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五年级语文上册5 16黄山奇松教案3苏教版

发布 2020-10-01 09:51:28 阅读 4310

2019-2020学年五年级语文上册5.16黄山奇松教案3苏教版。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小学2、学科:语文3、课时:2课时。

4、学生课前准备:搜集黄山风光**以及黄山奇松**、文字资料;搜集古人对黄山赞颂的诗句。一、教学课题。

本文是一篇写景的文章,课文详细的刻画了黄山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的特点,抒发了作者对黄山奇松、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学会本课6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屹立”、“饱经风霜”造句。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黄山的奇美,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三、教材分析。

本教案是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16课《黄山奇松》,本课写黄山风景区有许多奇松,姿态独特,十分有趣。全文共3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可自成一段。第一自然段写人们对黄山奇松情有独钟。

第二自然段具体描绘了三大名松的动人姿态。第三自然段写千姿百态的松树使黄山更加秀美。

为增加学习效果及感官享受,教学之前可用在网上搜索黄山风光**及黄山奇松**,以教参做基本点,确定教学重点及难点,确立课堂教学形式及方法。本课的训练重点是在读的过程中帮助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松树的。三大名松的“奇”是全文的重点。

教学难点是结合课文语言文字,以迎客松为突破口,感悟黄山松“奇”。四、

教学方法及思路。

充分利用**以及学生搜集的资料,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积极参与,踊跃交流**、感。

受黄山奇松的美,养成审美情趣,本课教学设计内容分为以下几部分: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2、揭示课题,理解课题。

3、初读课文,整体感知。4、合作交流,学习课文。5、总结回顾。

6、拓展运用。

7、完成作业,巩固训练。8、课后实践活动。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搜索:看了黄山风景的**,你是不是想到黄山去看一看,下面我们学习16课《黄山奇松》。(二)、揭示课题,理解课题。

齐读课题。从中让学生知道,本文的重点是写——黄山奇松1、你知道松树有哪些品种吗?2、从课题看“黄山松”有什么特点?

3、质疑:你还想了解“黄山松”的什么?(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思考讨论:

1)课文中介绍了黄山的那些特点?重点写了哪一点?(2)文中写了哪些松树?是在哪一节写的?(3)每小节主要写了什么?2、集体朗读课文。3、交流自学的字词。

四)、合作交流,学习课文。

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自读本段,交流。以学生自己设计提问、解答的方式进行。1.四绝的“绝”是什么意思?2.黄山以哪“四绝”闻名于世?

**:(文中哪一个词语是表示人们特别偏爱黄山奇松的?4、黄山奇松都“奇”在**?(五)、课堂训练。

一】、按课文内容填空。

1、黄山松()。它们或(),或(),或();或(),或(),或()。2、被誉为“()的黄山,以四绝”闻名于世,而人们对(),更是()。

二】、写导游词(要示写出黄山奇松“奇”在**):

第二课时。六)、精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这一段写了哪些奇松?(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2、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根据学生回答随机指导)【迎客松】:

**:看了黄山第一大名松迎客松的**。请同学们从课文中找出描写迎客松的句子。细细地品读,并体会一下迎客松奇在哪儿?

一奇在模样:优美、遒劲、郁郁苍苍、舒枝迎宾二奇在饱经风霜,却仍然……三奇在顽强的精神。

3、看着这棵迎客松你想说些什么呢?

4、本段采用的什么样的结构方式?(总——分)【陪客松】

过渡:你还想看看什么松?(陪客松)。

搜索: )

瞧!这就是陪客松了,请同学们仔细看看图,再读读描写它的句子,说说你觉得陪客松奇在哪儿?

送客松】过渡:最后我们去看看送客松。

搜索(看了送客松,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你觉得它的神奇之处在哪呢?

2)把送客松比作“天然盆景”用意何在——盆景是园丁精雕细刻、刻意造型,为的是追求它优美的姿态。……那培养这棵天然盆景的园丁又是谁呢——大自然、黄山5.这一段的。

一、二两还告诉了我们去黄山要观赏三大名松首选何处——玉屏楼。因为——

6.齐声朗读第二自然段。(七)、细读品赏。

1、过渡:同学们,玉屏楼前的三大奇松是最有代表性的,其实黄山上还有许许多多的松树,真是数不胜数,咱们再去看看其它的奇松好吗?请同学们自读第三自然段,说说你有什么体会?

2、“黄山的松千姿百态”。你是从**体会到的呢?出示:(或……或……或……;或……或……或……有的……有的……有的……)

这是一句什么句式?用排比句好在**?可是作者觉得啊用排比句还不足以充分反映黄山松的千姿百态,故而又……3、你们想不想去看一看呢?

搜索。你觉得黄山松还像什么呢?(指名说)?

4、你们的想象力真丰富,谁能用“有的像……有的如同……有的仿佛……有的状如……它们……”把刚才同学们说的连成一句完整的话呢?

5、谁来能把黄山奇松的千姿百态美美的读出来呢?(指名读)(八)、总结回顾。

黄山的松是神奇的,是黄山上不可缺少的一道亮丽风景。黄山集中了我国许多名山的特点,如泰山的雄伟,华山的险峻,峨眉山的秀丽,这些黄山全有。明代著名旅行家徐霞客两次游览黄山后,发出这样的感叹: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可见黄山的风景确实神奇美丽。

九)、.课后实践活动:

黄山,以“四绝”闻名于世,课文仅介绍了一绝。课后请同学们借助网络、图书查询资料,模仿《黄山奇松》,将另外三绝任选一绝写下来,还可以配上**,通过email信箱发给我。让老师无需亲到黄山,一览黄山胜景。

附板书设计:

详写主写迎客松优美、遒劲、郁郁苍苍、舒枝迎宾次写陪客松绿色的巨人。

送客松独特、蟠曲、天然盆景、展“臂”送客略写其他千姿百态。

六、教学反思:

黄山奇松》这篇课文采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以生动的笔墨描写了黄山奇松美不胜收的各种姿态,抒发了作者对它们的赞美之情。

本课的训练重点及难点是在读的过程中帮助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松树的。教学过程中,揭示课题后,我启发学生:读了课题后会想到黄山松有什么特点?

你还想了解黄山松的什么?学生们各抒己见,我趁势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读课文,要学生在读课文时,找出介绍黄山有哪些奇松,各有什么特点?通过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词语的意思,在学生充分自读的基础上,检查自学效果。

通过**、**的**,更加清楚的了解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的奇特,抓住文章的第二自然段,教师及时点拨和提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自主性,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组织学生交流**,对提出的问题进行梳理,对文中的排比句引导学生用此句式说一段话,以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课后实践让学生借助网络,查阅资料把课内学习引向课外。学生的兴趣高涨,学习效果不错。

通过这一节课的教学,我觉得教学时充分调动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不能一味的灌输。

七、教师个人介绍。

省份:山东学校:山东省临朐县冶源镇界首小学姓名:陈作海职称:小学一级教师。

通讯地址:山东省临朐县冶源镇界首小学邮编262605联系**:3636093

陈作海,男,参加工作20年,工作中认真负责,教学活动合理有序,积极参与教研教学改革,坚持业务学习,吸取别人的先进经验,努力提高自我素质,教学工作上踏实进取,责任心强,时刻高标准严要求。撰写的**多次受到市、县业务部门的表彰。

苏教版 五年级语文上册黄山奇松

黄山奇松。班级姓名。一 选择正确的韵母填入括号内。i 屹 誉 玉 依 in ing 屏 宾 景 形 二 读一读,写一写,在读音易错的生字下注上 字形易错的生字下注上 陡崖屹立饱经风霜姿态优美。誉为宾客情有独钟郁郁苍苍。三 查字典,给句子中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1.人们对黄山奇松情有独钟。静海寺中的钟...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黄山奇松》

黄山奇松教学设计。教学过程 一 复习巩固,引入情景。1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黄山被誉为 天下第一奇山 出示课件 它以 四绝 闻名于世,这 四绝 是指 奇松 怪石 云海 温泉 出示课件 我们还知道,这 四绝 之中,人们最喜爱的是 黄山奇松,正如课文中说的一样,更是 情有独钟 出示一系列课件 你知...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黄山奇松》教学设计

黄山奇松 第二次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正确 流利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课文第2自然段。2 体会第2自然段的写作特色,结合课外收集的资料,口头练说一种黄山松。3 利用多 技术为学生提供写作素材,运用第2自然段的写作方法写黄山怪石。4 内化语言,学生当小导游介绍黄山奇松。重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