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凇》教案。
教材分析:本文是一篇写景的文章,作者以清新明快的语言描绘了吉林雾凇这一自然奇观。在文中不仅能欣赏到清晨及阳光下洁白晶莹、缀满枝头的雾凇奇景,还能领略到夜幕降临时雾凇形成的神奇过程。
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大自然、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学情分析:由于大部分学生不知道雾凇是什么,因此,在学习中,学生无法找到已建构的旧知,这会给教学带来困难。上课时可以借助网络解决这个问题,制作课件,使用大量的雾凇**,以增强学生的直观感知。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抓住关键词来品读文本,体会雾凇的奇特、美丽。3.
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重点难点:
重点:品读文本,感受雾凇壮丽而奇特的景象。难点:理解雾凇的形成条件和形成过程。
第一课时。课时目标:
1.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重点难点: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生字词。难点:品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教学准备:教师:
1.搜集有关雾凇的文字、**、**。
2.制作多**课件。(课件中含有关于雾凇的**和课文中的文字)学生:搜集有关雾凇的文字资料。
教学流程:激趣导入→初读课文,理解生字词→布置作业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
师:上课前,我们先进行智力冲浪。
1.一九二九不出手,__三九四九冰上走)特别是在我国的北方,到了三九严寒时,那可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2.有一座城市每到冬季,气温在零下20摄氏度以下的天数多达六七十天,但令人叫绝的是,穿城而过的江水因带有丰富的热能而奔腾不息。江面不结冰,临寒不冻。
这个城市是……(吉林)正因为如此,人们称吉林是“北国江城”。
3.在这“北国江城”中还有更奇妙的景象呢!让我们一起去瞧一瞧!
(**课件或清晰挂图,配解说)看,整个江城银装素裹,戴玉披银,远远望去如朵朵白云、排排雪浪。仰望松树的枝头,宛如玉菊怒放,雪莲盛开;柳树柔软的枝条变成璀璨的银丝;形态各异的灌木丛,一团团,一簇簇,晶莹夺目,宛如银珊瑚。这是什么?
(雾凇)你会写这两个字吗?
学生若会写,写完后让他说一说怎么记住“凇”的,这是形声字,右边的“松”表音,左边的“冫”表义,是寒冷之意,雾凇只在寒冷的冬天才会形成。学生若不会写“凇”,教师可根据这个字的构字法——形声加以提示)
二、初读课文。
师:请同学们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遇到不理解的词句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积累想一想。(学生自学)
师:下面,老师要检查同学们的自学情况。1.生字、新词。
出示本课生字及下列词语。
音:多音字:模mú(模样)没mò(淹没)mó(模糊)méi(没有)形:
弥漫与迷漫加以区别:弥漫:布满,到处都是。迷漫:形容烟尘、风雪等漫天遍地,茫茫一片。
氏”字下面无点,“夜幕”的“幕”字下面是“巾”。义:
凝结:本课中是指液体遇冷变成固体。
饱和:就是空气中容纳水汽的限度,达到最大限度时,就称为水汽饱和。2.指名读课文,指导学生读好长句。
1)雾凇,俗称树挂,是在严寒季节里,空气中过于饱和的水汽遇冷凝结而成。
雾凇,俗称树挂,是在严寒季节里,空气中/过于饱和的水汽/遇冷凝结而成。
2)从当年12月至第二年2月间,松花江上游丰满水库里的水从发电站排出时,水温约在4摄氏度左右。
从当年12月/至第二年2月间,松花江上游/丰满水库里的水/从发电站排出时,水温约在4摄氏度左右。
3.学生尝试用黑板上的词语说说课文的内容。(所用词数不限,要把话说得正确、通顺)
三、布置作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板书设计:
23雾凇十里长堤寒风吹拂琼枝玉树雾气缭绕弥漫雾气缀满枝头教学反思:
让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
第二课时。课时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了解吉林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
3.抓住关键词句品读文本,体会雾凇的奇特、美丽,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
难点:抓关键词体会雾凇的奇特、美丽,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教学准备:搜集有关雾凇的**资料、**。教学流程;
激情导入→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总结→布置作业教学过程:一、导入。
1.隆冬时节,当北国大地万木萧条的时候,走进吉林市,你会看到一道神奇而美丽的风景,沿着松花江的堤岸望去,松柳凝霜挂雪,戴玉披银,如朵朵**、排排雪浪,十分壮观!当年***主席来此后曾写下这样的词:
寒江雪柳,玉树琼花;吉林树挂,名不虚传!(出示词)
2.齐读。3.你们想看看这美丽的雾凇吗?
4.(****)**后说说你想到了哪些词句。
5.此时此刻,如果你身临其境,你最想做什么?(拍照、摸一摸、对它说话)
二、学习第1自然段1.生自由练读。
2.指名读,说说读完你感受到了什么。3.在这里,雾凇被称为什么?(板书:奇观)4.理解什么是“奇观”?为什么称雾凇为“奇观”?
5.其实这就是课文第l自然段的内容,请你做小导游,配解说词介绍。
这一自然段从色彩、光泽两方面写出了雾凇的美丽动人,最后一个自然段还用一个词写了它的姿态,快速读读,找出是哪个词?(板书:千姿百态)
6.想象一下:你看到了哪些姿态?它们像什么?
出示说话训练:三九严寒,松花江畔的十里长堤上,洁白晶莹的霜花缀满了枝头,它们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吉林雾凇真是千姿百态!
三、学习第2自然段。
师:雾凇如雪般洁白,似银样闪烁,晶莹的霜花“缀满”枝头,奇妙的美景绵延十里,难怪作者要说它是奇观。
1.雾凇能成为闻名全国的奇观,不仅在于它奇特的景象,还在于它奇特的形成过程,默读第2自然段,用书中的一句话说说雾凇是怎样形成的。
2.出示:雾凇,俗称树挂,是在严寒季节里,空气中过于饱和的水汽遇冷凝结而成。
1)这句话告诉我们雾凇的形成需要几个条件?(板书:过于饱和的水汽、遇冷凝结)
2)用课文中的语句说说你对这两个条件的理解。(出示“每当……全都是银松雪柳了”)
饱和的水汽:弥漫、笼罩、淹没遇冷凝结:零下30摄氏度左右(3)雾凇的形成是不是一个奇观?
3.这一自然段不仅写出了雾凇形成的过程,而且写得很美。你最喜欢哪句话?请你把它美美地读一遍。
抓住“渐渐地、慢慢地、轻轻地、最初、逐渐、最后”等词语体会雾凇形成的慢、美。
指导朗读。四、学习第3自然段。
第二天清早,寒风吹拂,雾气缭绕。当你又一次来到松花江畔,瞧!1.出示一组雾凇图。
2.刚才,老师看到同学们的眼神是那样专注,赞叹声不绝于耳,此时此刻,观赏着这千姿百态的琼枝玉树,老师相信你们一定有很多话想对雾凇说。(生交流)
3.作者引用了唐代大诗人岑参的诗句来赞美这瑰丽的奇景。(出示诗句,齐读)
五、总结。1.出示:
这节课,我们不但欣赏了(),而且还了解了()。2.在我们生活的这个地球上:
还有许多自然奇观形成的奥秘人们没有解开,等着你们将来去探索,相信你们也能写出像《雾凇》这么美的文章来。
六、布置作业(任选其一)
1.假如你是一名小导游,面对雾凇景观,你会说些什么?2.
假如你是一名小画家,面对雾凇景观,你会画些什么?3.假如你是一名小作家,面对雾凇景观,你会写些什么?
4.假如你是……,面对雾凇景观,你会……板书设计:
23雾凇。奇观、千姿百态。
形成条件过于饱和的水汽遇冷凝结教学反思:
教学本文时应关注语文的人文性,以情为基础,重视“感”的过程,引领学生欣赏优美文字所描绘的美妙绝伦的画面,让美充溢着课堂。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23雾凇教案2苏教版
23雾凇。教学目标 1 能正确 流利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学会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3 了解雾凇的形成过程,感悟雾凇的奇特美丽,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 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 了解雾凇的形成过程,感悟雾凇的奇特美丽。教具准备 配乐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同学们...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3雾凇苏教版 2
23 雾凇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能读准字音,将课文读通顺。2.说出雾凇是什么样子。3.能说出雾淞形成的原因。4.能背诵课文。教学重点 1.正确 流利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3.了解雾淞形成的原因及雾淞的奇异景象。教学难点 雾凇形成的过程。课时 两课时第一课时。一揭示课...
四年级语文上册23《雾凇》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23.雾凇。一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识记本课10个生字,并能结合 来理解 洁白晶莹 银光闪烁 千姿百态 琼枝玉树 等词语。学会用 渐渐地 慢慢地 轻轻地 口头造句。2.能做到正确 流利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积累文中优美的句段。3.借助课件读懂课文内容,在朗读中品味吉林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