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资源欢迎**。
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用一位数乘两位数(积在100以内)或几百几十的数的口算方法。2、通过问题情境自主掌握整数乘法的一般口算方法。教学过程:
一、自主探索口算方法。1、课件分别出示45页六种交通工具的时速,引导学生理解用复合名数表示的数学术语速度的含义。
2、根据图里的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3、人骑自行车3小时可以行多少千米?让学生独立口算。163=(师巡视,注意统计不同口算方法的种类)4、汇报交流。
二、引导学生对比不同算法的特点。
1、出示题目:特快列车3小时可以行多少千米?1603=,独立计算后小组交流。
2、引导学生对比163=和1603=,让学生从16和160的关系中,总结出几百几十与一位数相乘的口算方法。
3、将第1题增加1个条件30小时行多少千米?1630=
4、让学生在与163的对比中归纳出简便算法。三、巩固练习。1、练习六第1题。
让每位学生独立口算,将得数写在该题(树叶)的旁边,然后让部分学生说一说计算的过程,及时反馈学生口算情况。
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为什么?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
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这样,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富。
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随心所欲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2、练习六第2题。可向学生展示两种花卉的部分品种,引发学生的生活美感。
3、练习六第3题。(开放题)
其实,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死记硬背,关键是记忆有技巧,“死记”之后会“活用”。不记住那些基础知识,怎么会向高层次进军?尤其是语文学科涉猎的范围很广,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单靠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基础知识抓起,每天挤一点时间让学生“死记”名篇佳句、名言警句,以及丰富的词语、新颖的材料等。
这样,就会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给学生的脑海里注入无限的内容。日积月累,积少成多,从而收到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功效。在反馈时,引导学生学会有序思考的方法。
还可利用本题资源,扩大解题视野。
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
精品资源欢迎**。
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
”;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
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
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四、课堂小结。(略)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口算乘法
精品资料欢迎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掌握用一位数乘两位数 积在100以内 或几百几十的数的口算方法。2 通过问题情境自主掌握整数乘法的一般口算方法。教学过程 一 自主探索口算方法。1 课件分别出示45页六种交通工具的时速,引导学生理解用复合名数表示的数学术语速度的含义。2 根据图里的的信息,你能提出哪...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口算除法
精品资料欢迎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2 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 口算方法,通过实践练习活动熟悉 掌握用整十数除的口算方法。3 培养学生主动迁移知识的思维习惯。教学过程 一 情境引入 教学新知。1 让学生看课本插图,根据图中的对话,完整地编一道应用题。生自由发言 国...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口算除法练习课
精品资料欢迎 教学目标 1 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学生整十数除整。十 几百几十数的口算方法。2 通过练习,巩固学生估算的方法。3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类推 口头语言表达能力。教学过程 1 口算。你是怎样口算的?说出口算过程 3010 6030 8040 24060 2107030050 27090 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