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第一单元导学案

发布 2020-09-18 01:17:28 阅读 6583

第一课在山的那边。

学习目标】知识目标:积累词语与优美的诗句。

能力目标:通过朗读品味揣摩语言,提升对诗歌语言的理解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理解诗歌的基础上,树立人生理想,激发战胜困难的信心。

学习重点】朗读品味揣摩语言,领会全诗所阐述的人生哲理。

学习难点】对“无数座山”的理解。

预习导学】一、学法指津。

1、你们刚刚接触合作讨论的方式,能说对大意就行。即使说的不全面、不深刻也无妨,后面还要引导深入**。

2、a.先给诗句划分朗读节奏。b.再挑选意义重音。

以上两点是学生最基本的朗读方法,掌握了朗读节奏与重音,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诗句意义。可以以几个诗句为例,然后互相讨论、划出节奏及意义重音即可。

3、本文体现语文与生活联系的一个重要方面,要说真话,诉真情。

二、相关链接。

在山的那边》是王家新在2023年写的一首诗,当时他还是一个从边远山区来到大学校园不久的学生。《在山的那边》起源于作者的童年经验,与他童年的挫折经验以及在这种挫折中日渐深沉的感悟和信念有关。诗中对“海”的向往,实际上是经历“文革”的青年一代对人生信念的向往与追求。

三、课前思考。

理解诗中‘‘山’’与‘‘海’’的意思。

四、初读课文。

1、借助工具书在生字词旁作好注音或解释。

2、自由朗读文章,作好读书笔记或旁批。

3、写出下列词语在文中的近义词。

1)梦想2)仍然。

3)引诱4)信心。

5)浸湿6)眨眼间:

4、快速朗读文章,这两节诗应该分别读出什么语气?并说明理由。

5、品味下边诗句中加点的词语(括号里的问题可做参考)。

1)我常伏在窗口痴想(这个词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2)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这是写山的颜色吗?)

3)当我爬上那一座座**着我的山顶。

“山顶”的**力在**?)

4)一次次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枯干”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温馨提示:本题根据诗歌语言凝练的特点,引导**关键词语所蕴含的意义。这种品味,有一定难度,但是品味得好,又很有兴味,能增强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提高欣赏诗歌和其他文学作品的能力。

五、研读课文。

1、全班朗读文章。

2、诗歌前后两节分别写了什么?前后两节的“海”和“山”含义相同吗?

3、“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蕴含着怎样的意味和感情?

4、你从诗歌中得到了怎样的人生启示?

六、创读延伸。

1、诗歌除字面上的意思外,往往还有深层含义,**一下,除了诗中的“海”与“山”,你平时在读书时还有哪些字词蕴含着什么意思?说出来与同学们分享,好吗?

2、以“我终于见到了大海”为题,写一段话,把自己的体会和收获表达成文字。

3、你心中的希望是什么?你是如何追求希望的?

每课一典】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说明】语出《周易·乾》意指奋发图强。

原文】“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解释】自强:自己努力向上;息:停止。自觉地努力向上,永不松懈。

学习得失】

一、 收获。

二、 不足。

三、 解决方法。

分层检测】一、字词过关。

1、字音、字形。

痴想隐秘凝成**

喧腾漫湿一瞬间

2、词义。隐秘痴想一瞬间:

喧腾**:

二、阅读品味。

a]课内阅读。

读诗歌第二节,回答下面问题。

1、解释加点词语的含义。

1)一座座表明了。

2)一次次表明了。

2、根据上文意思说一说要想实现理想应具备怎样的精神?

b]类文品读。

山高路远(汪国真)

呼喊是爆发的沉默,沉默是无声的召唤,不论激越,还是宁静。我祈求,只要不是平淡,如果远方呼喊我,我就走向远方;如果大山召唤我,我就走向大山,双脚磨破,干脆再让夕阳涂抹小路,双手划烂,索性就让荆棘变成杜鹃。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

1、给加点的字注音。

祈求涂抹荆棘( )

2、请你从本诗中找出与“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中“喧腾”意思相近的词语。

3、“双脚磨破/干脆再让夕阳涂抹小路双手划烂/索性就让荆棘变成杜鹃”可以感受到诗人一种怎样的精神?

4、请找出揭示本诗主旨的句子,并说说你的理解。

第二课走一步,再走一步。

学习目标】知识目标:积累文中词汇,找出记叙要素。

能力目标:思考“走一步,再走一步”的含义,学习从平凡的生活中感悟生活哲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文中所蕴含的生活哲理,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

学习重点】理解“走一步,再走一步”的含义,理解以小见大的写法。

学习难点】理解以小见大的写法。

预习导学】一、学法指津。

1、抓住文章的标题,本文的标题本身就暗含哲理,可以使人联想到文章的主旨。

2、解读事件,这篇文章所表达的哲理是通过小时侯的一件事情表达出来的,抓住事件就能很好地理解文章所包含的哲理。

3、抓住文章的结尾,作者在文章的结尾直接点明了他的人生感悟。

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会质疑,小组**,尽可能表达自己的所知、所想、所思、所疑、所获,养成自主地思考、分析、讨论的习惯,从而解决问题。

二、相关链接。

走一步,再走一步》是美国作家莫顿·享特65岁那年写的回忆8岁时爬悬崖的一次经历。小时候跟别的孩子不一样,他体弱多病,和五个小男孩一起爬悬崖,他好不容易爬到一处岩石架,爬了1/3高度,再也上不去,要下也下不去,陷入可怕的两难境地。后来照父亲说的,一小步,一小步下来,终于脱险了。

作者把这一经验推而广之,成为人生的富贵财富,成为战胜一切艰难的法宝。

三、课前思考。

1、本文的感情基调是?

2、学习了这篇文章后,你有什么启示?

四、初读课文。

1、借助工具书在生字词旁作好注音或解释。

2、全班同学认真阅读文章,自由朗读文章,作好读书笔记或旁批。并回答下列问题。

1)概括事件的六要素。

a、故事发生在美国的哪座城市?什么时间?

b、爬悬崖的一共有几个孩子?有名字的有哪两个?

c、请概括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起因: 经过:

结果。3、用50字左右复述课文内容。

五、研读文章,回答下列问题。

1、从课文内容看,题目“走一步,再走一步”是什么意思?

2、为什么“我觉得自己有一种巨大的成就感”?

3、文中第。

二、第三部分的两个“啜泣”(14段和22段中)是否一样?

4、“永远忘不了的经验”指什么?

温馨提示:解读事件,这篇文章所表达的哲理是通过小时侯的一小件事情表达出来的,抓住小事件就能很好地理解文章所包含的深刻哲理。

六、创读延伸。

1、“以小见大”这种写作手法在父爱、母爱中经常使用,你还能从哪些文章中品味到此类内容,请说说。

2、我究竟在“战胜困难,战胜自我”时学到了哪些经验?

3、比较阅读:大家在学习了《在山的那边》、《走一步,再走一步》两篇课文,给你留下什么思索呢?你觉得它们有什么共同之处?

每课一典】 穷则思变。

说明】:语出《易·系辞下》。原指事物到了尽头就要发生变化。现指在穷困艰难的时候,就要想办法改变现状。

原文】:“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解释】穷:尽,事物行不通。通则久:变通了才能维持长久。

学习得失】

四、 收获。

五、 不足。

六、 解决方法。

分层检测】一、字词过关。

1、选择题。

1、以下带点的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训诫(jiè) 耸立(sǒng) 迂回(xū)

b、啜泣(zhuì) 纳罕(hǎn) 嶙峋(lín xún)

c、屹立(yì) 屡次(lěi) 头昏目眩(xuàn)

d、萧瑟(sè) 头颅(lú) 小心翼翼(yì)

2、下列词语或带点的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训诫:告诫、教导嶙峋:形容人很瘦 b、头昏目眩:眼睛昏乱小心翼翼:翅膀 c、啜泣:哭泣纳罕:惊奇、诧异 d、迂回:迂腐凝视:长久地望着

3、以下句子中属于描写人物内心活动的一项是( )

a、那是费城七月里一个闷热的日子。

b、“我下不去!”我哭着说,“我会掉下去,我会摔死的!”

c、暮色苍茫,天上出现了星星,悬崖下面的大地越来越暗。

d、我绝对没法爬下去,我会滑倒摔死的。

4、下面各句中都有一个错别字,请在这个字下面划横线,并在括号内写出正确的字。

1)当我感到前途茫茫而恢心丧气时,我提醒自己。

2)我听见有人辍泣,正纳罕那是谁,结果发现原来是我自己。

3)我惊奇而自毫地回头看看,自己所走过的路程是多么漫长。

4)暮色仓茫,天上出现了星星,悬崖下面的大地越来越暗。

5、“凝视”是聚精会神地看的意思,请你再举出至少6个表示“看”的意思的词语,能多举更好。

七年级上第一单元生物导学案

百花教育课题 人类的起源和由来。课时 第 2 周第 1 课时学科 生物年级 初一主备 李莉芬领导签字 学习目标 1 能说出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人类是在于自然界环境的斗争中逐步进化来的。3,认同人类起源于发展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人类应当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科学是不断发展的观点。学习任务一 自主 1 熟...

语文版七年级上第一单元复习导学案

七年级语文导学案。教材信息 课题 第一单元复习。课型课时总课时。教师信息 主备人实施人实施时间。学生信息 班级 姓名所属小组编号 第一课时。一 课文内容梳理。1 忆读书 全文为总 分 总结构,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 读书好。这一部分写了四个方面的内容。生动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能激发人的各种感情,让...

七年级第一单元导学案

课题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学习目标 1 认识生物,了解生物圈。2 学法指导 如何更加有效的自学。预习案 1.独立复习七年级第一单元内容,用圈点勾画法在书 知识点 上作出评注,标出自己有质疑的问题 2.对子讨论 交流,标出有质疑的问题 3.汇总组内有质疑的问题,教师重点讲解。第一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