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发布 2020-09-24 11:59:28 阅读 1744

最新2018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三、《运算定律与简单运算》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掌握推导加法交换律的方法。

2、理解掌握加法交换律,知道用它可以进行验算和简便计算。

3、通过解决问题和利用看、想、说、做、问这五个步骤,推导出加法交换律的方法。

4、通过学习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概括能力及语言表达的能力。

教学重点】加法交换律的推导过程。

教学难点】利用加法的交换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新课。

师问:同学们,你们想让自己计算得又对又快吗?今天我们学习的第三单元的内容《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能够帮助我们实现自己的愿望。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本单元的第一个运算定律《加法的交换律》。

二、结合自学提纲,发现探索。

1、 出示主题图,你能获得哪些信息?我们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李叔叔今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

2、 学生汇报。

40+56=96(千米) 56+40=96(千米)

自学提纲:a比较这两个算式有什么样的关系,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b如果其他任意两个数相加时,交换一下两个加数的位置,相加的和是不是也不变呢?你能再举出几个这样的例子吗?

c这几组算式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吗?能用简洁而准确的语言来表示吗?

d还可以用什么来表示这个共同的特点?能试着写出来吗?

3、学生汇报随机板书:a+b=b+a

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

要注意:a与b可以表示0.1.2.3...中的任意整数,如1+2=2+1等,所以a+b=b+a表示任意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想一想,学习掌握了加法交换律,目的在于更好地运用。实际上,在以前我们早就应用它解决过计算问题。想一起在哪些计算中用了加法交换律。(笔算加法的验算方法)

三、 反馈检测,内化知识。

1叫加法的交换律。

a1768

a+b+( a+c+( b+c

3、计算下面各题并用加法的交换律验算。

4、下面各题怎样简便怎样算。

5、你能写出两道用加法交换律计算的题目吗?试试看。

板书设计:加法的交换律。

看看两数相加交换另数的位置和不变,叫加法的交换律。

想想a+b=b+c说说

做做45+55+38173+127+329+71

问问700教学反思:充分利用主题图的故事性,逐步形成连贯的情境,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可以运用数学知识进行丰富的信息交流,学习数学是为了解决生活问题,体现数学的价值。例1的教学进程水到渠成,同时也为学生自主表示下面的加法结合律提供了思维导向。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加法结合律,并应用加法结合律使计算简便。

2、培养学生的观察、归纳、概括能力。

3、对学生进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理解掌握加法结合律。

教学难点】加法结合律的推导。

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引出新课。

1、宋国有个非常喜欢猴子的老人。他养了,整天与猴子在一起,因此能够懂得猴子们的心意。因为粮食缺乏,老人想限制口粮。

那天,他故意先对猴子们说:“猴子们,给你们吃橡子,,早上三颗晚上四颗好不好?” 众猴子听了都很愤怒。

老人马上改口说:“那就早上四颗晚上三颗吧,够了吗?”众猴子非常高兴,大蹦大跳起来。

师:猴子得到了便宜吗?

生:没有。这个故事用了加法交换律实际上总数是一样的,猴子没有得到便宜。

师:什么叫做加法交换律?用字母如何表示?

生回答。2、课件再复习。

1).20+3436+()64a +700

2).下面各等式哪些符合加法交换律?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加法交换律,知道了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那么加法还有没有其它规律性的知识?这些知识又有什么用途?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二)结合自学提纲,尝试新知。

自学提纲:1.出示准备题+(26+63),学生计算出得数。

2.比较两式题的异同。

+38+732和59+(38+732),得数会相同吗?

4 、刚才的两个例子说明了什么?

学生汇报:预设)

学生回答的情况可能有如下两种:

a、不能用文字概括,而结合具体式题说出结合律。

教师引导:几个数相加?(三个,且加数相同)

分别先算了什么?(前两数,后两数)

结果如何?(得数相同即和不变)

b、基本能用文字概括出结合律。

教师适当引导。

4.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猜想。

问题:这个猜想正确吗?

猜想是从准备题中归纳出来的,是否正确,还有待于我们去验证它。

三)验证猜想,形成规律。

1.我们要验证我们的猜想是正确的,可以通过计算其他式题来证明。

13+8)+5 3024+(73+6女生完成。

13+(8+5) 3024+73+6男生完成。

汇报答案:得数相同,符合猜想。

2.上述两题符合猜想,可能是偶然。请同学们自己来找一找符合猜想的式题。

学生自由举例,小组交流结果。汇报结果,找到许多式题符合猜想。

3.能证明猜想正确,还有我们身边的一些生活实例。

请同学们用多种方法解例2:

李叔叔骑车旅行第一天骑了88千米,第二天骑了104千米,第三天骑了96千米,这三天李叔叔一共骑了多少千米?

a、口头列式。

b.分别说说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c.判断,得数会相同吗?(相同)

d、计算结果。

得出板书)老师进一步启发:以上几个加法算式中,每个算式等号的左边和右边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师:你们能根据这三个等式的运算顺序和计算结果说出它们的计算规律吗?(先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再全班交流。)

生3:在加法中,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三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与第一个数相加,它们的和不变。

师:这个计算规律在加法中叫“加法结合律”(板书)。这样的计算规律,你们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出来吗?

老师板书:(a+b)+c=a+(b+c)

等号左边表示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三个数相加。

等号右边表示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一个数相加。

师:同学们表示的方式都很好,通常用“生4”的方式,也就是用字母表示。请同学们思考一下,加法结合律在计算中有什么作用?

生1:三个数相加,先加其中的两个数,可以凑成整。

十、整百……使计算简便。

生2:运用加法结合律,能使计算既简便又正确。例如,,先算第二天骑的路程,第三天骑的路程和是200千米再加第一天的路程。

师:对!你们在以后的计算中要灵活运用,怎样算简便就怎样算。

4.揭题: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加法结合律”

教师板书:加法结合律。

书上又是怎么说的呢?看书。

四)检测反馈,巩固新知。

1、 口头回答里填几?

a+(b+c)=(a+)+c

2、课件。我会填:

3个数(),先把()数相加,再加第3个数,或先把()数相加,再加第1个数,( 不变。 这就是加法()。

用字母表示为。

3下面哪些等式符合加法结合律?

a+(20+9)=(a+20)+9

15+(7+b)=(20+2)+b

4、 练习。

五(1)班有学生51人,四(1)班有学生47人,四(2)班有学生41人,三个班共有学生多少人?(用两种方法解答)

1)说说解答思路。

2) 列式解答,加深对结合律的理解。

5、 简便计算。

2)交流方法及计算结果。

运用加法交换律,结合律进行加法的简便计算,我们将在下节课中具体展开。

6 发展练习:

四)反思过程,学会方法。

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让学生用喜欢的方法把发现的规律表示出来,这一开放性问题的出现,很快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充分发展了不同学生的思维特点,分别用画图形、写字母等形式表示加法的结合律,培养了学生的符号意识、抽象能力和创新性学习能力。

《加法运算定律的运用》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加法运算定律的运用教材第30页例3

教学目标。1、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集体备课稿

主备人 徐晓红。1.如何教学p30例3?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回想例2解决了什么问题,接下来可以让学生自己列式并尝试计算,再通过交流各自的算法,使学生明确当某些加数可以凑成整百或整十数时,运用加法运算定律,可以使连加计算简便。2.如何教学乘法结合律?教学时,先放手让学生自己列出算式并计算。学生可能会列出...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集体备课

第三单元 混合运算 集体备课。新城中心小学朱国庆2013.10 一 教材分析。教材分三段编排 第一段学习含有乘法和加 减法的混合运算 第二段学习含有除法和加 减法的混合运算 第三段学习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本单元教材分两部分,先教学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再教学有括号的混合运算两步式题...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集体备课

2 教学难点 乘除法在后,需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的两步式题。四 教材编写特点和教学建议。1.创设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感受混合运算顺序规定的合理性。教材安排的三道例题都以简单的购物问题为素材,让学生从熟悉的情境中提出问题 解决问题。由于学生在日常生活和此前的学习中已经积累了丰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