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
1.著名历史学家许倬云把战国时期某思想家的思想称之为“相对论”。该思想家及其思想最有可能是a.孔子的“中庸论”c.庄子的“齐物论”
b.墨子的“交相利论”d.荀子的“天行有常论”
2.有先秦思想家认为,“君上之于民也,有难则用其死,安平则尽其力”。据此可知这位思想家强调。
a.君主无为而治b.强化血缘等级c.推行礼乐仁政d.实行严刑峻法3.
易·贲卦·彖传》:“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
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尚书·周书·泰誓上》:
“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方物之灵。”《道德经》第二十五章:“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
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上述材料共同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a.民本思想b.天人感应c.人文精神d.唯物主义。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获取有效信息,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材料关键信息“文明以止,人文也”、“惟人,方物之灵”、“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等,结合所学知识,解读题干材料,不难知道材料的核心意思,即都强调了人的作用,重视人的地位和价值,凸显出人文精神,故本题正确答案选c。其余abd三项均不正确。
4.古代中国某位思想家说:“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下列言论与之有相通之处的是a.“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第1页。b.“天为君而覆露之,地为臣而持载之”c.“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d.“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
材料是庄子的言论,意思大致可理解为:桂树皮芳香可以食用,因而遭到砍伐,树漆因为可以派上用场,所以遭受刀斧割裂。人们都知道有用的用处,却不懂得无用的更大用处。
就是说人们通常都看到了有用的东西,但这些所谓有用的东西最后都沦为被宰割被使用的下场,真正“无用”的东西反而乐得清闲、逍遥自得。这体现了辩证思想。a是荀子的性恶论;b是董仲舒论述君臣关系的言论;c王阳明的心学思想;d是老子的言论,意思大致是:
把好东西用一个容器装着,但好东西有扩散的趋势,不如放它走吧。不断地加高容器,加大容器,也无法阻止好东西往外跑,终究容器会损坏。也体现了辩证思想。
所以选d。
5.《汉书艺文志》载:“□者流,游文于六经之中,留意于仁义之际;□□者流,清虚以自守,卑弱以自持;□□者流,信赏必罚,以辅礼制;□□者流,茅屋采椽,是以贵俭,养三老五更,是以兼爱。
”依次填入上述方框的流派是。
a.道家、法家、墨家、儒家b.儒家、道家、法家、墨家c.墨家、儒家、道家、法家d.法家、儒家、墨家、道家6.孔子在教育方面的贡献是()①克己复礼③兴办私学。
提出“有教无类”
打破奴隶主贵族对教育的垄断局面。
c.①③d.②③
a.①②b.②③
7.孔子以爱人之心协调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的主张是()a.克己复礼,贵贱有序c.存天理,灭人欲。
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d.兼爱、非攻。
8.孔子“仁”的思想在先秦时的进步意义在于()
a.满足农民阶级反抗封建统治的需要b.成为各国变法的理论依据c.抑制统治者的**。
d.有利于结束诸侯争霸的局面。
9.“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这是()派别的思想。
第2页。a.道家b.法家c.儒家d.墨家。
10.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提出的“百家争鸣”与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从争论内容上讲最主要的不同点是()
a.前者侧重于文学艺术,后者侧重于政治主张。
b.前者侧重于科学研究的自由争论和发展,后者侧重于文学艺术c.前者侧重于政治运动,后者侧重于思想文化。
d.前者侧重于科学研究的自由争论和发展,后者侧重于政治主张。
11.据说,孔子曾向一位智者请教“救世”之道,智者却一言不发,以一手指天,一手指地,然后席地而眠。孔子若有所悟,作揖告辞。
你认为孔子请教的这位智者最有可能代表哪个流派?a.道家。
b.墨家c.法家。
d.阴阳五行家。
12.“天子爱天下,诸侯爱境内,大夫爱官职,士爱其家,过其所爱曰侵。”该思想属于a.
孔子的“克己复礼”b.孟子的“民贵君轻”c.墨子的“兼爱非攻”d.
老子的“无为而治”
13.普罗塔戈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宋明理学家提出“‘心’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他们共同强调的是ks5u
a.人的主观感受的重要性b.以人为中心的世界观c.知行合一的认识论d.人的客观存在的重要性。
14.荀子的政治思想是在人性恶的认识基础上建立的。他认为:
人生而有各种欲望,性好利,因此人性恶;所以要改造人性,通过自我改造和社会改造,人皆可以为尧舜;社会改造在于强化礼法。这说明当时。
a.出现思想学说相互融合的现象b.荀子在继承儒家思想基础上开创了法家学派c.儒法并用逐渐成为统治者的治国思想d.儒家学派与法家学派之间结成了利益同盟。
二、非选择题15.
第3页。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在历史的演进中不断被赋予新的使命。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恭、宽、信、敏、惠……惠则足以使人。”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论语》材料二。
听众人议以治国,国危无日矣。何以知其然也?老聃贵柔,孔子贵仁,墨翟贵廉,关尹贵清……有金鼓,所以一耳也;同法令,所以一心也;智者不得巧,愚者不得拙,所以一众也;勇者。
不得先,惧者不得后,所以一力也。故一则治,异则乱;一则安,异则危。——吕氏春秋》材料三。
董仲舒向汉武帝建议说:“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无)以持一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
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汉书·董仲舒传》材料四。
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予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李贽《焚书卷》
1)根据材料一,指出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
2)根据材料。
二、材料三,说明从春秋战国到秦汉中国古代思想界的主要发展趋势。分析推动这一趋势的历史因素有哪些。
3)根据材料四,指出李贽对儒家思想的态度。这反映了怎样的时代特征?16.
对于人类姓氏的研究是人们寻根问祖的一条重要途径,对于姓氏文化的探秘是对社会心理、民族素质发展趋向研究的不可忽视的方面。阅读下列两则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第4页。材料一。
孔姓族属历经千年,繁衍日盛,元朝孔氏第54代衍圣公孔思晦始用辈字,并定第55代为“克”,明太祖朱元璋先后赐给孔氏十字作为行辈字,从56代起排,此后孔氏族人不准随便取名。从明初至2024年订定的行辈共计50字50辈,依次为:希言公彦承、弘闻贞尚胤、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建道敦安定、懋修肇彝常、裕文焕景瑞、永锡世绪昌。
材料二。
罗斯福家族在美国有超过300年的历史,其历代名人有:艾萨克罗斯福、西奥多罗斯福、富兰克林d罗斯福、艾略特罗斯福、小富兰克林d罗斯福、苏珊罗斯福。
问题:对比材料。
一、二,提取两项关于中西方姓氏文化差异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试卷答案。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中“君上之于民也”说明君主集权,“有难则用其死,安平则尽其力”说明对人民统治的严苛,属于法家思想,故d项正确。
a属于道家思想;b材料中没有提及;c属于儒家思想。均不符合题意。、【试题考点】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法家思想)
第5页。15.(1)“仁”“礼”。
2)趋势:由百家争鸣到思想统一。原因:国家统一,**主义**集权制度的确立;汉武帝为强化君主****集权实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3)态度:李贽反对迷信孔子,认为不应以儒家思想作为衡量是非的标准。时代特征:封建制度日趋衰落,商品经济发展,早期民主启蒙思想产生。试题解析:
1)本题主要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旨在考查正确解读材料的能力。由材料一中的信息“克己复礼为仁”即可得出“仁”、“礼”的结论。
本题主要考查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旨在考查正确解读材料并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第一小问“发展趋势”由材料二中的信息“一则治,异则乱”、“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即可得出“由百家争鸣到思想统一”的结论;第二小问“历史因素”可从**主义**集权体制的形成、“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的实施等角度思考作答。
3)本题主要考查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旨在考查正确解读材料并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第一小问“态度”由材料四中的信息“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即可得出“反对迷信孔子,认为不应以儒家思想作为衡量是非的标准”的结论;第二小问“时代特征”可从封建制度逐渐衰落、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早期启蒙思想的形成等角度思考作答。16.
考点:中西方思想文化比较.分析:
本题解答的关键是从两项差异入手,结合中国的儒家思想和西方的人文主义进行思考.解答:
从材料“孔姓族属”“罗斯福家族,”“艾萨克罗斯福、西奥多罗斯福、富兰克林d罗斯福”可得出:汉民族先姓后名,“重姓轻名”;英语国家先名后姓,“重名轻姓”;从材料“富兰克林d罗斯福,小富兰克林d罗斯福”“明太祖朱元璋先后赐给孔氏十字作为行辈字,从56代起排,此后孔氏族人不准随便取”可得出差异二:
中国排字论辈,代际分明;而西方国家代际之间有重名现象,代际差别不大.答案:
差异一:姓与名顺序的差异.汉民族先姓后名,“重姓轻名”;英语国家先名后姓,“重名轻。
第6页。姓”.
中国深受宗法制的影响,姓氏是维系血缘的**纽带,个人是宗族和家庭的从属,重视宗族利益;而西方国家深受**教和人文主义思想(自由、平等)的影响,突出个人的地位.差异二:家族内部不同代际之间名字的差异.中国排字论辈,代际分明;而西方国家代际之间有重名现象,代际差别不大.
中国深受儒家思想和宗法制度影响,名字象征着特殊的身份和地位,因此要体现“贵贱有序,等级分明”观念.西方国家深受西方**教和人文主义思想影响,名字只是一种个体的符号,因此彰显自由、平等的观念.
第7页。
高二历史必修三专题八第一课学案
代表作。唐璜 讽刺现代社会积弊 的百科全书 恰尔德 哈罗德游记 自传色彩长篇叙事诗 西风颂 解放的普罗米修斯 致云雀 秋天颂 夜莺颂 巴黎圣母院 悲惨世界 叶甫盖尼 奥涅金 上尉的女儿 致恰达耶夫 西里西亚的纺织工人 德国 一个冬天的童话 2012 2013 学年高二历史必修三学案编号 08 25 ...
高二历史必修三专题六第一课学案
2012 2013 学年高二历史必修三学案编号 08 17 使用时间 2012 年 10 月 23 日。专题六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第一课蒙昧中的觉醒。编写 张娜审核人 审批人 温馨提示 1 请用 20 分钟左右完成,深入思考,规范书写。2 分层完成,a 层全部完成并梳理知识结构,b 层全部完成,...
高二历史必修三专题四第一课学案
2012 2013 学年高二历史必修三学案编号 08 11 使用时间 2012 年 10 月 10 日。专题四 20 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第一课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编写 张娜审核人 审批人 温馨提示 1 请用 20 分钟左右完成,深入思考,规范书写。2 分层完成,a 层全部完成并梳理知识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