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口算乘法》教学设计

发布 2023-02-05 05:08:28 阅读 5959

《口算乘法》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情景导入学生由日常生活中的各种交通工具入手,去探索相关的数学知识,可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速度知识的介绍,引导学生探索得出速度、时间与路程之间的关系;新知学习,引导学生由已经掌握的乘法知识探索两位数乘一位数(积在100以内)、几百几十的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通过练习加以巩固。

教学目标。1、掌握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2、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积在100以内)。3、几百几十的数乘一位数。4、掌握合理的口算方法。

5、通过口算步骤的推导,初步培养学生的类推能力。

6、能正确进行口算,培养思维的灵活性,促进思维条理化。

教学重难点。

1、使学生理解速度的概念并掌握速度、时间与路程之间的关系。2、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几百几十的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3、理解用乘法去乘被乘数个位,满10怎样进位,掌握口算方法。

教学准备。1、关于各种交通工具速度的图画。

2、关于时间、速度、路程三者之间关系的数学模式图。

教学设计。一、情景导入。

1、**关于各种交通工具速度的图画。

图画上一头马车的速度大约是10千米/小时。以同样的方式分别介绍其它交通工具的速度:自行车约16千米/小时小汽车约80千米/小时火车约160千米/小时。

磁悬列车约340千米/小时飞机约800千米/小时。

2、导入本课学习:上面是关于生活中常见的交通工具的速度,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相关的知识。

二、探索关于速度的知识。

1、讲解:什么叫速度呢?我们说的速度,是指一个物体在一定的时间内通过路程,比如上面看到的马车的速度约是10千米/小时,就是说马车在一个小时内大约可以行使10千米。

2、引导学生自己结合生活中的经历感受各种交通工具的速度,并和同学交流。可以说说自己乘坐的不同交通工具对它们行使快慢的感受。

3、引导学生探索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在学生思考、讨论后总结得出:速度×时间=路程。三、复习旧知,为本课作铺垫。

1、口答:1)16是由几个十,几个一组成的?26呢?(2)14个十、38个十、15个十各是多少?2、口算:10×5=20×3=13×3=130×3=

3、导入本课学习:刚才我们复习了以前学过的乘法的口算,如果老师将复习题13×3改成16×3(板书:16×3),仍然是一道一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题,但和以前学的又不完全相。

同。这样的题怎么口算,现在我们来进行研究下。(板书课题:一位数乘两位数、乘整百整十的口算)

四、新知探索。

1、学习例1中的第(1)题。

1)引导学生读例1中试题,让学生想一想:前面我们学习了速度、时间和路程三者之间的关系,这里知道什么?要求什么?

2)引导学生看第(1)问:人骑自行车1小时约行16千米。人骑自行车3小时可以行多少千米?

这里已经知道自行车的速度是16千米/小时,时间是3小时,求路程是多少?根据“速度×时间=路程”可知,求路程应该:16×3=(千米)

3)引导学生思考并分组讨论,如何口算16×3=?

4)明确算理:16是由1个10和6个1组成的,要求3个16是多少,要先算出3个10和3个6是多少,然后把两部分积相加。因为3个10是30,3个6是18,30加上18等于48。

所以,3个16是48。

板书:10×3=6×3=30+18=(5)比较异同:同桌讨论13×3和16×3的联系和区别。

通过比较可以知道这两道题都是一位数乘两位数,口算过程相同,都是先乘被乘数的十位数,再乘个位数。区别是:16×3个位相乘满10,最后一步是整十数加两位数。

6)反馈练习:做“做一做”的第一排。2、学习例1中的第(2)题。

1)引导学生读题,然后根据题的提示写出算式:160×3=(千米)(2)让学生比较这里的算式和前面的有什么不同?有什么相似的地方?

这个算式只是被乘数末尾多加了一个0,就转化成一位数乘整百整十(进位)的口算,让学生试着算一算。

3)让学生想一想:130×3是怎么口算的?引导学生理解:

只要在13×3得数39后面添写一个0,即390,就是130×3的结果;那么,在16×3的结果48后面添上一个0即480就是160×3的得数了。

4)让学生进一步思考:还有别的思考方法吗?交流:

16个十乘3,得48个十,就是480;一个百乘以3是300,6个十乘以3是180,300+180=480;3乘16得48,后面添一个0是480。

5)小结:我们知道了3乘16得48,因此计算160×3只要在48后面添上一个0就可以了,这样做起来既正确又迅速。

6)反馈练习:做“做一做”下面一行的练习。

板书设计。一位数乘两位数、乘整百整十的口算。

13×3=39130×3=390例1

1)16×3=48(千米)(2)160×3=480(千米)10×3=30100×3=3006×3=1860×3=18030+18=48300+180=480

教学**与反思。

本课的路程问题是小学阶段的重要知识,但本课的重点是再引出相关的乘法口算题,所。

以对路程速度知识只作简单的介绍,不能喧宾夺主,讲得过深而使学生产生畏难心理。另外,本课的口算知识需要通过大量的练习才能巩固,故在结束本课的学习后可以补充相关练习,让学生巩固其中的知识。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练习

一 填空 0.4 1 填空。0.12 1 从一点引出两条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2 把半圆分成180等份,每一份所对的角的大小是度,记作。3 右边的图形中有个角,其中有。个锐角。4 在 里填上 或 平角 直角钝角 直角 锐角。5 从一点出发可以画条射线。6 小明把一张正方形纸先左右对折,再上下对折,最后...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案

角的认识 这一内容教材分为两段编排。第一段在二年级上册,使学生初步认识了角。第二段就是本单元,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角,内容主要包括线段 直线和射线的认识,角的认识。本单元的内容也是后续知识的基础。角的分类是三角形按角分类的重要依据 对直角特点的认识,也是学习垂直的基础,因此,在教学中要较好的落实相应的...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案

角的认识 这一内容教材分为两段编排。第一段在二年级上册,使学生初步认识了角。第二段就是本单元,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角,内容主要包括线段 直线和射线的认识,角的认识。本单元的内容也是后续知识的基础。角的分类是三角形按角分类的重要依据 对直角特点的认识,也是学习垂直的基础,因此,在教学中要较好的落实相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