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S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语言的魅力教案

发布 2020-10-31 10:45:28 阅读 6558

语言的魅力:教学设计(一)

【内容简析】

课文讲的是法国著名诗人让·彼浩勒在一位双目失明的行乞老人的木牌上加上了几个字,帮助老人行乞的事,说明了恰当运用语言文字,会产生非凡的感染力和令人难以置信的效果。

【设计理念】

“学成于思,思源于疑。”本课教学设计将从问题入手,提炼有价值的问题,然后立足于“以读为本”的教学理念,着力引导学生通过品读、赏读,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把阅读与思考、阅读与感悟有机地结合起来,体会语言的非凡魅力。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明白语言运用恰当会产生非凡的感染力。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3.会认“魅、姗、辰”等3个生字,会写“魅、丐、牌”等7个字,掌握“魅力、乞丐、牌子、绅士、无动于衷、良辰美景、心酸”等由会写字组成的词语。

【重点难点】

指导学生读懂课文,理解让·彼浩勒添加的那几个字为什么那样有魅力,明白恰当地运用语言会产生非凡的感染力。

【教具准备】

生字、词语卡片;教学挂图。

【教学时间】

两课时。【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一、谈话激趣,揭示课题。

1.同学们,在繁华的巴黎大街边,坐着一位衣衫褴褛、头发斑白、双目失明的乞讨老人,可是一上午过去了,他什么也没得到;后来,一位诗人在他的乞讨木牌上偷偷加上了几个字,结果给老人钱的人却出乎意料地多。诗人究竟加了什么字呢?

让我们来学习第22课《语言的魅力》。

2.板书课题,据题质疑。

齐读课题,你想提什么问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带着自己最想知道的问题,自读课文。要求遇到生字新词多读几遍,记住后再往下读。

2.圈画生字、新词,同桌互学。

3.检查自学生字、新词情况,引导学生结合句子讲意思。

4.再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5.轮读课文,指导正音,力求每个学生能正确、流利地读课文。

6.检查学生对课文的了解情况。

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重点指导如何用恰当的语言进行概括。)

三、巩固识字,指导书写。

1.抽读生字、新词卡。(重点指导“辰、衷”的读音。)

2.指导书写。(重点指导“魅、丐”。)

3.学生练习写字,教师巡视,进行个别指导。

4.当堂评价,集体指导。

四、课堂小结,布置预习。

熟读课文,预习:诗人在老人的木牌上添加了什么字?产生了怎样的效果?

第二课时。一、看图复习,引入新课。

1.出示课文插图,看图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说的是著名诗人让·彼浩勒在一位双目失明的行乞老人的木牌上加了几个什么字,帮助老人行乞的事。)

2.诗人在盲人的木牌上添加了什么字?为什么效果前后大不一样?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读课文,感悟理解。

1.放声朗读课文,找出盲人行乞牌子上前后不同的内容。

2.出示句子:

(1)“我什么也看不见!”

(2)“春天到了,可是我什么也看不见!”

小组合作**: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

3.出同步练习。课件出示:照样子写句子。

4.检查点拨,重点引导学生体会“春天到了,可是我什么也看不见”的表达效果。

(1)反复朗读课文最后一段,用“ ”画出描写春天美景的句子,边读边想像春天万紫千红的景象。

(2)让·彼浩勒加的那几个字,仅仅是为了让人们想象出这样的画面吗?人们看了木牌上的字后会怎么想呢?(不是的,人们在体会到万紫千红的春天美妙外,更感到什么也看不到的盲老人的不幸。

这样的语言产生了巨大的情感力量,就能打动人心,人们就会产生强烈的同情心,因此盲人就能收到很好的行乞效果。)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段。

(语调应是抒情的,老师要作适当的指点,让学生读出无限的感慨。)

(4)练习背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三、再现文本,尝试应用。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用心读课文。

2.分角色表演这一故事,然后请同学扮演记者进行街头采访。

(记者采访的对象:盲老人、诗人、绅士、贵妇人、漂亮小姐、一般职员、普通市民等。)

采访举例:a.老爷爷,今天给你钱的人多吗?

b.先生,您为什么要加上“春天到了,可是”这几个字?

c.太太,您看到木牌上的字后是怎么想的?

d.先生,看样子,您也是个穷人,为什么还要给他钱?

3.课堂小结,感受语言魅力。

(可见恰当地运用语言文字,会产生非凡的感染力和令人难以置信的效果。)

四、超越文本,拓展延伸。

1.全班交流课前搜集的精彩广告词和打动人心的警示语。

2.出示老师事前准备好的广告词、警示语,学生齐读,进一步感悟语言的魅力,学习、积累生活中富有魅力的鲜活语言。

五、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1.课文讲了什么?学后有何收获?

2.实践活动:制作简易的警示牌。

在水塘边、草坪上、花坛边、电灯开关处、楼梯、校园、饭堂等处竖起你的警示牌,看谁的话最有魅力,最能打动人心。

附板书:我什么也看不见。(毫无所获)

22.语言的魅力。

春天来了,可是我什么也看不见! (出奇地多。

运用恰当。

语文S版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语言的魅力》教案

页。语言的魅力 教学设计 一 内容简析 课文讲的是法国著名诗人让 彼浩勒在一位双目失明的行乞老人的木牌上加上了几个字,帮助老人行乞的事,说明了恰当运用语言文字,会产生非凡的感染力和令人难以置信的效果。设计理念 语文s版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 语言的魅力 教案 1 语言的魅力 教学设计 一 语文s版...

语文S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语言的魅力教案

语言的魅力 教学设计 二 一 谈话激趣,出示课题。一位盲老人在繁华的巴黎大街边乞讨,一上午没人给他钱。一位诗人在老人乞讨的木牌上加了几个字后,下午给钱的人多极了。诗人加了几个什么字呢?二 板书课题,据题质疑。学生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三 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新词,了解内容。1 朗读课文...

S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2课

语言的魅力 大埔县张云栽实验小学廖艳梅。设计理念 在语文学习中,学生是一个独立的阅读个体,在学习的过程中,应该给学生一个独立学习的空间,鼓励他们自主地阅读,积极地思考,并大胆地表述自己的观点,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本节课教学采用自读自悟,教师引读 比读 评读 小组读 齐读等多元化的朗读方式,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