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说教材。
反比例的意义》是新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42页例3的内容。本节课的内容是在教学了成正比例的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前面“比例”知识的深化,是后面学习“用它解决一些简单正、反比例的实际问题”的基础,它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是小学阶段比例初步知识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为此,教学时先复习一些基本的数量关系,使知识间发生迁移,在此基础上探求新知,最后深化新知。
说教学目标。
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结合小学数学教材编排意图,基于此,我确立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理解反比例关系的意义,能根据反比例的意义正确判断两种量是否成反比例。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归纳、总结和概括的能力。
情感与态度目标:在教学中渗透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和相互转化的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二、说教学重、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正确理解反比例的意义。
教学难点:掌握反比例的特征,能够正确判断反比例关系。
三、说教学理念。
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上,首先通过对正比例的复习,直接导入新课教学,揭示课题(成反比例的量),例3的学习,引导学生观察表中的三种量中的变化规律,通过学生讨论交流、自主**在教师的引导概括出反比例的意义,然后进一步抽象概括反比例关系式:xy=k(一定),接着运用反比例的知识,判断两种量是不是成反比例的量,然后让学生自己举例说说生活中的反比例,进一步加深对反比例关系的认识。
四、说教法、学法。
教学时充分相信学生、尊重学生,改变传统的填压式教学模式,把学生由被动听转化为主动学,放手让他们主动去探索出新知识,最大限度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主动性。从而使学生学到**新知的方法,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采用引探法,引导学生自主**,培养他们利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成正比例的量有什么特征?
2、在生活中两个相关联的量不仅能形成正比例关系,而且还能形成另外一种特征,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数量关系的另一种特征,成反比例的量。
二)**新知。
1、我们先来看一个实验。
高度 (厘米)30 20 15 10 5
底面积(平方厘米)10 15 20 30 60
体积(立方厘米)
提问:从中你发现了什么?本题与教材第39页例1有什么不同?
2)学生讨论交流。
3)引导学生回答:表中的两个量是高度和底面积。
高度扩大,底面积反而缩小;高度缩小,底面积反而扩大。
每两个相对应的数的乘积都是300.
4)计算后你又发现了什么?
每两个相对应的数的乘积都是300,乘积一定。
小结:那我们就说水的高度和体积成反比例关系,水的高度和体积是成反比例的量。
教师提问:高底面积和体积,怎样用式子表示他们的关系?(板书:高×底面积=体积)
5)如果用字母x和y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他们的积一定,反比例关系可以用一个什么样的式子表示?(板书:x×y=k)
小结:通过上面的学习,你认为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反比例,关键是什么?
6)、比较归纳正反比例的异同点。
设计意图:比较思想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十分普遍的数学思想方法,比较是把事物的个别属性加以分析,综合而后肯定它们之间的同异,从而得出必定规律的数学思想方法。《成反比例的量》是继《成正比例的量》一课后学习的内容,两节课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有相似之处,比较合实用比较法。
在学习本课的过程中,学生对于相似的内容,可以从知识的差别中找到同一,也可以从同一中找出差别。帮忙学生把新知识深化拓展。
三)巩固练习。
1、生活中,哪些相关联的量成反比例关系,举例说一说。
2、判断下面每题中的两个量是不是成反比例,并说明理由。
1)路程一定,速度和时间。
2)小明从家到学校,每分走的速度和所需时间。
3)平行四边形面积一定,底和高。
4)小林做10道数学题,已做的题和没有做的题。
5)小明拿一些钱买铅笔,单价和购买的数量。
3、完成第43页做一做。
四)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揭示课题)你有什么收获?在计算时你要提示大家注意什么?你对今天的学习还有什么疑问吗?
六年级数学下《反比例的意义》
1.使学生理解反比例的意义,掌握成反比例的变化规律,并能初步运用。2.能正确判断成正反比例的量,为解答正反比例应用题打下基础。教学重点和难点。理解反比例的意义,掌握两种相关联的量变化规律。教学过程设计 一 复习准备1.出示幻灯 一种练习本的数量和总页数如下表 师 请回答下列问题。1 表中哪个量是固定...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反比例的意义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 反比例的意义。教学内容 p42 43,例4 例5 例6反比例的意义。教学目的 1 认识反比例关系的意义,理解掌握反比例量的变化规律及其特征,能正确判断或不成反比例关系。2 掌握判断成不成反比例关系的方法,培养学生判断 推理能力。教学过程 一 新课导入 学具操作 按要求拿小棒 共24...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教案
教学过程 一 复习 判断 下面每组中的两个量成什么关系?1 单价一定,数量和总价。2 路程一定,速度和时间。3 正方形的边长和它的面积。4 时间一定,工效和工作总量。二 新知 1 出示课题 2 教学补充例题。出示表1表2 分组讨论 交流 说一说怎样想的,同时填空。引导学生讨论回答。总结路程 速度 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