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桂林山水教案

发布 2020-10-31 07:27:28 阅读 7091

【教学内容】

设计思路】充分发挥多**的作用,让不熟悉桂林的同学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同时读学贯穿,读中想象,读中感悟,引导学生抓住词语读好句子,培养能力,从而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桂林山水的独特美,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材分析】本文是写景的文章,文中写了作者因为“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就去观赏桂林山水,他坐船荡漾在漓江上,看到桂林山水独特的美,表达了作者对桂林自然风光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养成独立识字的能力,阅读能力也在不断提高,能初步养成与他人阅读感受的习惯。

学习目标】1.了解桂林山水特点,受到热爱祖国锦绣山河的教育,培养爱美情操。

2.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从多角度具体形象描写的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学会本课生字新词,学会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文章思想感情。

学习重点】学习课文自然段,列提纲背诵。

学习难点】学习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具体描写的写作方法,写一处景物。【教学工具】

多**课件。

教学方法】直观教学法、朗读体会法、举一反三法。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对照,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练习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段意。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出示多张桂林山水美景的课件**,师问:同学们知不知道这是**呢?你们觉得这里漂亮吗?

揭示课题《桂林山水》。

师问:看了这个课题,你有什么想问的吗?桂林山水到底在祖国的**呢,它有哪些迷人的风景呢?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把不懂的生字词标出来,把读不通的句子,多读几遍。

2、指读课文、正音、解词。

波澜壮阔:指大海波浪翻滚,景象壮观。

翡翠:绿色的硬玉,半透明,有光泽。

拔地而起:从地面上突起。

屏障:像屏风那样遮挡着的东西。

危峰兀立:危,高;兀立,直立。高高的山峰耸立着。

怪石嶙峋:奇形怪状的石头重重叠叠的样子。

3、说一说你最喜欢课文的哪一部分内容?为什么?

4、小组交流自己的初步感受。

5、**课文朗读录音进行范读,对**进行整体感知,引导学生进入**描绘的桂林山水的美景之中,而后让学生感受。

请学生说说漓江的水。

深绿色的漓江水,从眼前伸向远方,平静、清澈。近处渔人的竹筏和小船,两只货船平稳地行驶。对岸几条木船静静地停靠着。

远处有一只大船牵引着小木船正缓缓地开来。每座山在水中的倒影都平直清晰,山形、山色、山林都一一再现于水中。)

请学生说说桂林的山。

近处的三座山,左边的像骆驼,右边像大象,中间的像老人;远处的山拔地而起,奇峰罗列,形态万千。这些山大小高低不一,颜色各异,色彩明丽,有的危峰兀立,有的怪石嶙峋,有的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

请学生说说山水交融的情景。

三、**对照,理解课文,讨论分段。

1)指名朗读课文。

2)分小组讨论,课文中哪些内容与课文中的插图配合、分别介绍了桂林山水的什么特点?你读懂了什么?

课文的第。二、三自然段,介绍了漓江的水静、清、绿和桂林山的奇、秀、险的特点。)

3)另外几节主要写什么?

课文的第1自然段讲作者荡舟漓江观赏桂林山水的原因。课文的第4自然段讲桂林的山水美,犹如一幅完整而美丽的画卷。)(4)讨论分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讲作者观赏桂林山水的原因。

第二段(第2自然段)讲桂林的水。

第三段(第3自然段)讲桂林的山。

第四段(第4自然段)讲桂林的山水美。

5)按分好的段落指名朗读课文。

四、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练习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联系课文内容,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理解漓江水的特点和桂林山的特点。

学习“总—分—总”的叙述方法,分点把特点突出来;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一.导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说说你最喜欢本文中的哪一部分内容?为什么?

二.细读课文,合作**。

1.学习课文第一段。

1)课文是怎样评价桂林山水的?作者又为什么要荡舟漓江来观赏桂林山水?

“桂林山水甲天下”“甲”是第一的意思。“甲天下”是“天下第一”这句话的意思是桂林山水的美天下第一。交待了作者荡舟漓江的原因,表达了作者向往桂林山水的迫切心情,起到了统领全篇,引出下文的作用。

)2)讲解“观赏”与“欣赏”的异同。

“观赏”中的“赏”,就是“欣赏”的意思,“观”就是“看”的意思,我们常说“欣赏夜景”“欣赏交响乐”这说明“欣赏”可以是看,也可以是“只听不看”。而“观赏”却非看不可。)(3)指导朗读,要读出赞美的感情和心情迫切的语气。

4)试背这一段,指名背诵。

2.学习第二段。

1)观察图画中的漓江的水。轻声读课文问:作者用什么和漓江的水作比较?比较的目的是什么?

大海的水波澜壮阔,是动的。西湖的水平如镜,是静的,而漓江的水动而不觉具动。通过比较更突出漓江水有奇特的美。)(2)朗读第二段,了解每句话的意思。(分小组讨论)

第一句讲漓江的水与其他地方的水不同,强调漓江的美有独特的地方;第二句讲漓江水的特点是静、清、绿;第三句讲荡舟漓江的感觉。)

3)指名读课文,画出排比句,读排比句,说说漓江的特点。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漓江的水的特点是“静”、“清”、“绿”。)4)学习这个排比句的写法。

先写出特点,而后通过“得”后边的文字,把这个特点以补充说明。凡是补充说明的都用“得”字相连。注意用“的”字相连每一分句中已有逗号,因此分句之间用分号。)

5)引读排比句,老师读每一分句的前半句学生读后半句。

6)指导朗读。

“真静啊”一句,轻轻地拉长声音,给人以静的感觉。

“真清啊”一句,读轻声,但比上旬的声音稍高些,略带惊奇之感,好像让人看到了“江底的沙石”。

“真绿啊”一句,声音响亮些,饱满些,给人以充满生机的感觉。

7)学生仿读后齐读。

8)启发想象漓江水“静、清、绿”是怎样的一种意境。

假如我们荡舟漓江,能听到“哗哗”或者“叮咚”的流水声吗?能看到漓江水在流动吗?

假如我们往江底看,可以看见什么?

抬起头,向远处看,漓江的水多绿啊!书上打了个什么比方?这个比方用什么比什么?

3.学习第三段。

课文。二、三段的叙述方法相似,第三段可以学生自学为主。

1)分小组讨论、自学第三段,结合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解决以下问题。

轻声自由读课文,画出描写山的特点的词句。

再读课文,想一想这一段与第二段在写法上有什么相似之处?

先用名山作比,然后用一排比句写出桂林山的特点。)

观察图画或投影、录像中桂林的山。问:桂林的山与别处的山有什么不同?有哪些显著的特点?

a“奇”。课文从两个方面描写。一是“拔地而起,各不相连”。

一般的山脉逐渐高上去,且连绵不断,桂林的山却是从平地崛起,互不相连。二是“奇峰罗列、形态万千”罗列,排列。“形态万千”各有各的样子。

除了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教师还可以补充介绍,有的像背着娃娃的妇女,有像好斗的公鸡,有的像下山的猛虎,有的像含苞欲放的莲花,有的像捧书而立的书童,有的像敞胸露肚的罗汉……使学生感到桂林的山真是形态万千,目不暇接。

b“秀”。课文打了两个比方“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写出秀”的表现:郁郁葱葱,色彩明丽。“屏障”起遮挡作用的东西,本课指桂林一带的山。

c“险”课文用“危峰兀立,怪石嶙峋概括了这一特点,并用“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下来”的感觉,突出了桂林山的“险”。“危峰兀立”,即高峰耸立。“怪石嶙峋”指奇形怪状的石头重重叠叠。

朗读一首描写桂林山的诗,加深学生对桂林山的特点的认识。

桂林阳朔一水通,快轮看尽千万峰,有山如象鼻,有山似飞龙。

有山如**,有山似芙蓉。

有山如卧佛,有山似书童。

有山如万马奔驰,有山似牛女相逢。

有山如五女相逢,有山似耕作的老农。

有山如将军升帐,有山似左右侍从。),动手画一画桂林的山都是什么样子?可自由发挥想象,比一比看谁画的最好,找几名同学到黑板演示。

画出这一段中的排比句,读一读。

引读排比句,老师读每一分句的前部分,学生读后一部分。

指导朗读。练习朗读,读出桂林山的奇、秀、险,读出对桂林山的喜爱之情。(重点指导读好“真奇啊”“真秀啊”“真险啊”。)

⑨启发想象桂林山“奇”“秀”“险”是怎样的一种意境?

a.桂林的山“奇”在**,当游客看到那些奇峰罗列、形态万千的景象,会有怎样的感受?他们又会发出怎样的赞叹?

b.“翠绿的屏障”“新生的竹笋”是什么样的?为什么用它来比喻桂林的山?

c.桂林的山“险”表现在**?“好像一小心就会栽倒下来”这是人感觉到的,这里指的是山栽倒下来还是人栽倒下来?

4.学习第四段。

1)刚才同学们仿佛游了漓江的水,又观赏了桂林的山,你们对桂林的山水一定还有总的感受。现在,让我们先看看第四段,这一段写作者游览后总的感受,文字虽少,内容却很丰富,写得很美。请大家自己阅读欣赏、说说这一段为什么写得好。

2)学生自学,教师点拨,认识写得好的原因。

桂林的山和水有什么样联系?

水的周围都是山,山的影子都倒映在水中,即山水交融,水困山而增色,山因水而添秀)

山水交融,已经很美了,不仅如此,在这山水之间还有空中的云雾迷茫,山间的绿树、红花、江水的竹筏小舟的点缀,使这幅画显得更美了。在这美丽的景色中行船,会有什么感觉?为什么?

因为桂林山水的景色太美了,就像一大幅美丽的画卷,因此小船在碧绿的江面上行驶,人就仿佛置身于画卷中游览、观赏。形象地表达了作者荡舟漓江的深刻感受。

画卷”绘画长卷,一般要卷起来收藏。“连绵不断的画卷”即很长很长的画卷。从桂林到阳朔,航程83公里,沿途都是青山绿水,美不胜收,说桂林山水是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十分贴切。

)(3)学生个别朗读,全体有感情地朗读,读出荡舟漓江、被桂林山水所陶醉的感情。

三.朗读全文。

四.总结扩展。

1.根据板书,要求学生简要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总结全文。

这篇课文是看图学文,画面与课文内容基本一致。写出了桂林山和漓江水的特点,作者赞美桂林山水的秀丽,强烈的热爱祖国大自然的思想感情贯穿全文,作者生动而细腻地描绘了桂林山水的特点,使我们有身临其境之感。

3.围绕重点学会表达。

1)课文描写了什么?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课文描写了桂林山水奇特的景色,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2)课文是怎样一步一步描写桂林山水的?参照板书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课文先总后分再总结的方法来描绘桂林山水。“桂林山水甲天下”一句是总起,然后分别介绍桂林的水和山,最后综合桂林山水相依,互为辉映的奇异景色。)

3)结尾的诗句与课文第。

一、二两段的哪些句子有联系?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与课文第一段中“我们乘着木船荡舟漓江,来观赏桂林的山水”与课文第二段中“船桨激起的微波,扩散出一道道水纹,才让你感觉到船在前进、岸在后移”这两个句子紧密联系,可以说,结尾的诗句是这两个句子的延续与总结,使全文的结构显得十分紧凑完整。)

4)课文为什么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这是因为作者有敏锐的观察力,抓住了桂林山水与众不同的特点,用比喻、联想、想象把桂林山水的秀丽景色展现在我们眼前,所以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

五.综合训练、发展技能。

1)桂林的山水,只是祖国美丽的河山的一小部分,对此,你有什么感想?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排比句及分号的用法。

4)以一个小导游的身份,结合课文内容,指图具体介绍桂林的山水。

六、布置作业。

1.学习了桂林山水,你对那里的山,那里的水有什么感受?把它写下来。

2.观赏一处风景,注意仔细观察它的特点,然后写下几段话。最好能用上本课的一些优美词语和句式。

板书设计】2. 桂林山水。

总述:桂林山水甲天下观赏图画,进入佳景。

水(静、清、绿)

分述:景品读文句,欣赏佳景。

山(奇、秀、险)

总结: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发挥想象,玩赏佳景【教学反思】

学生们没有去过广西桂林,更没有观赏过桂林山水,所以上课伊始,我就**桂林山水的**,给学生第一印象,为后面品读课文打下基础。事实证明是比成功的,学习课文让学生抓住山水的特点,学生一下子就找到了。教学第二自然段是本文教学的一个重点,主要让学生体会作者是如何运用语言文字写出漓江水的特点。

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首先是让学生自读课文,找出漓江水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并用圈划出来。

当学生找出“静、清、绿”之后,我让学生用词把这三个字连起来说,学生说“漓江的水又静又清又绿。”“漓江的水既静,又清又绿”。“漓江的水不但静,而且清绿。

”达到了训练学生概括能力的目的。最后让学生思考:作者既然写漓江的水,为什么开始要写大海和西湖呢?

(其目的是突出漓江水的静、清、绿。)通过以上四个教学环节,初步达到了教学目标,较好地突破了教学重点。

教师评语。该设计内容完整,教学目标定位恰当,具体明确,教学重难点把握准确,教学内容主次分明,抓住关键;结构合理,衔接自然紧凑,组织严密,采用有效的教学手段,引导自主**、合作交流,成功地教学生“会学”。板书设计突出了本节课重点内容,能搭配相关**呈现,效果会更好。

课堂结构要严谨,有较强的逻辑性,这样会更有利于学生形成知识结构。

人教新课标 四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反思桂林山水

桂林山水。教学反思 桂林山水 是一篇写景的经典之作,以生动形象的笔触描绘了桂林山水的秀丽风光,让人读来爱不释手。以读品味是本文教学的特色。美景美文也能唤起孩子写的愿望,故在本课教学中,我就读之外还安排了两次写话训练 第二自然后的模仿写排比句,第三段教学后的选成语写话 一课两写,在我平时的教学中是很少...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桂林山水》教案反思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 第2课 桂林山水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材特点。一思想内容方面。桂林山水 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第一组的一篇文章,本文以生动形象的笔触描绘了桂林山水的秀丽风光,是一篇不可多得的写景佳作。开头引用名句 桂林山水甲天下 点明桂林是闻名遐迩 令人神往的游...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桂林山水》教学设计

桂林山水。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认识本课7个生字,漓澜瑕翡桨峦筏 学会本课新词,能正确读写词语。荡漾观赏波澜壮阔水平如镜峰峦雄伟屏障竹筏拔地而起云雾迷蒙连绵不断 2 能力目标 正确 流利 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3 情感与态度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桂林山水带给我们的美感,培养学生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