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春季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搭石》导学案鲁教版。
1、我会读。
懒惰汛期俗语平衡联结谴责伏下山洪暴发脱鞋绾裤协调有序人影绰绰清波漾漾理所当然一行人溪水猛涨间隔2、我会写。
xùn qībàofālǎnduòpíng héng xiétiáoyǒuxùqingboyangyang
3、我知道(1)什么是搭石?
2)课文2-4自然段都让我们感受到“美”,有看得见的自然“美”,也有看不见的心灵“美”。让我找出来体会体会。4、我会说。
作者从不起眼的事物中发现了“美”,对我很有启发。我也想说说我身边平凡事物中的美。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感知“美”。
1、(出示潺潺的流水图)同学们,这个小山村就是作家刘章爷爷的家乡,他的家乡是个美丽的地方(轻**起)那里有连绵起伏的山峦,有郁郁葱葱的树林,还有一条清澈见底、潺潺而流的小溪。但是作者每每回忆起家乡,觉得最美的还是家乡的搭石。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那平凡而美丽的搭石。
2、板书:搭石齐读课题。
二、感知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或让你感动的地方多读几遍。想一想:文章主要写什么?搭石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1)检查生字掌握情况:
课件出示:①谴责懒惰伏下人影绰绰脱鞋绾裤协调有序。
联结俗语汛期平衡山洪暴发清波漾漾理所当然③一行人暴涨间隔。
2)找生读文。思考:作者围绕搭石都写了哪些内容?
方法: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概括出:①什么搭石②摆搭石③走搭石。
走搭石这部分,作者描写了哪几个画面?①一行人走搭石的情景②两个人面对面走搭石情景③年轻人背老人走搭石情景。
你能根据以上这些概括出文章主要内容吗?三、精读课文,感悟“美”。
出示自读提示:读2—4自然段,用“——划出描写家乡风景美的句子,用“﹏﹏划出描写家乡人心灵美的句子,并写写感受。(一)体会风景美的句子。
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1.你从哪些词体会到这画面的美?
2.理解“协调有序”在文中指的是什么?
3.师范读“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生展开想象,并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一下,仿佛看到什么?4.通过朗读感受画面美。
5.好一幅让人陶醉的画,难怪作者会说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二)体会人物美的句子。
1.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1)如果你是其中一位老人,看到搭石不稳,你会怎么想?怎么做?(2)你感受到这些老人有什么样的品质?(无私奉献)(3)谁能读出这种美?指导朗读。
4)你们还从哪些词感受到为他人着想这种美?
5)多么可亲可敬的老人,让我们用深情的朗读来感谢他们?(6)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这是一道(无私奉献)的风景。
2.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俩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1)真是一幅温馨的画面,能谈谈你对这幅画的感受吗?
(2)好一个谦让,请男同学一同来感受这份美。
3)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这是一道(互相谦让)的风景。
3.假如遇到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1)哪些词特别能打动你,说说你的体会。
2)透过“理所当然”“伏”看出这里的人(敬老)。4、说话训练:
假如遇到孩子来走搭石,大人总要(用强健有力的手抱起孩子过搭石),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如果遇到(有残疾人来走搭石),(家乡的人)总要(脱鞋绾裤,不顾水凉,小心翼翼地扶他过搭石。),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如果遇到扛着一大包行李的外乡人来走搭石),(年轻人一定会接过他的行李,扛在自己的肩膀上,还会提醒外乡人“紧走搭石慢过桥”。)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5、所以作者深情地写道——(生:
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这是一道画满谦让、尊老的风景。
6、齐读,把感受的美读出来。(4)朗读感受美。
7、这一排排搭石,每天该有多少人走啊!请同学们想象一下,还会有哪些人来走,我们还会看到哪些温馨的画面。四、总结升华,赞颂美。
1.这美,撞击着作者的心灵,并发出由衷的感叹,让我们齐读最后一句。2.作者赞扬搭石什么样的精神。(无私奉献)
仅仅在赞扬搭石吗?还赞扬(乡亲们),赞扬乡亲们什么样的美好情感?
3.也许有一天,这里会架上桥、通上路,也许有一天,搭石在家乡会永远地消失了,但是家乡的人们摆搭石、走搭石的美,会永远地留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头。(再一次齐读最后一段)
五、拓展延伸,发现美。
罗丹说道:“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作者从这不起眼的搭石中看见了美的画面。
你现在一定对美有了新的认识,让我们一起寻找身边的美吧。读读句子:美就在身边,美就在妈妈千万次的唠叨。
美就在身边,美就是校园中伸手捡纸的弯腰。美就在身边,。。
请大家也用这种句式把找到的美说一说。
是的,美无处不在。只要我们用心去感受生活,就会发现美其实就蕴藏在我们身边每一件平凡的事物中。让我们象作者刘章一样,拿起手中的笔,从平凡的、不起眼的事物中发现美、表现美、感受美、创造美,用我们的眼、我们的手、我们的心记录下我们身边的美吧!
可以写一篇文章,可以出一期“寻找生活中的美”的小报,还可以收集名人名言。板书设计。
搭石风景景美人美。
同学们,爱是人类最美好的情感,爱使人间充满温暖,《搭石》这篇课文带给我们的就是人与人之间的纯真感情,如果你走进课文,就会体会到关爱带来的快乐。根据下面的提示,自学课文:
一、整体感知:
1、课文写得真好,我要多读几遍,争取读得正确流利;2、我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文中围绕着什么讲了一个什么故事?二、词语盘点:
1、抄写下面的词语,争取一个不错。
汛期、山洪、暴发、猛涨、懒惰、平稳、俗语、平衡、俩人、绾裤。
2、文中有很多优美的四字词语,例:山洪暴发、溪水猛涨……相信你能找到更多,找出来练习一下:三、精读课文,思考下面的问题:
课文许多地方都使我们感受到“美”,有看得见的具体的“美”,也有看不见的心灵的“美”。让我们找出来,画一画,如果能在旁边写上你的体会那就更棒了。相信你一定行!四、积累:
我要把喜欢的句子抄在下面:
搭石》目标检测。
一、我是小小书法家,能把下面的字写得既正确又漂亮。二、我能将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
山洪()、溪水()、协调()、所当()
三、我会照样子写词语。
清波漾漾、人影绰绰。
四、我能按要求作答。
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秋凉以后,人们早早地将搭石摆放好。
---别处都有搭石,(唯、维)独这一处没有,人们会(遗、谴)责这里的懒惰。上了点年岁的人,--怎样急着赶路,--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1、划掉括号内不正确的字。
2、把下列词语填到段中的横线上。只要无论如果。
3、第二自然段着重描写了上了点年岁的人调整搭石,请你用“--线画出描写他们的句子,并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教学学习目标:思路。
1、我能认识本课的生字词,能正确读写。(纠。
错2、有感情朗读课文,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栏)
3、品味由“搭石”引发的感人的场景;感受乡亲们纯朴、美好的情感,体会人与人之间互相关爱带来的温美。
学习重点: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到美的。课前准备:
1、生字新词卡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
2、有关桥梁的**和课文插图,乡亲们协调有序地走过搭石的**。(可制作为课件)。预习任务:
1、积累一些有关桥的**,或者课件。2、了解故事内容。(熟读课文)
3、什么是“搭石”?(同学之间交流、总结)4、搭石是怎样铺成的?(同学之间交流、总结)5、人们怎样过搭石?(同学之间交流、总结)
6、为什么给作者这么深的印象?(同学之间交流、总结)自主、合作、**:
1、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小组交流,勾画出喜欢的词、句、段并旁注,说出为什么喜欢。
3、全班交流,反馈。解决预习中的问题。4、结合生活实际体会。
5、给“俗()、绰()、序()”注音。我来闯关:a、抽读字词。
山洪暴发间隔懒惰俗语平衡清波荡漾理所当然联络猛涨序伏b、文中哪些地方让我们感受到美:
c、老人认真细致的动作,表现了老人优秀品质。体现老人的d、第()段是课文的点睛之笔。学习收获:
知识延伸:1、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抄写自己喜欢的语句。
2、小练笔:把你发现的平凡生活中的美的事情或场景写下来。
三年级语文搭石教案
搭石 是第六组精读课文这组课文的专题是 人间真情 重在引导学生感受。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体会到其中的人性美 二是学习作者从不起眼的事物中发现美 感受美。教学目标 1 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 山洪爆发 间隔 懒惰 俗语 平衡 清波漾漾 理所当然 联结 等词语。2 运用边读边想象画面 联系上...
年 春季版 三年级语文下册《带雨的花》导学案冀教版
2019 2020年 春季版 三年级语文下册 带雨的花 导学案冀教版。学习目标1 学习并掌握生字新词,并掌握。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2 品文赏读,体会小姑娘美好的心灵。感受诗歌的美。一 复习回顾1.看拼音写词语。xi o t u q ng ji o yu n li ng du b sh shy u ...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搭石》导学案
搭石 导学案。教学目标 1 学习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传统美德,激发他们善良的人性美,使他们充满着为他人奉献的热望。2 理解重点词句,学习归纳段落大意,通过感情朗读训练深入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及人物情感,并掌握读书方法。3 学习作者仔细观察 生动描写的方法,并培养留心观察 用心感受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