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四年级数学上册计算一组数据的平均数教案冀教版

发布 2020-09-21 17:43:28 阅读 8705

2019-2024年四年级数学上册计算一组数据的平均数教案冀教。

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掌握求一组数据平均数的方法,并能正确计算一组数据的平均数。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一些统计表,使学生了解统计图表中包含的信息,学会计算平均数的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观察统计表和平均数的计算的学习过程,培养同学们做事仔细认真勤于思考的习惯。教学重点:

计算一组数据的平均数。教学难点: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掌握求一组数据平均数的方法,并能正确计算一组数据的平均数。教学过程:一、教学例1

1.出示例题提供的统计表。

学生观察统计表内容,回答:从表中,你了解到那些信息?(1)可以知道各组队员的身高和体重。(2)两支球队里,张春光最高,是172cm。(3)李斌最矮,是133cm。

4)体重最重的是张春光,是58千克。(5)李斌体重也最轻,只有35千克。2.算一算。

1)红星小学队员的平均身高是多少?银河小学队呢?①学生独立列式计算,教师巡视检查。

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身高总和÷总人数=平均身高)板书:

红星队:(153+138+153+163+165+158+166+168+158)÷9=158(cm)

银河队:(152+172+140+140+154+160+167+161+167)÷9=157(cm)(2)红星小学队员的平均体重是多少?银河小学队呢?

③学生独立列式计算,教师巡视检查。

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体重总和÷总人数=平均体重)板书:

红星队:(47+35+45+54+53+51+56+56+53)÷9=50(千克)银河队:(48+58+40+42+50+56+52+50+45)÷9=49(千克)3.议一议。

1)求出的平均身高是每个队员的什么高吗?某个队员的身高能代表整个球队的平均身高吗?经过交流,学生理解:

平均身高是整支球队身高的平均值,不是每一个队员的身高。某个队员的身高不能代表整支球队的平均身高。

2)求出的平均体重是每个队员的体重吗?某个队员的体重能代表整支球队的平均身高吗?学生同样懂得其中的道理。4.说一说。

1)最重的队员的体重超过本队平均体重多少千克?最轻的队员的体重比本队平均体重轻多少千克?

2)两只球队的平均身高和平均体重有什么关系吗?过程要求:

找一找,算一算。

与同学交流一下,说一说你的看法。二、教学例21.出示例题统计表。

2.学生分别计算两个小组的平均体重。(1)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2)请两位同学上台,分别算出两个小组的平均体重。板书:

第五组同学平均体重:

34+36+42+44+46+50+42)÷7=42(千克)第六小组同学平均体重:

38+34+54+34+35+41+39+45)÷8=40(千克)

3)说一说你的思维过程。

着重弄清:为什么一组要除以“7”,而另一组要除以“8”?3.议一议。

师:这里的42千克,40千克分别表示什么?(1)42千克能代表第五组每个同学的体重吗?(2)第六组每个同学的体重都是40千克吗?三、巩固练习。

完成课本中的“练一练”。1.第1题。

1)学生读题,独立思考,列式计算。(2)说一说你是怎么计算的?

平均每组植树多少棵=总棵树÷总组数。②平均每人植树多少棵=总棵树÷总人数。2.第2题。

学生独立计算,然后与同学交流。3.第3题。

1)认真读题,读懂题中统计表的内容。(2)回答题中的问题。附送:

2019-2024年四年级数学上册计算器1教学反思冀教版。

教学反思。一、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实际出发。

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活动要关注学生的个人知识和直接经验”。在设计教案之前,我对两个班的学生进行了调查,学生都会使用计算器。有的是家长教的,有的是自己拿计算器按按就。

会了,所以用计算器计算对学生来说并不难。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我在本节课中设计了让学生自己介绍计算器的按键及功能,教师做补充的环节,把本节课的重点放在价值与应用上。

二、巧妙安排,体验计算器的好处。

如何让学生体会用计算器的好处,我设计一个数目较大的计算(统计表求合计)。在没有提示的情况下,学生有的用笔算,有的用计算器算,在汇报时对两种方法我都呈现其计算过程。能主动用计算器计算的学生选择计算工具的能力较强,很有成就感;而用竖式累加的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能正确计算也显示了其较强的计算能力。

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和交流,自然发现了用计算器计算的好处──快捷、准确,为今后合理选择计算方法做了有效的铺垫。

三、渗透解决问题的策略。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需要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教师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性,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本节课实践应用的目的是,让学生体会计算方法有口算、笔算、简算、估算、计算器算,根据不同的情况合理选择计算方法。课堂设计较大胆,出示4个情景后让学生任选2个感兴趣的问题在小组内解决。

在没有任何提示的情况下,学生由于刚学完计算器所以很多学生都选用计算器算。在汇报中,当有的学生指出第二题口算更好时,学生们恍然大悟。于是有的学生说第三题可以估算,第一题还可以用简便算法。

体现了计算方法的多样性,渗透了解决问题的策略。

四、反思与教学相结合。

我在学生用计算器和笔算两种方法后,设计了反思内容:请同学们反思在解决这个问题时用哪种计算方法好?为什么?

通过这样的反思使学生体会到计算器的简便准确,同时引导学生会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第二个反思时机是,让学生解决四个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学生刚学完计算器这一计算工具,多数学生都用计算器计算,在反馈时有些学生提出较小的数可以口算,大约花多少钱时可以估算,其他同学也受到启发。接着乘热打铁请学生反思:

通过解决这些问题你对使用计算器有了什么新的认识?学生有的说:在生活中不仅可以用计算器计算,还可以用口算、估算、巧算。

还有的学生说:我认为较大的数用计算器算,较小的数可以口算很快,当生活中不需要准确值时可以估算。学生通过反思收获很大,相信在将来的计算中学生会合理选择计算方法。

四年级数学上册2计算

教师板书 够除 商的位数 被除数的位数 1,不够除 商的位数 被除数的位数 2 这个本领的威力强不强呢?让我们一起来练练吧。快速用手势判断。428 6 商是1位数 753 8 商是两位数 5122 4 商2位。计算完成时,运用被除数和商的位数关系进行简单的判断,判断你计算的商是否合理。商的变化规律。...

四年级数学上册计算训练

班级姓名。一 口算。30 11 2800 40 640 80 24 5 8400 40 40 170 88 22 75 3 90 15 4 125 22 6 40 23 720 36 320 16 510 30 6 52 25 16 200 19 25 3 3200 3 340 20 800 50 ...

四年级上册第一组知识整理

4 我 是怎样一遍又一遍地读那本书?把作者反复读一本书的方式的句子用横线划出来。5 找出能够体现作者读书顺序的词语 首先 然后 还 最后 6 作者的读书方法是概括讲是 一遍又一遍地读 二 最令人开心的是雨天,越是倾盆大雨我越高兴,因为那时我便有充足的理由在书店待下去。就像在屋檐下躲雨,你总不好意思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