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茅以升立志造桥

发布 2020-10-16 14:47:28 阅读 9371

茅以升立志造桥。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掌握多音字“为”。会写“倒”“白”等字,积累“立志”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茅以升是怎样立志造桥,并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努力实践,勇于探索的。

4.引导学生从小立下远大志向,并为之付出行动,努力实践。

重难点、关键。

1.识字、写字。

2.了解茅以升是怎样立志造桥,并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努力实践,勇于探索的。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学习课文,了解以升是怎样立志造桥的。

教具准备:生字词卡片、各种桥的**。

教学过程:一、说桥,认识钱塘江大桥。

1.教师:小朋友们,你们见过那些桥,它们是什么样子的?

2. 教师出示钱塘江大桥,引导学生观察图感受钱塘江的雄伟壮观。

二、介绍茅以升。

1.教师:小朋友,你们知道这座桥是谁设计的吗?

2.教师出示茅以升的**和文字资料,简单地介绍茅以升。

3. 导入新课:茅以升是我国著名的桥梁专家,关于他与桥梁,还有一个感人的故事呢!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感人的故事,来了解茅以升为什么从小就立下了建筑桥梁的志向。

三、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学生按要求自读课文。

(1) 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圈画出本课的生字新词。

(2) 把生字拼一拼,读一读,讲给同桌的小朋友听一听。

(3) 交流一下自己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

2.检查生字的认读情况。

(1)教师出示生字卡,指名读,集体纠错。

(2)学生自由的说说怎样识记这些生字。

(3)玩摘苹果的游戏,加深巩固。

3.检查读文的情况。

(1)教师示范读,学生评议。

(2)学生自由的读课文。

(3)指名反馈读,学生评议。

(4)小组读。

(5)全班齐读。

四、再读课文,了解茅以升立志造桥的故事。

1.学生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为我们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呢?

2.指名反馈,引导学生读课文一到七自然段。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2、了解以升是怎样立志造桥的。

教学过程:一、了解茅以升立志造桥的故事。

1.了解端午节,体会人们对观龙船赛的向往。

(1)小朋友还记得《粽子》这一课吗?什么时候吃粽子呀?

(2)说说端午节的习俗。

(3)导读:茅以升和乡亲们一样喜欢**龙舟比赛,请同学们把课文第一自然段读一读。

(4)从哪些句子中,你体会到了人们对龙舟比赛的热爱。

(5)教师引导抓住关键的词语体会情感。

2.了解断桥故事,了解茅以升的悲愤和志向。

(1)学生齐读课文2到6自然段。

(2)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发生了什么事?造成了什么后果?

(3)茅以升望着断桥心里会想些什么?

(4)集体交流,反馈。

(5)教师导读:所以,茅以升暗暗发誓…….

(6)指名反馈:茅以升为什么立下造桥的志向?

二、了解茅以升为建桥付出的努力。

1.茅以升为了实现自己的远大理想,他是怎样做的呢?

2.学生读最后一自然段,各抒己见。

3.指导感情朗读:

从那以后,茅以升特别………

4.引导学生想象茅以升在这漫长的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和挫折。

5.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第三课时。教学目标:

1.会写“白”、“进”、“边”、“力”、“名”、“主”等字。

2.继续学习课文内容。

3.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一、总结全文,启发感悟。

1.教师总结全文,引导学生讨论:茅以升为什么能够成为一名建造桥梁的专家?

年语文A版一年级下册《茅以升立志造桥》教学设计

一 教学目标。1.会认10个生字,2个多音字,会写6个字。2.能够正确 流利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了解茅以升从小立志造桥,后来经过长期努力,成为一名建造桥梁的专家的故事,教育学生懂得从小要树立远大理想,还要脚踏实地地去实践,去探索,努力奋斗,才能实现自己理想的道理。二 教学重点。1.认识10个生字...

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一

教学内容 1 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的情况。2 通过一些练习,检测基础知识。3增加课外知识。教学过程 一检查学生学习课文的情况 45分 1 阅读几篇课文,考察学生的读音是否正确,认识字词的情况。一单元一篇 2 让学生讲讲课文的大概意思,了解学生学习课文大意的情况。2.找一篇要求背诵的课文,让她背背,看...

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教案

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教案 一单元 识字 1教学要求。1 认识 万 复 等13个生字。2 能主动积累有关春天的词语。3 留心观察周围事物,丰富自己的见闻和感受。教学重难点 1 正确认读生字,书写生字。2 理解词义,感受春天的美丽。教学过程 一 导语引入 过年 又叫 春节 由此你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