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单元课文内容分析。
《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和《故宫博物院》都是比较典范的介绍事物的说明文。《桥之美》和《说“屏”》都是带有一定说明性的小品文。这样编排,既方便进行比较教学,又能使本单元不至于单调、枯燥。
《中国石拱桥》的作者茅以升是一位桥梁专家,他虽然只是像普通读者介绍中国石拱桥的一般性的知识,却显得高屋建瓴,游刃有余。抓特点,举例证,要言不烦。多初运用具体数字来说明问题,体现了作者严谨的治学态度。
《桥之美》是著名画家吴冠中的一篇美学小品。文中诗意的描写性文字与带有说明性的文字相间杂出,让人受到美的熏陶的同时,也获得了一些美学常识。而文章极具个性色彩的表达与《中国石拱桥》平实的语言形成鲜明的对比。
《苏州园林》先总说苏州园林的特点,再分别从几个方面加以说明,总说与分说相结合,给读者以全面、具体的印象。在文章中,无论是说明道理还是描摹景致,作者都没有用任何一处具体的园林作例证,作者所谈的特点是苏州园林各处园林所共有的特点。
《故宫博物院》以空间顺序,着眼于纵贯紫禁城的中轴线,由南到北,由中间到两侧,主次介绍建筑物。这种顺序安排,既符合一般的游览参观习惯,也符合故宫各建筑物之间的主次关系。
《说“屏”》是一篇小品,不太讲究章法,也不注重介绍关于屏风的比较完整的知识,是作者对屏风由来已久的着迷、热爱之情,让他着眼于向读者介绍屏风的实用功能与艺术装饰功能,对如何使用屏风提出建议和希望。文中多处引用古诗文,增添了“屏风”的文化意味。
建筑园林、名胜古迹的建造者们往往不为人所知,它们以实物的形式记载着集体的智慧和汗水,令后人面对它们时肃然起敬。中国历史悠久,文化丰富、发达,中国的建筑、园林、名胜古迹独具特色,在世界上也享有盛誉。学习本单元,可以了解中国传统园林、建筑之一隅,激发学生热爱和保护祖国文化的感情。
对学生进**感教育切忌架空,大唱高调,而可以通过以下两个途径进行。
二、学情分析。
课程标准》7~9年级阅读目标中没有关于阅读说明文的要求,只是提出“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而在写作目标中提出“写简单的说明文,做到清楚明白”。《课程标准》5~6年级的阅读目标中则有“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而没有提出对写作的要求。可知,《课程标准》把阅读说明性文章的要求主要放在九年义务教育的中年级阶段,把写作说明性文章的要求放在高年级阶段。
因此,八年级学生初步接触并积累了一些说明文知识,也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教师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如何引导学生凭借自身的知识经验走进文本上,让他们在逐步具有的阅读说明文的能力并能些简单的说明文。
三、单元学习目标。
1、了解我国传统的建筑、园林所取得的光辉成就,激发对祖国文化的自豪感。
2、了解什么是说明文。
3、认识说明事物要抓住事物的特征。
4、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
5、了解常用的说明方法。如下定义、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分类别、画图表等等,要求学生能说出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并能说明其作用。
6、体会说明文准确、周密的语言。
四、单元设想。
《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和《故宫博物院》都是比较典范的介绍事物的说明文。《桥之美》和《说“屏”》都是带有一定说明性的小品文。因此,我们设计将《苏州园林》作为说明文主题单元教学的“定篇”,将说明文的知识完全展现出来;《中国石拱桥》作为“例文”巩固说明文的文体知识;《故宫博物院》作为“样本”,扎实理解掌握阅读说明文的方法;《桥之美》与《说屏》作为“用件”从不同角度提高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
选《桥之美》这篇文章的另一个目的是把它和《中国石拱桥》形成对照。
注:之所以将教材中的《中国石拱桥》与《苏州园林》调换位置,是考虑到两排文章从典型性上看都相差无几,而《中国石拱桥》要与《桥之美》做比较阅读,因此为了学生思维上多说明文知识有个强化、深入理解的过程,因此,将两者的先后做了调动。)
五、单元课时安排(共11课时)
《苏州园林》2课时。
中国石拱桥》2课时。
桥之美》1课时。
中国石拱桥》与《桥之美》比较阅读1课时。
故宫博物院》2课时。
说屏》1课时。
综合性学习《说不尽的桥》2课时。
六、单元教学过程。
苏州园林》教学设计 2课时。
一、教学目标
、学习本文围绕中心,从整体到局部多方面说明事物的组织方法。
、培养学生在占有一定材料的基础上(或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掌握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概括事物的共同特点的能力。
3、学习几种常见的说明方法,能够辨别并能说出其作用。
4、了解我国传统园林的光辉成就,激发学生对祖国文化的自豪感。
二、难点、重点分析
1、苏州园林中有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合称四大名园,作者为什么没有提到,却把苏州所有的园林都写到了?
分析:苏州园林蜚声中外,作者对苏州园林的个性特色略而不提,而是异中求同,经过比较归纳,准确地抓住了各个园林建筑的共同点,并用精练的语言加以说明,这就避免了用很多文字写个别园林,而给读者以鲜明的整体感。文章的结构层次安排也很巧妙:
一是没有按常见的空间顺序,而是采用了由总到分的说明顺序,先作概括说明,明确说明中心;二是围绕中心作具体说明,其间又以从大到小从主到次为顺序,使文章条理清晰。这样,读者不仅领略到了苏州园林的整体美,也获得了具体感受。
2、归纳说明文的一般特点,总结本文的写作特色。
分析:说明文的一般特点是:抓住说明对象的特征,恰当地安排说明顺序,灵活地运用多种说明方法,语言准确,明晰,表达充分、严密。
这是一篇典范性说明文,构思缜密,脉络清楚。说明准确,叙述生动是本文的显著特点。
三、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学生们欣赏介绍苏州园林的风光片,思考:苏州园林有什么特点?同学间交流欣赏后的感受,教师不做过多的评点,为下文的学习埋下伏笔。
二)检查预习,出示小黑板正音正字,补充解词。
、正音正字:镂lòu;嶂zhàng
、补充解词:因地制宜、标本、败笔、图案、重峦叠嶂、俯仰生姿、珠光宝气、闲适、明**眼。
三)范读课文、引导分段。
四)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提问:1、苏州园林的总特点是什么?哪些方面最能体现这一特点?
2、通览全文,想一想:全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组织的?各部分间有什么内在的联系?
第二课时。一、默读课文,思考:文中都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说说他们各自的作用。
二、详解重点段落,体会文章的语言美和画意美。
1、朗读第三段,思考。
苏州园林中亭台轩榭等建筑的布局和其他地方有何不同,为什么要这样?(亭台轩榭等建筑的布局突出自然之趣,决不讲究对称。)
这一自然段写法上有什么特色?明确:作者运用比较和比喻的说明方法,使读者对苏州园林的布局特点有了明确的认识。
2、齐读第四段,试着给语段分层。(精讲)
苏园中是否都有假山和池沼,苏园主人造假山和池沼的原因是什么,遵循的是什么原则?
“人道我居城市里,我疑身在万山中” 怡情山水、置身山间,让人暂时“忘却”尘世的喧嚣、烦忧!达到“ 叠山理水,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效果。
引导分析说明层次。明确:首先说明“假山的堆叠”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艺术,指有创造美的方式方法;技术,指生产操作方面的技能),有“自然之趣”,能使游人“只觉得身在山间”。
其次写池沼。先抓住关键,说明“大多引用活水”,然后从动静的配合上说明了苏州园林的池沼多姿多彩,各具匠心又有其共同特色。通过对假山池沼的形象说明,让读者对苏州园林的山水既有画意又有诗意的特点留有深刻印象。
3、巩固练习。结合课后第二题进行练习。
三、作业。游览劳动公园,观察它的特点。运用本课学的说明文的知识,试着写一篇有关劳动公园园林特点的说明文。
中国石拱桥》教学设计 2课时。
第一课时。一、导入。
1、作者介绍。
2、同学们说说见过哪些类型的桥。
3、用一句话说什么是桥。(桥是架在水面或空中连通两地供通行的建筑。)抓特征就是找出同类事物的共同点。
二、走进课文抓特征。
1、说说什么是石拱桥。由石块砌成、桥洞成弧形的桥。
2、通读课文,说说作者向我们介绍的中国石拱桥有什么特点。(形式优美——外观美;结构坚固——实用美;历史悠久——文化美)
3、怎样才能把这些特点说清楚呢?通常的办法是什么?(举例子)文中举了哪两个例子?(赵州桥,卢沟桥)
4、细读两段,看这两段分别介绍了该桥的哪些内容。
赵州桥:位置、修建时间、结构特点、外形、设计者。
卢沟桥:位置、修建时间、结构特点、外形、历史意义。
5、这两个例子是如何把中国石拱桥的特点说清楚的。请同学们分别从这两个段落中找出能体现中国石拱桥特点的句子。
6、既然两座桥都能把特点说清楚,那为什么要选两个选一个行不行?(全面而有代表性)
7、题目中的“中国”能否删去?(说明对象,民族自豪感)
第二课时。一、回顾:
1、你所知道的修辞手法有哪些?
2、你知道的人物描写的角度有哪些?
3、你知道五种表达方式吗?
二、引入并介绍说明方法:
1、(第1段)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这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但如果问你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呢?说明文中的比喻如果问你说明方法时只能说打比方。)
2、(第3段)《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能不能删掉这一句话?这是什么说明方法?
)(举例子。本文只举了这一个例子吗?)
3、(第五段)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9米。
(这一句为什么要把数学精确地写出来?)(用具体精确的数字把赵州桥的雄伟显示出来,这种说明方法叫列数字。你能从本文还举出一些例子吗?
)4、(第六段)每个柱头上都雕刻着不同姿态的狮子。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有的像注视行人,千态万状,惟妙惟肖。(这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如果我问你用了什么说明方法,你能说出吗?)(明确:
排比;描写;摹状貌。)
八年级语文下第五单元教学计划
八年级 下 语文第五单元教学计划。文言文 对自然 社会 人生的感悟。一 单元分析 新课程标准 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 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与朱元思书 书信体骈文 体会大自然的神奇美色,了解 骈文 的特点,学...
八年级语文下第五单元教学计划
八年级 下 语文第五单元教学计划。文言文 对自然 社会 人生的感悟。一 单元分析 新课程标准 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 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与朱元思书 书信体骈文 体会大自然的神奇美色,了解 骈文 的特点,学...
八年级语文下第五单元测试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测试。一 积累与运用。1.给加点字注音。湍 鸢 戾 嘤 庠 泠 2.下面句中含有通假字的是。a.千丈见底 b.有时见日 c.窥谷忘反 d.泠泠作响。3.解释句中加点的词。一百许里 急湍甚箭 蝉则千转不穷 横柯上蔽 经纶世务者 任意东西 4.在文中找出从视觉和听觉方面描写景物的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