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摸球游戏》教案教学设计

发布 2020-09-28 03:24:28 阅读 5172

戏》教案教学设计。

第八单元可能性2.摸球游戏上课解决方案教案设计设计说明。

本课时通过游戏活动,引导学生投入学习,这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还可以帮助学生体会可能性大小的合理性,这些游戏都是经过“猜测—实验—验证”的探索过程完成的。

1.学生眼中的数学。

对小学生来说,游戏就是生活,生活就是游戏。游戏是他们的天地,游戏可以使他们的各种能力得到培养。瑞士教育家皮亚杰说过:

“游戏是认识兴趣和情感兴趣之间的缓冲区。”本节教学设计从生活中提取源泉,做到了数学与游戏相结合,使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学习数学,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2.教生活中的数学。

基于学生对“事件的发生可能是这样的,也可能是那样的”的认识,教师改变条件,再让学生猜测,然后通过实验去验证猜测,通过“猜测—实验—验证”的过程,使学生在游戏。

活动中对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大小有了感性的认识。通过“试一试”进一步让学生认识到什么情况的可能性大,什么情况的可能性小。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

学生准备盒子、红球、白球教学过程⊙复习铺垫。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玩游戏吗?今天我们就来玩摸球游戏。(板书课题)

师:请看,这有三个纸盒,里面都装有球,请三个同学上台来摸球,每人摸5次,摸出白球次数最多者获胜。师生共同记录游戏结果。师:谁获胜了?

提问:同学们,看到这个结果,你们有什么想说的吗?师:

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盒子里都是什么球。(3个学生打开盒子并拿出球举起展示给全体学生看:第一个盒子里是2个红球,第二个盒子里是2个白球,第三个盒子里有1个白球,3个红球)看到这个结果,你们3个有什么想说的吗?

预设。生1:第一个盒子里不可能摸出白球,因为盒子里根本没有白球。

生2:第二个盒子里一定能摸出白球,因为盒子里全是白球。生3:第三个盒子里可能摸出白球,因为盒子里有白球,还有其他颜色的球。

边说边板书:不可能、一定、可能)

设计意图:上课伊始,通过摸球游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游戏中教会学生用“一定”“不可能”“可能”来表述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这一活动唤起了学生对旧知的记忆,也为新知的学习做好了铺垫。⊙自主**1.布置活动任务。

师:下面老师改变第三个盒子里红球和白球的数量,变为7个白球、1个红球。我们看看,摸出其中的1个球,摸出红球的次数多,还是白球的次数多?

师:我们以“4人小组合作”的学习形式来完成学习任务。

课件出示“4人小组合作”的规则:

1)4人轮流摸球3次,摸出1个球记录1次是什么颜色的,然后把球放回盒里再摸。

2)记录时,白球用“√”表示,红球用“×”表示。

3)小组交流:实验结果与你们的猜测一致吗?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实验结果?

师以1个小组为例,逐条讲解示范,并提出要求:安静、迅速、按步骤操作)

2.小组活动:各学习小组快速地摸球、记录、讨论。教师巡视学生的实验结果。

3.汇报。师:汇报一下各小组的摸球情况。预设。

生1:我们小组摸出白球的次数多,摸出红球的次数少。生2:

我猜对了,摸出白球的次数多,摸出红球的次数少。生3:和我的猜测一致。

因为盒子里白球多、红球少,所以摸出白球的次数多,摸出红球的次数少。

师:摸出白球的次数多,说明摸出白球的可能性——预设生:大。

师:反过来说,摸出红球的次数少,说明——预设。

生:摸出红球的可能性小。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摸球游戏》教案教学设计

戏 教案教学设计。第八单元可能性2.摸球游戏上课解决方案教案设计设计说明。本课时通过游戏活动,引导学生投入学习,这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还可以帮助学生体会可能性大小的合理性,这些游戏都是经过 猜测 实验 验证 的探索过程完成的。1 学生眼中的数学。对小学生来说,游戏就是生活,生活就是游戏...

小学数学北师大2019课标版四年级《摸球游戏》课后作业

一 小组合作。1 摸一摸。每人轮流摸球,先猜后摸,每组一共摸20次,摸出一个球,就记录一次颜色,然后把球放回袋子内搅拌一下再摸。2 记一记。记录时,白球用 表示,黄球用 表示。3 填一填。组长填写验证结果。摸到白球 次,黄球 次,摸到 球的次数多,摸到 球的次数少。练习一。1 盒子里有14个球,分别...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摸球游戏 一 》教学设计

四年级数学 上 课堂导学案。年级设计时间学习内容。四。学科。数学。课型总课时。新授。授课教师授课时间。摸球游戏 一 1 通过摸球游戏,经历探索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的过程。学习目标2 结合具体情境,能对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进行描述和推理。学习重点学习难点学习准备。能准确判断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