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圆柱的认识》说课稿

发布 2020-08-22 06:41:28 阅读 7435

《圆柱的认识》说课稿。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你们好:

一、说教材。

(一)今天我讲的这节课是冀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圆柱和圆柱的侧面积》,这是一节几何知识的课,它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立体图形。主要内容包括:圆柱的特征、圆柱各部分的名称、圆柱侧面展开图及侧面积的计算。

教学这部分内容有利于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进一步学习圆柱的表面积、体积和解决问题打基础。

(二)依据新课标理念我确定了三个教学目标:

1、认识圆柱的特征,理解圆柱的侧面积的含义。

2、通过操作独立推导并掌握求圆柱的侧面积的方法,并能运用到实际中解决问题。

3、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愿意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想法,获得学习的愉快体验。

学具准备:带商标纸的圆柱体、剪刀、直尺。

二、说教学重点、难点。

圆柱侧面展开图的多样性,并能将展开图与圆柱体的各部分建立联系,推导出圆柱侧面积的计算公式。

三、说教法。

“师之教,贵在得法。”本课我采用“激趣-操作-发展”的教学模式,将课堂向学生开放,大胆让学生探索知识形成的过程,鼓励学生去思考、合作、操作、发现、讨论、实践。这样可以让学生真正对圆柱得以认识。

四、说教学过程。

在教学设计这一环节,我本着既要关注学生知识技能的培养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的教学思想,对本课我精心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一)第一个环节: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首先让学生拿出自己带来的物品向同学们介绍它的形状,然后利用课件让同学们在几种不同立体图形中找出圆柱体,最后又让同学们说出了一些在日常生活中见到的圆柱,趁这个机会导入课题:今天这节课我们进一步研究圆柱。课题:

圆柱和圆柱的侧面积。

二)接下来进入第二个环节:自主学习、初步认识。

我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圆柱,通过摸一摸,比一比,说一说,唤起学生对圆柱的已有知识经验,体会圆柱和长方体、正方体的不同,通过学生的语言,描述出圆柱各部分的特征:

两个完全相同的圆面是圆柱的底面,周围是个曲面,叫做圆柱的侧面,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是圆柱的高。

在这个环节中,学生对圆柱有了初步认识,具体感知,了解圆柱各部分的特征。

(三)接下来是动手操作、**圆柱的侧面积计算方法。

这是重要的一个环节,首先我让学生把自己准备的圆柱的商标纸“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展开,操作时带着两个问题①观察展开的图形各部分与圆柱有什么关系?②展开图形面积与圆柱侧面积有什么关系?操作完之后,可能会出现两种可能,让学生自己总结出:

(1)沿着圆柱的一条高剪开,展开是一个长方形,长方形的面积就是圆柱的侧面积,长方形的长就是圆柱的底面周长,长方形的高就是圆柱的高。

长方形的面积=圆柱的侧面积。

即:长×宽=底面周长×高。

所以: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2)斜着剪开。展开后是一个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的面积就是圆柱的侧面积,平行四边形的底就是圆柱的底面周长,平行四边形的高就是圆柱的高。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圆柱的侧面积。

即:底×高=底面周长×高。

所以: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接下来老师对同学们的总结给以肯定得出圆柱的侧面积的计算方法:

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为了证实这节课的收获,我让同学们独立完成了课本第24页“做一做”的第题,再次巩固了本课所学内容,在这之后我还安排了课后作业,鼓励学生走向生活,发现问题,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个人认为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去探索新知识这点做的比较成功,达到了我的预期目标,完成了教学任务,但是,一定还会存在一些美中不足的问题,希望各位领导、各位老师给予指正,为我今后的教学奠定基础。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

冀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的认识》教案

圆柱的认识教案。教学内容 冀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 圆柱的认识。教学目标 1 帮助学生建立圆柱的正确表象,知道圆柱各部分的名称,在操作活动中探索圆柱的特征。2 通过观察 想象 操作 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3 引导学生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关注生活中的...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的认识》教学反思

圆柱的认识教学反思。一 以活动为基础。数学课程标准 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教学的 知识技能目标 的同时,提出了数学教学的 过程性目标 并且通过 经历 感受 体验 体会 探索 三个层次的目标要求,阐述了 圆柱的认识 圆柱的认识教学反思。一 以活动为基础。数学课程标准 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教学的 知识...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的认识》教学反思

优选精品文档欢迎 使用。圆柱的认识教学反思。一 以活动为基础。数学课程标准 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教学的 知识技能目标 的同时,提出了数学教学的 过程性目标 并且通过 经历 感受 体验 体会 探索 三个层次的目标要求,阐述了 过程性目标 的具体内涵。这表明,小学数学教学不但要完成向学生传授知识 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