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备课

发布 2020-09-22 01:04:28 阅读 6984

学科科学课型内容。

新授课第二单元第一课。

课题1.我们来养蚕。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养蚕的基本方法和注意事项;2、知道卵是蚕生命的开始;

3、知道蚕卵能孵出幼虫,刚出壳的小蚕叫蚁蚕。过程与方法:

1、提出有关养蚕的问题,并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边养。

教学目标。蚕边研究;

2、观察蚕卵和蚁蚕;

3、能够用语言和图画描述蚕卵和蚁蚕;

4、有条件同学能够对蚁蚕的长度做定量测量,并记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初步领略生命的神奇与伟大;2、关注生命、亲近生命、珍爱生命。

教学教学重点:知道养蚕的基本方法和注意事项。重难点教学难点:能够对蚁蚕的长度做定量测量。

教师准备:教学准备。

蚕卵(虫卵)蚁蚕(小虫子)放大镜羽毛干毛笔**等学生准备:

带虫卵的树叶或树枝毛笔或羽毛。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1.师出示一块丝绸,谈话:这是什么材料?丝绸是用什么织成的?(蚕丝)蚕丝是从**来的?(蚕吐的)

.询问:你们见过蚕吗,养过蚕吗?学生举手后回答3.谈话: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交流如何养蚕。二、新课活动。

一、讨论。1.师提出讨论“关于养蚕我们知道些什么”、“有哪些问题需要研究”学生小组讨论,同一意见后,有小组代表回答2.师提问:关于养蚕你最想了解些什么?

讨论:蚕和我们人类一样,也共同拥有宝贵的生命。那么在蚕宝宝出生前,要做好哪些准备?

3.我们该如何做才能成为称职的“蚕妈妈”?

引导学生从食、宿、呼吸、保健、安全等方面为蚕宝宝做考虑,特别提出蚕宝宝胆小,怕蚂蚁、蟑螂、老鼠、喂食的桑叶要洗净晾干)

4.提问:还有哪些问题需要研究?

蚕宝宝吃什么?如果没有桑叶,可以用什么代替桑叶?

告诉学生可以用莴笋叶代替桑叶,但要记住不可以两种叶子混吃,如果用莴笋叶,一开始就用并不要改变。)活动。

二、观察蚕卵,说一说蚕卵是什么样的?

1.师要求学生用放大镜仔细观察蚕卵(提示用尺子测量直径,用放大镜观察蚕卵的形态,提醒蚕卵也是有生命的,要轻拿轻放)(虫卵也是这样要求)

2.师启发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对蚕卵进行观察,并用语言或图画的形式描述蚕卵。

学生总结:蚕卵呈扁平的椭圆形,灰紫色,快孵出的卵会变大、变白,卵壳接近透明,已能看清蚕宝宝蜷曲在里面的样子。师谈话:

我们把刚才观察蚕宝宝的过程记录下来,就成为蚕宝宝的第一篇日记。

活动。三、观察蚁蚕,说一说蚁蚕是什么样的;这时候的蚕叫什么名字?

1.师提问:刚刚孵化出来的蚕是什么样的?

请看书上第15页你认为这时候的蚕像什么?你知道这时候的蚕叫什么名字?

分组观察蚁蚕(或看有关蚁蚕的**或音像资料)并用语言描述蚁蚕。

2.教师小结:刚出壳的小蚕,全身乌黑,布满细毛,形似蚂蚁,因此叫蚁蚕。

一般只有3-4毫米长,蚁蚕从孵化出来就带有一根不长的细丝,蚁蚕靠细丝固定在物体上,以免被风吹走。活动。

四、移动蚁蚕。

1.师谈话:刚出壳的蚁蚕很弱小,不能用手捏;如果移动它可以用洗净的干毛笔或羽毛轻轻移动,观察完蚁蚕要求学生把它送回蚕的。

家,练习干毛笔或羽毛轻轻移动蚁蚕2.养过蚕的同学介绍蚁蚕的有趣事情。三、总结拓展。

1.讨论:用哪些方法记录蚕宝宝的成长过程?

启发学生可以通过画像、拍照、录像、文字记录等方法为蚕宝宝做好成长记录。

2.师谈话:鼓励学生坚持为蚕宝宝记日记。

学科科学课型内容。

新授课第二单元第二课。

课题2.给蚕宝宝记日记。

过程与方法1、学会养蚕。

2、能够较长时间观察、描述蚕的生长和变化。3、能够**、比较和讨论蚕整个生长期的外观变化。4、能通过图画和文字表述,交流观察结果。

5、能够自主选择**关于蚕的部分研究问题。科学知识。

1、知道幼虫期需要食物、适宜的空气、空间等生活和成长的必要条件。

教学目标。2、知道幼虫期是唯一需要进食的阶段,形成了蛹,蚕蛾是从蚕蛹里羽化出来的。

3、知道蚕的成虫——蚕蛾从蛹里孵化出来后,不再吃食物也不再长大。

4、知道雌雄蚕蛾交尾后,雌蚕蛾产卵,卵孵化出下一代幼虫。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进一步感受到生命的神奇和伟大。2、更加关注生命、亲近生命、珍爱生命。3、珍视在整个养蚕期搜集的科学信息。4、体验养蚕及研究蚕的乐趣。

5、养成把养蚕活动坚持到底的科学态度。

教学教学重点:了解蚕在每一个阶段的生长变化。重难点教学难点:养成把养蚕活动坚持到底的科学态度。

教师准备:教学准备。

1.蚕的生长过程的教学**2.蚕的一生标本。

3.放大镜直尺天平蚕茧。

教学设计:一、交流导入新课。

1.汇报蚕已经经历的生长情况。

师谈话:你们的蚕宝宝怎么样了?你们在饲养蚕宝宝的时候为它们记录了成长的过程。

我们就叫“给蚕宝宝记日记”(板书课题)1.师提出讨论:你是用什么形式给蚕宝宝记的?

(学生:录像拍照写日记)

二、感受蚕生长中的变化。

师提问:你们是怎样给蚕宝宝记日记的?(学生朗读日记)你在记录的过程中发现了什么问题?(学生交流汇报)

师谈话:蚕生长过程中,你们发现的共性问题,蚕宝宝的身体变大了同时饭量也增加了,同学们提供的食物有桑叶,有的是莴苣叶,还有的是饲料不同的食物对蚕的生长有影响吗?

活动。一、比较:喂不同食物的蚕宝宝,了解蚕宝宝吃什么对它的影。

响。比较:吃桑叶和莴笋叶的蚕哪个长的好。提供两组蚕比较它们的大小,比较后你认为蚕最适宜吃的食物是什么学生交流汇报。

师补充蚕还吃枳叶、楮叶、榆叶、蒲公英叶,照样结茧吐丝,都不如吃桑叶的蚕好,一旦确定了食物,中途不能更换其他食物。)活动。

二、了解蚕是怎样蜕皮的****。

1.谈话:蚕生长一段时间后,会有几天不吃不喝像睡觉一样,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呢?如果继续观察,还会看到怎样的现象学生汇报关于蚕宝宝眠的现象和蜕皮现象。

请学生介绍:怎么蜕,从**开始蜕皮,一生蜕皮几次。提问:蚕为什么蜕皮?蜕皮后蚕宝宝有什么变化?

师总结蚕的外皮比较坚硬,不能生长,这样每当蚕生长发育一段时间后,就退掉原来的皮(外骨骼)这种现象叫蜕皮,蜕皮的过程中不食不动叫眠,蚁蚕叫幼虫,每蜕皮一次就增加一龄;蚕一生共蜕皮四次,这样最大的蚕就是五龄幼虫。

2.师提问:你们知道还有哪些动物和蚕一样需要蜕皮吗?(菜青虫、蛇等)

3.师提问:蚕蜕皮时身上带有一根细丝,有什么作用?能不能扯断细丝?为什么?

学生阅读教材,讨论后回答(蚕蜕皮时靠身上的细丝固定身体,这样才能顺利的蜕皮。如果我们不小心将蚕身上的细丝扯断了,蚕不。

仅不能蜕皮,而且还会死去。活动。

三、了解吐丝结茧。

1.谈话:经过四次蜕皮以后蚕开始吐丝了,你见过吗?它会形成什么?

师讲解:蚕最后一次蜕皮后身长可达6厘米,排完最后一次粪便后,便不再吃桑叶,身体的颜色越来越浅,最后变成洁白,几乎透明身体的前部抬起,开始吐丝。这样的蚕称为熟蚕,蚕农把它放在簇器上蚕便吐丝结茧了****资料**蚕如何吐丝的。

**后学生交流:结茧可分为四个过程:1.

熟蚕先将丝吐出,粘结在蔟器上,再吐丝连接周围蔟枝,形成结茧支架,即结茧网。茧网不具备茧形,只是一些松软凌乱的茧丝层,以作为结茧的支架。2.

蚕结制茧网后,继续吐出凌乱的丝圈,加厚茧网内层,然后以s型方式吐丝,开始出现茧的轮廓,叫做结茧衣。茧衣的丝纤维细而脆,排列极不规则,丝胶含量也多。3.

茧衣形成后,茧腔逐渐变小,蚕体前后两端向背方弯曲,成“c”字型,蚕继续吐出茧丝,吐丝方式由s形改变成∞形,这就开始了结茧层的过程。4.当蚕由于大量吐丝,体躯大大缩小时,头胸部摆动速度减慢,而且没有一定的节奏,吐丝开始显得凌乱,形成松散柔软的茧丝层,称为蛹衬。

2.观察蚕茧是什么样的?称一称一只茧有多重?

量一量蚕茧的长度和宽度。比较吃桑叶的蚕茧与吃莴苣叶的蚕茧不同。

学科。科学。

课型内容。新授课第二单元第三课。

课题3.我们来抽丝。

科学**。1.了解抽丝的基本方法。

2.使用测量工具测量一根丝的长度。

3.通过查找图书资料和上网浏览等多种方式,了解我国养蚕抽丝的历史以及对人类做出的具体贡献。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目标。1.进一步感受生命的神奇与伟大。

2.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发明养蚕抽丝的方法感到自豪和骄傲。知识目标。

1.掌握抽丝的一般步骤并且能够进行操作。2.知道我国养蚕抽丝的历史以及对人类文明的贡献。

教学教学重点:知道养蚕的基本方法和注意事项。重难点教学难点:能够对蚁蚕的长度做定量测量。

教师:课件,蚕茧,炊帚,小水槽,小锅,小苏打,缠线板,直尺。

学生:收集种桑、养蚕、抽丝的资料,提前购买蚕茧。

教学准备。教学设计。

一、教师学生谈话,讨论蚕农养蚕主要是为了收获什么呢?教师总结:国家收购蚕茧是为了抽丝,然后制成丝绸,再加工成衣服等。

我们养的蚕已经结茧了,我们现在就来抽丝。(揭示课题:我们来抽丝)。

二、(1)我国养蚕的历史。结合同学们课前上网查阅到的资料,请学生们上来汇报。

教师****,**嫘祖养蚕抽丝的故事。

教师提问关于丝绸之路,张骞出事西域的故事,由学生根据查阅到的资料进行汇报。

教师总结:嫘祖的故事体现了中国民族的勤劳智慧心灵手巧。养蚕抽丝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发明创作。

而西汉时期的张骞作为特使千辛万苦,将丝绸带到了西域各国各地区,开辟了西汉通往西域各国的交通要道。

教师**有关丝绸之路的影响资料,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丝绸之路的重要意义。)

三、抽丝并且测量蚕丝的长度。

教师谈话:通过本单元前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蚕结茧吐丝,蚕茧又是怎么被加工成蚕丝的呢?学生阅读材料并进行回答。

教师谈话:抽丝是一件非常有趣的工作,但不是随便就能从茧中抽出丝来,他需要一定的技术,按照步骤有条不紊的进行。下面我们。

进行抽丝活动。学生小组交流,汇报。

教师谈话:概括抽丝方法:先把蚕丝表面的乱丝摘掉;接着把蚕茧放入开水中浸泡10-15分钟同时加入配好的小苏打,再用小扫帚轻轻搅拌,找出丝头,接着抽丝测量缠绕**板上,最后测量结果,接下来组织抽丝活动,带着抽丝需要的工具,到达操场上,第一个拿到丝的同学,拉着丝走到第二个同学,将丝头交给第二个同学;第二个同学拉着丝头走到第三个同学的位置,将丝头交给第四个同学,以此类推。

最后我们看看一个蚕茧上有多少根蚕丝,每根蚕丝有多长。

活动进行,学生交流汇报。

教师小结:通过抽丝活动我们知道,一个蚕茧实际上是一根蚕丝缠绕而成的,每根蚕丝的长度可达1500米左右,最长可达3000米。

学科课题。科学。

4.养蚕经验交流会知识与技能:

课型内容。新授课第二单元第四课。

教学目标。、系统的了解蚕的一生是由卵、幼虫、蛹、成虫(蚕蛾)四个阶段组成。②、简单了解养蚕的方法。过程与方法:

、能够运用图画、文字、**等方式展示养蚕成果并与同伴交流。

、能够认真倾听同学的发言,并进行评价,与同伴交换意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与他人合作**的活动中,主动提供自己的资料和想法,体验合作的愉快。

、愿意将自己的研究成果与同伴交流,意识到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

学教学重点:了解蚕的一生要经过**过程。

教学难点:通过图画或文字表述、观察结果。教师准备:有关蚕或其他昆虫一生的标本、**。学生准备:各种形式的养蚕观察记录。

教重难点。教。

学准备。设计意图:

本课通过组织学生用各种形式进行养蚕活动的经验交流,对蚕的一生、生活习性、用途等方面的知识进行一定的总结,培养学生乐于分享他人的智慧,体验合作的愉快情感。

在进行活动交流之前,学生已经对蚕进行了为期一个多月的观察,积累了第一手珍贵资料,并且在本单元的第二课中,已经掌握了用日记等方法记录蚕的生长过程的方法,在第三课中学会了抽丝的方法,等待他们的就是将自己的活动结果与同伴们进行分享。在这节课中,就是要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交流才能,将自己的成果展示在同学面前。教法学法:

观察法、谈话法、小组学习法教学流程:

一、谈话交流。

谈话:同学们,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你们养的蚕宝宝都变成什么了呀?在这期间一定是收获不小,积累了不少经验吧?今天我们就来开个养蚕经验交流会。(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1、共同交流蚕一生的变化过程。

1)提问:在这一个多月的养蚕活动中,你们一定发现了许多有趣的现象,谁能给大家说说蚕都经过了哪些变化?

提示问题:最初是什么样子的?(卵)颜色逐渐有什么变化?

刚刚孵出的蚕宝宝是什么样子的?在成长中有什么变化?你还发现了那些有趣的现象?

2)学生翻看自己的观察活动的记录,分组讨论。(3)师生交流养蚕的发现。

4)教师将学生的发现有重点的记录。

5)讨论:通过大家这段时间的养蚕活动,你们发现蚕的一生要经过几次变化?

2、指导学生把蚕的一生画下来。

1)谈话:我们知道蚕的一生要经过多次的变化,在养蚕的过程中,我们很多同学也写了养蚕日记,那么谁能用个比较简单明了的方式说明蚕的一生变化呢?

2)看书第28页上图,书上是用什么方式来记录的?(3)讨论:那你还能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说明蚕的一生?(4)学生分组讨论。

5)学生把蚕的一生用图画画下来,要求标明哪个阶段比较有代表性。

6)展示学生有创意的记录形式。

3、比较蚕蛾与蝴蝶有哪些相同和不同指出,形成昆虫概念。(1)我们在养蚕中发现蚕最有意思的是会结个茧,出茧后于之前完全两样,这种变化过程科学上叫做“**”。

2)提问:你还见过哪些动物有这样的变化?(3)对照书上28页下图说说蝴蝶一生有哪些变化?

4)讨论:蚕和蝴蝶的一生很相似,蚕蛾和蝴蝶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5)小组讨论,进行比较。

6)根据学生对蚕蛾和蝴蝶的比较,总结昆虫的特征,形成昆虫概念。

三、活动总结阶段:

本课总结:在这一个月中,大家都付出了相当的爱心,也付出了相当的代价,甚至有的同学还流了好多伤心的累。但这些付出都是有价值的,我们了解了蚕的一生,知道它们的生命是十分短暂的,它们用这短暂的一生为人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但愿你也可能像春蚕一样,默默的为祖国的将来贡献的你力量!四、布置作业:

查阅资料:昆虫对人类有哪些作用?五、课堂评价评选课堂“优秀之星”附:板书设计4、养蚕经验交流会卵——蚕——蛹——蚕蛾(幼虫)(成虫)

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备课

认识岩石。教学目标。知识 1 指导学生了解采集岩石的方法,知道采集的地点。2 指导学生掌握认识岩石特征的方法。3 指导学生了解岩石在生产 生活中的用途。能力 培养学生分析鉴别事物的能力以及动手的能力。情感 态度 价值观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通过老师提供岩石 和实物,学生自行搜集有关岩石变化的资料,...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备课

第二单元单元计划。冯帅。教学内容 1 我们来养蚕2 给蚕宝宝记日记3 我们来抽丝4 养蚕经验交流会。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提出有关养蚕的问题 观察蚕卵和蚁蚕 能够用语言和图画描述蚕卵和蚁蚕 能够对蚁蚕的长度做定量测量,并记录下来。学会养蚕 能够较长时间观察 描述蚕的生长和变化 能够 比较和讨论蚕的整...

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备课

集体备课记录。课时教案。教学过程。一 观察材料,科学猜想。1 出示白开水和食盐 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杯白开水和一汤匙食盐,请看它们有什么不同?学生回答 食盐是白色颗粒状的固体,而白开水是无色透明的液体 假如把食盐放入白开水中,会有什么现象发生?学生回答 盐会不见了,水会变咸了,水位上升等 板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