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井冈翠竹

发布 2020-08-19 11:14:28 阅读 4096

井冈翠竹。

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理解“摇撼、殷切、血雨腥风”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结合时代背景感受井冈翠竹的精神,理解井冈翠竹的象征意义。3.体会本文的语言,初步领悟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不同的表达方式。

教学重点】结合时代背景感受井冈翠竹的精神,理解井冈翠竹的象征意义。

教学难点】体会本文的语言,初步领悟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不同的表达方式。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井冈翠竹吗?它做过**杀伤敌人,做过竹筒盛饭,做过红军的扁担挑着中国革命从井冈山走到延安,走到北京。新中国成立后,竹子又被派上了建设社会主义的新用场。

1.简单介绍井冈山毛竹的生长情况。2.出示课题:井冈翠竹(1)解释课题:翠,绿的意思。(2)介绍作者:袁鹰。

3)启发:为什么说“井冈山五百里林海里,最使人难忘的是毛竹”?(二)检测预习,了解学情1.检查读音:

1)教师出示生字:匪、硝、锁、粮、腥、茨、殷。(2)学生认读并组词。

3)教师重点强调:“殷”的读音。2.检查朗读。

1)学生自由练习通读课文,教师深入学生了解学情。(2)学生把自己认为不容易读通的句子再给大家读一读。(三)整体感知课文。

1.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2.反馈交流。想想课文讲了什么?3.全文共分为几部分?

四)学生阅读课文,理清结构,找出线索要求思考:

1.结合读中提示,理清全文结构,写作顺序,并思考提示中有关问题。

2.全文结构及顺序:由竹子外形写到功绩,先总后分,结尾总结点题。写竹之外形,按远近顺序,写竹之功绩,按过去到现在的时间顺序写。找出线索:竹之功绩。

3.具体写竹子时,作者分别联想到些什么?4.划出使用精彩的动词,思考其好处。(五)质疑问难。

1.引导学生从内容到写法等方面给课文提出问题。

2.教师小结:为什么说“井冈山的竹子是革命的竹子”?为什么说“井冈山的竹子是英雄的井冈山的象征”?

作业布置】继续读课文思考:为什么说“井冈山的竹子是革命的竹子”?为什么说“井冈山的竹子是英雄的井冈山的象征”?

第二课时】一)复习检测1.听写词语。

郁郁苍苍、重重叠叠、魂飞魄散、亭亭玉立、坚贞不屈、意气风发2.说一说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二)品读感悟,**交流1.井冈山的毛竹是怎样的?(1)学生谈感受。

2)引导学生体会“远处”“近处”“有的……好似……”等词语在本句中的表达效果。(3)指导朗读,引导背诵。

2.为什么说“井冈山的竹子是革命的竹子”?

1)静心默读课文3~9自然段,想想井冈山竹子的革命功绩表现在哪些方面?(2)用横线勾画出描写竹子用途的句子。用曲线画出作者使用修辞手法的句子,并在旁边标明修辞手法。

3)教师引导学生汇报交流,重点理解下列句子:

a.出示:“你看那毛竹做的扁担,多么坚韧,多么结实,再重的担子也能挑得起。”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也可以借助手中资料理解。

b.出示:“血雨腥风,毛竹青了又黄,黄了又青,不向残暴低头,不向敌人弯腰;竹叶烧了还有竹枝;竹枝断了,还有竹鞭,还有深埋地下的竹根。”

教师引导学生体会井冈山的毛竹在革命年代里所起到的作用,体会作者对毛竹的赞美之情。

c.出示:“这些青翠的竹子,沿着细长的滑道,穿云钻雾,呼啸而来。它们滑下溪水,转入大河,流进赣江,挤上火车,走上迢迢的征途。”

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课后加点词语体会句子在表达方面的特点。

4)引导学生体会:井冈山人民对中国革命的不懈地无私地贡献及其精神对中国革命深远的影响。

三)总结提升,情感升华。

4.说说井冈翠竹为什么使人难忘,作者歌颂的只是翠竹吗?

作业布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长春版 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追随梦想

11 1追随梦想。一 教学目标 1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要勇于坚持自己的梦想。2 学会 兹 募 筹 惭 4个要求会写的字。3 学习围绕主题组织材料的方法,能抓住重点词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4.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二 基础知识 兹今兹来兹兹事体大募募捐募集招募筹筹划筹办一筹莫展惭惭愧惭色自惭形秽。三...

长春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集体备课教案讨论

课题。蛇肚子里的象。主备人使用人。备课时间使用时间。认识2个生字,学会3个生字。知识与能力。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几处对比描写的作用。情感态度价。懂得要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值观。教学重点难点。1.体会作者内心的情感。2.体会孩子和大人的思考为什么会不同。教具学具课件。课时...

整理长春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总复习教案

教学目标 1 掌握本册的生字新词,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字 词义。2 能背诵要求背诵的课文,能把握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3 注意语言的积累。初步养成积累语言的习惯。读读背背,要求能理解并背诵。掌握一些常用句式。4 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和语文实践能力。5 能写简单的记实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