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混合运算》集体备课。
新城中心小学朱国庆2013.10
一、教材分析。
教材分三段编排:第一段学习含有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第二段学习含有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第三段学习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本单元教材分两部分,先教学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再教学有括号的混合运算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最后安排了练习五。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初步理解整数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整数四则运算的方法,会列分步式解答两步计算实际问题的基础上,学习含有两步计算的整数混合运算。实际上,在前几册教科书中,学生也已经学过含同一级运算的两步式题,这些式题由于乘法在前,所以运算顺序都是从左往右的。本单元着重教学含有两级运算的,且乘除法在后需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的两步式题;或含有小括号的,需要先算括号里面再算括号外面的两步式题。
在书写格式上,则要求用递等式显示计算过程。这部分内容很重要,是进一步学习四则混合运算的基础。同时,这部分又是一个难点。
因为学生较长时间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进行计算吗,已形成了习惯。开始学习本单元内容时容易受原来的思维定势的影响。为了分散难点,便于学生正确掌握运算顺序和递等式的书写格式,教材一方面采取分步教学,即先教学没有括号的,再教学有括号的;在没有括号的两步计算中,又先教学乘法与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在教学除法与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可以列综合算式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并初步认识综合算式和小括号;初步掌握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按顺序正确计算混合运算两步式题。
2.使学生学会表达混合运算两步式题计算过程的书写格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思考的严谨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培养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联系已有的知识经验理解混合运算的顺序,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按顺序正确计算混合运算两步式题,学会表达混合运算两步式题计算过程的书写格式。
2、教学难点:乘除法在后,需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的两步式题。
四、教材编写特点和教学建议。
1.创设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感受混合运算顺序规定的合理性。
教材安排的三道例题都以简单的购物问题为素材,让学生从熟悉的情境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由于学生在日常生活和此前的学习中已经积累了丰富的解决有关购物问题的经验,对购物问题的数量关系非常熟悉,便于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如何由分步列式过渡到列综合算式,而且很容易理解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遵循认知规律,引导学生逐步掌握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掌握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教材在安排这三段内容时,以突出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为主线,做了不同层次的处理。
第一段,教学含有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由于学生初次接触混合运算和运算顺序,教材分两个小问题加以安排。第(1)个问题教学由分步列式合成综合算式,初步理解乘加混合运算及运算顺序。
教学时,要在理解分步列式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己尝试把两个算式合在一起列成综合算式。之后,教学要注意下面几个问题:一是让学生说说综合算式中各部分算出的是什么,体会综合算式的实际意义;二是体会综合算式和分步算式的区别,算式写法不同;三是体会联系,无论列分步还是综合算式解决这个问题,都要“先算3本笔记本要多少钱”,体会乘加混合运算先算乘法的合理性;四是规范综合算式的书写格式,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第(1)个问题列出的综合算式,乘法在前,加法在后,理解运算顺序,学生既有生活经验的支撑,又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因而难度不大。第(2)个问题安排的综合算式减法在前,乘法在后,理解运算顺序有一定难度。这里教材直接出示了综合算式,并且提示学生从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出发理解运算顺序,给学生留下了一定的探索的空间。
这两个问题的安排,使学生对含有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认识更加全面。在这样的基础上,可以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尝试归纳含有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再与教材上的结论加以比较。
第二段,教学含有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由于学生已经具备了含有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经验,教材直接出示了两道不同的综合算式,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对含有除法和减法的混合运算则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列综合算式尝试计算。对于80÷10+12和12+80÷10的运算顺序,学生可以结合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体会虽然算式不同,但是都要先算除法。
虽然列出的综合算式都是先算除法,但是由于除法在算式中的位置不同,所以商应写的位置也不同。
第三段,教学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教材直接让学生自己辨析综合算式是否正确。辨析的价值在于让学生产生使用小括号的需要和愿望,更好地体会小括号改变运算顺序的作用。
但这种辨析又是有基础的,对问题的数量关系的理解应是先算50-20÷5里的减法,可是按运算顺序的规定又应该先算除法,这一矛盾自然使学生产生改变运算顺序的需要,小括号的作用也就体现出来了。
3.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过程中,提高用混合运算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注意结合不同运算顺序的学习,安排相关的实际问题,帮助学生加深对混合运算的理解,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从内容和形式上看,这些问题有三个特点。一是注意结合其他领域的知识。如,第33页“想想做做”第5题结合“空间与图形”的内容安排了计算,教学时先要让学生说说长方体的每个面上的数,再列综合算式并计算。
第35页“想想做做”第5题结合计算长方形面积解决问题。二是提供了丰富的信息,引导学生提出并解决问题。如第33页“想想做做”第6题和第36页“想想做做”第9题,要让学生自己收集并组合信息,发展自主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是多以题组出现。如第35页“想想做做”第8题,“练习五”的第6题,第11题,解决这些问题便于学生进一步联系具体情境,体会混合运算顺序规定的合理性。
从教学要求上看,这些问题分逐步提高的两个阶段。一是在刚开始学习混合运算后,要求学生会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如第33页“想想做做”第6题。二是会用不同的综合算式解决同一个问题,如第36页“想想做做”第10题,“练习五”第10题。
这样的安排,让学生感受到用综合算式解决问题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方法,感受到自己的学习水平不断提高,获得自信。
4.通过多种形式的比较,加深对混合运算顺序的理解。
教材明确安排了6次不同形式的比较。如第31页“想想做做”第4题,帮助学生在比较中体会乘加、乘减混合和加减混合、乘除混合运算顺序的区别;第33页“想想做做”第4题通过比较,让学生体会运算符号对结果的影响,培养良好的审题习惯;第35页“想想做做”第2题的比较突出小括号改变运算顺序的作用,第6题通过比较,让学生感受减法的运算性质;第37页“练习五”第7题的比较,发现除法的运算性质。要切实通过比较,提高学生发现规律、灵活计算的能力。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案
认识三角形 总课时数 第 课时上课时间 年 月 日。教学内容 p 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联系实际和利用生活经验,通过观察 操作 测量等学习活动,认识三角形的基本特征,初步形成三角形的概念,了解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2 使学生体会单侥幸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图形,并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产生学习图...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复习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练习题。一 填空 20分 1.在 里填上 或 320 20 32 208 709 790 825 28 25 4 7160 15 160 5 102.最大的两位数与最小的三位数的积是 3.根据14 35 490,直接写出下列各题的得数。14 350 14 3500 140 35...
NEW 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练习题
4.8 3.6 3.8 3.6 9.9 13.6四 解决问题。1.学校宣传栏上的一块长2.4米 宽1.2米的玻璃碎了,需要更换一块新玻璃。1 更换新玻璃的面积是多少?2 如果每平方米玻璃10元,买这样一块玻璃需要多少元?2.苹果每千克3.25元,爸爸买了14千克苹果,付了50元,应找回多少元?3.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