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一至四单元教学参考

发布 2020-09-23 03:00:28 阅读 2343

第一单元。

教学参考。1种子。

教材说明。本课是一篇精读课文,讲的是在交采集的树种时,有个小女孩儿交的树种虽然不多,但粒粒饱满,显然是精心挑选的,表现了小女孩儿做事认真的特点和纯朴、诚实的个性,表达了作者对这位小女孩儿的赞美和喜爱之情。

课文开始讲同学们交的树种都挺多。这些树种“有浅黄的,还有豆绿色的”,是从颜色上说种子不成熟。“掺杂着荚皮和角柄”是说种子不纯,杂质多。

面对这样的种子,“我”没有责备他们,而是用欣赏的目光看待孩子们的劳动成果。

课文的第2至第8自然段主要讲一个小女孩儿交的树种虽然不多,却是经过精心挑选的。先描写了小女孩儿的外貌、神情和动作。从“略带羞涩”“低下头”可以看出,小女孩儿有些不好意思,感到愧疚。

这是为什么呢?我们从小女孩儿说的话中了解到,原来是她采的树种“没有他们那么多”。“脸刷地红了”“惭愧地站在那儿”表明小女孩儿因为采得不如同学多而深深自责。

接着讲小女孩儿交树种。作者细致地描写了小女孩儿是怎样交树种的,“掏出”“又从兜里掏出”“展平”“凝望”“小心翼翼地往外抖”等一连串动作描写,把小女孩儿那种认真、专注的样子栩栩如生地表现出来了。再写小女孩儿交的树种是怎样的,“那种子一般大小,有如饱满的黑豆,每一颗都闪着乌亮的光泽。

”颜色乌黑发亮,粒粒饱满如黑豆,说明每一粒种子都是成熟的。然后讲作者推想小女孩儿是怎样捡树种的,“她一定是用那双小手挑了又挑,选了又选”,对待捡树种这件事是那么虔诚,那么认真,那么专注。作者进而又联想到“一棵棵洋槐树正在茁壮成长,为辽阔的大地撑起一柄柄绿色的大伞”。

作者通过写自己的推想和联想,衬托出小女孩儿为植树造林、绿化祖国尽心尽力,赞扬了小女孩儿做事认真的美好品德。最后通过描写小女孩儿朴实的语言“就这么一点儿”和“害羞地一笑,轻轻掠一下乌黑的短发”的神情、动作,表现了小女孩儿纯朴的个性。

课文结尾部分讲“我”和全班同学深受感动。“几十双眼睛都在注视着那白纸上不多的洋槐树籽”,这“注视”的目光里包含着佩服,包含着赞扬。“我小心翼翼地把这些树籽包起来,惟恐丢失一颗”,表现了“我”激动、欣慰的心情,表达了对小女孩儿的喜爱之情。

课文中两处用上“小心翼翼”,第一处写小女孩儿抖树种的动作,体现了对树种的珍视和做事的专注;第二处写“我”包树种的动作,既说明“我”对树种的珍爱,又表明了“我”对小女孩儿美好品德的珍视。

本文通过讲交树种这件事,刻画了一个做事认真、诚实、纯朴可爱的小女孩儿形象。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情描写细致、生动,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教材配有一幅插图,画的是小女孩儿从小葫芦里往外抖树种的情景。

课后编排有三道思考练习题。第1题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2题是理解课文的重点内容。第3题是感悟人物描写的方法,体会人物的心情。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体会小女孩儿是怎样交树种的、她交的树种是什么样的、她又是怎样捡树种的,学习小女孩儿做事认真的好品质。

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从小女孩儿交树种、推想她捡树种的具体描述中,体会小女孩儿做事认真的美好品德和作者赞美小女孩儿的思想感情。

2 学习抓住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神情细致描写,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 认识“槐、掺、涩、兜、俊”等5个生字,会写“略、涩、裤、惭、愧、掠、唯、恐”等8个字,掌握“羞涩、惭愧、掠一下、唯恐”等词语,并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义。

教学建议。1 课前,教师可准备一些种子,有饱满成熟的,也有不成熟的。

2 本课要求认识5个生字。“掺”字是翘舌音,“涩”字是平舌音。“俊”字读“jùn”,不要念成“zùn”。

识记字形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体现个性化。可让学生在课文中圈画生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自己想办法记忆字形,然后教师再检查、指导。

本课要求书写的生字较多。“略、涩、裤、惭、愧、掠、唯”都是左右结构的字,左窄右宽。“恐”字上下大小差不多。

“涩”字容易写成上下结构,“惭”字中间“车”的笔顺容易写错。要提醒学生仔细观察结构和笔画。

词语教学先让学生认读,再引导学生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和生活实际理解词义。

3 引导学生**课文内容。为什么那位小女孩儿交的树种很少,“我”却被感动了,心中充满温暖?教学时,可让学生认真默读有关段落,找画关键语句细细体会。

一是小女孩儿交的树种是什么样的:那种子一般大小,有如饱满的黑豆,每一颗都闪着乌亮的光泽。二是想象小女孩儿是怎样捡树种的:

她一定是用那双小手挑了又挑,选了又选,树种才能一般大小,闪闪发光。小女孩儿捡的树种虽少,但颗颗都是经过挑选的成熟的种子,可见这次任务她完成得最好,她做事非常认真。在学生体会小女孩儿的特点后,再让他们有感情地朗读第7自然段,体会作者喜爱小女孩儿的思想感情。

4 本文在讲小女孩儿交树种时,紧紧抓住她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情,进行细致的描写,如:“小女孩儿走到我跟前,冲我抿嘴一笑,低下头,把手伸进裤兜里”“她的脸刷地红了,撩起上眼皮看了我一眼,惭愧地站在那儿”“她从兜里掏出一个小葫芦,又从兜里掏出一张纸,在桌子上展平,然后凝望着那小葫芦的嘴儿,小心翼翼地往外抖”,等等。教学时,可让学生找出这些语句,边读边想象,体会人物的特点,感悟描写人物的方法,对学生以后描写人物有一定的启发。

5 拓展性学习活动。有条件的学校,可开展一次收集树种的活动,让学生把采集树种的经过写下来。

6 建议本课教学2—3课时。

教学设计举例。

(一)展示实物,谈话引题。

同学们,你们见过植物的种子吗?看看这两包树种,说说有什么不同。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1课《种子》。板书课题。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 学生自由朗读,教师提醒学生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

2 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谁给你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三)学习生字、新词。

1 默读课文,边读边圈画生字。

2 读准生字字音,认清字形,同桌合作识记生字。

3 学生交流识字方法。教师针对学生容易读错和认错的字作适当的指导。

4 认读词语,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义。

羞涩惭愧凝望唯恐小心翼翼。

(四)细读课文,感悟理解。

1 学习第1自然段。

自由朗读,说说体会到了什么。

2 学习第2至第8自然段。

(1)默读,思考:为什么那位小女孩儿交的树种很少,“我”却被感动了,心中充满了温暖?找出有关句子有感情地读一读,和同学交流读后的体会。

(2)小女孩儿交树种时,作者细致描写了她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生动形象。画出有关句子,认真读一读,说说小女孩儿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3)你们喜欢这位小女孩儿吗?为什么?

3 学习最后一自然段。

(1)有感情地朗读。

(2)说说从全班同学的神态和那位老师的动作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五)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 自由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2 把自己喜欢的句子和段落多读几遍。

(六)巩固生字、新词,指导书写。

1 读生字卡片、词语卡片。

2 指导书写。

参考资料。词语解释。

素雅:指颜色虽不鲜艳,但很协调、好看。

羞涩:不自然,难为情。

惭愧:因为自己有缺点、做错了事或未能尽到责任而感到不安。

凝望:目不转睛地望着。

虔诚:恭敬而有诚意。

小心翼翼:形容举动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

唯恐:只担心。

《语文同步读本》指导。

配合本课教学,教师可引导学生阅读《语文同步读本》(四年级下册)中的《红玫瑰》和《小铁球》。这两篇文章写的都是儿童生活。《红玫瑰》赞扬了小姑娘善良而纯洁的心灵,《小铁球》表现了山里孩子小铁球坚强勇敢、知识丰富的特点。

通过阅读这两篇文章,让学生受到启发和教育。文章后面的“读一读,想一想”意在引导学生阅读写人的文章,要注意体会人物的品质,认识人物的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参考。2 只拣儿童多处行。

教材说明。本课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描述了一群像春天般充满活力的儿童,表现了儿童活泼可爱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喜爱儿童的思想感情。

课文先讲“我”看见许多孩子从颐和园出来。“成百盈千”“挤”“一群接着一群”写出了孩子的多。“闹嚷嚷”“挤了出来”“飞涌出”写出了孩子的兴奋劲儿,表现了儿童活泼可爱的特点。

作者把儿童比做“小天使”,表达了对儿童的喜爱。看到这样活泼可爱的孩子,作者觉得“实在有趣”,想到了两句古诗,并反其意,说成“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这就告诉人们,**有春天,**就有儿童;**有儿童,**就充满了盎然的春意。

于是,“我们”一行“只拣儿童多处行”,下车“迎着儿童的涌流,挤进颐和园去”。

接着,课文第3至第8自然段讲“我”在颐和园内看到了许多像春天般充满活力的儿童。

知春亭畔“座无隙地”,孩子特别多。从孩子的外貌、动作、神态,可以看出他们多么可爱!兴奋地说着、笑着的孩子,“个个鼻尖上闪着汗珠,小小的身躯上喷发着太阳的香气息”;玩累了的孩子,“聚精会神地看小人书”;有的孩子坐小船在湖面游玩,小船“在波浪上荡漾”,一面面队旗“在东风里哗哗地响着”。

“我”随处所见,都是活泼可爱的孩子。

在“我”去玉澜堂的路上,“总和一群一群的孩子撞个满怀”。从“他们匆匆地说声‘对不起’,又匆匆地往前跑”,可以看出孩子活泼可爱。

走进玉澜堂的院落里,“我”看到了灿烂的海棠花。“开满了”“密密层层”“从树枝开到树梢”“不留一点儿空隙”说明了花多,开得很旺盛。“阳光下就像几座喷花的飞泉”形象地说明了海棠花开得灿烂。

在赏花时,“我”感受到了春光的“饱满”与“灿烂”,并尽情赞美。孩子们也认为海棠花“好看”“开得旺”,从他们的动作、语言、神态,可以看出孩子们的可爱。在春天里,花儿和儿童一样,生机勃勃,充满着生命的活力,让“别人看着也快乐”。

作者借赞美春天的花朵,来赞美生机勃勃的儿童。

最后一自然段点题,告诉我们儿童是活泼可爱、充满生命活力的,他们可以给我们带来快乐和生气,是永远的“春天”。

这篇课文表面上是说孩子们在**春天就在**,跟着他们的足迹就可以找到春天。其实文章隐含着的意思是说孩子们像春天一样生机勃勃,活泼可爱。为了表现孩子们的这个特点,作者抓住了他们的动作、神态、语言,用饱含情感的笔触着力刻画孩子们的形象。

在描写人物时,既注意描写群体,如文章的开头写从颐和园出来的孩子,第3自然段写知春亭畔的孩子,第4自然段写“匆匆地往前跑”赶去集合的孩子;又注意描写个体,如第7自然段写海棠树下赏花赞花的孩子。本文在叙事的过程中描写人物和景物,并穿插一些议论和抒情性语句,行文生动活泼。文章语言优美,情感浓烈,引用古诗,运用比喻和拟人的手法,增强了语言的感染力。

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1单元

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1 4单元。一 近义词。素雅 朴素扫视 环视羞涩 羞怯惭愧 内疚凝望 凝视茁壮 强健荡漾 飘荡赞叹 赞赏灿烂 辉煌蕴藏 储藏剧烈 猛烈争辩 辨白乞求 请求颠簸 还 回罗列 排列险峻 险要瑰丽 绚丽炽热 火热罕见 稀罕畏惧 害怕枯萎 干枯适宜 合适宝贵 珍贵宽阔 广阔依偎 依靠美妙 ...

冀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四单元

四年级语文 颐和园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学目标。1 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优美词句。3 适时借用信息 在品味语言中感受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受到情感熏陶。二 设计理念。以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为抓手,以班级微信群为共享交流的平台。在课堂中抓实效,注重学伴互助,适时点拨技巧...

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

11.小树死因调查报告 重点词语 调查木棍剩下适宜垃圾树坑填满订立制订光秃秃严于律己肃然起敬 枯萎惩罚测量根基。词语解释 调查 为了了解情况进行考察 多指现场 枯萎 干枯萎缩。订立 双方或几方把商定的事项用书面形式 如条约 合同等 确定下来。适宜 合适 相宜。近义词 奇怪 奇异方便 便利坚决 坚定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