好。3 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 在这世外...

八年级上复习检测第五单元

八年级上复习检测题第五单元邹城八中西校区语文组。一 名著题。1 朝花夕拾 原名是鲁迅的散文集,请列举初中学过的两篇课文朝花夕拾 是鲁迅惟一一本 集。全书 篇文章,是鲁迅回忆和 时期不同的文字。2 骆驼祥子 讲述的是故事。祥子来自农村,他如同骆驼一般。骆驼祥子 的主要艺术特色。二 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