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规律。
课题教学目标。
找规律。课型。
新授。课时。
第25课时。
1.让学生经历探索日常生活中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个数之间关系的过程,初步体会和认识这种关系和其中的简单规律。
教学重、难点用数学的观点分析日常生活中各种现象的意识和能力教学法。
互助讨论。教具。
教学过程。一、自主、合作探索,初步发现规律(学习例题)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谈话:同学们,快来看呀,多么漂亮的图画啊!(出示例题场景图)提问:
你看到了什么?各有多少个?还想提些什么数学问题?
听,小猴子看着图画编了一首儿歌:(**儿歌)小兔子,真粗心,晒上手帕忘了数(shù)手拉手儿跳起舞,脚边蘑菇又没数(shǔ)。眼睛看见竹篱笆,不数不数别管它。
我们仔细来观察,一一发现告诉它。2.自主学习,初步感知。(1)数一数。
谈话:看了图画,听了小猴子编的儿歌,同学们又提出了这些问题,(整理同学们提出的问题为例题中的问题)咱们比比看,谁先数出手帕和夹子、蘑菇和兔子、篱笆和木桩的数量,告诉大家。(教师板书:
手帕、夹子、蘑菇、兔子、篱笆、木桩。学生板书相应的数量)
2)看一看:手帕和夹子、蘑菇和兔子、篱笆和木桩各是怎样排列的?
3)比一比:手帕和夹子、蘑菇和兔子、篱笆和木桩的数量,发现了什么?
3.合作交流,体会规律。
1)小组交流:手帕和夹子、蘑菇和兔子、篱笆和木桩各是怎样排列的,这三**有无共同特点?
2)从手帕和夹子、蘑菇和兔子、篱笆和木桩这三组数字中发现了每组两种物体的个数有什么关系?
3)从以上三种现象中发现了什么共同规律?四人小组相互交流。小组汇报,全班交流。
只要学生有所发现,表达意思清楚、正确都给予肯定。二、动手操作.探索规律(学习“试一试”)
1.谈话:我们帮助小兔子解决了许多问题,还发现了手帕和夹子、蘑菇和兔子、篱笆和木桩这种现象中存在的规律,下面咱们动手摆摆,任意拿几根小棒,在桌上摆成一排,再在每两根中间摆1个圆,数数小棒的根数与圆的个数看是否有所发现?2.学生自主操作。
摆小棒,数数,记录,比较,分析关系。3.小组交流。
先说出自己摆了几根小棒、几个圆,小棒根数和圆的个数有什么关系,再通过比较,找出各人操作结果的相同点。4.全班交流。
提问:你们是按什么规律摆放小棒和圆的?它们的个数有什么。
复案修改。关系?
三、联系实际,寻找规律(学习“想一想”)
谈话:两种物体间隔排列的现象在生活中广泛存在,你能在生活中,找到这种规律吗?把你找到的例子告诉同学,让我们共同分享快乐。
四、应用规律,解决问题i做“想想做做”)1.做“想想做做”第l题。
1)出示图画。提问:观察插图你能发现电线杆和广告牌的排列规律吗?
2)指名口答得数。追问:你是怎样想到广告牌的个数比电线杆的根数少1的?
2.做“想想做做”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第(2)题。3.做“想想做做”第3题。(1)第一个问题学生独立完成。
2)第二个问题:①独立思考,合理猜测(让学生猜测栽桃树的棵数);②小组合作,验证猜测(先画一个圆,在圆周围摆小棒和圆片,两根小棒中间摆一个圆片看小棒的个数和圆的个数有什么关系;或画圆在圆周上点若干个点,数数段数和点数);③汇报交流,找到规律(沿圆周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数量同样多)。
3)比较第3题两个问题的结果,使学生体会,间隔排列两种物体排成的形状不同,两种物体的数量关系也不同。(4)游戏:我是小小设计师。五、全课总结。
谈话:同学们,我们通过探索找到了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个数之间的规律,并将其规律应用于我们的生活。请把你找到的规律告诉同桌,下课后与同学共享你的设计。
评价与反思。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找规律教案
三 巩固练习。1 出示 苹果和香蕉一一间隔排列。开始苹果,最后香蕉,如果苹果有15只,那香蕉有多少根?开始苹果,最后苹果,如果香蕉有26根,那苹果有多少根?2 其实,生活中到处有一一间隔排列的现象。出示书上的情景图,图上有哪些一一间隔排列的现象?它们之间的数量都有那些关系?为了做篱笆,老师和工人师傅...
四年级数学上册 找规律教案 苏教版
三 应用规律,解决问题。1.做 想想做做 第1题。先让学生在小组里依次说出每条不同的路线 再通过交流帮助学生明确有序思考的方法 最后引导学生总结一共的路线条数与每段路线条数的关系。2.做 想想做做 第2题。1 要求观察插图,启发思考 这里有一些衬衣 裤子和裙子,你认为可以怎样搭配?2 出示前面两问题...
四年级数学上册找规律教案苏教版
找规律 3 执教日期年月日。教学内容补充。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资源预习设计。整理我们刚学过的找规律,先完成填空,再举例说说。两种物体间隔排列,排成一排,两端相同,两种物体间隔排列,排成一排,两端不相同,两种物体间隔排列,首尾相连,学程预设。一 揭示课题 举例梳理。预设3分钟 学生认定学习内容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