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地方课程传统文化《诗词诵读》教案教学设计

发布 2020-08-18 00:53:28 阅读 6111

六年级上册地方课程传统文化《诗词诵读》教案教学设计。

第二单元诗词诵读(一)

第4课古诗两首。

《登高》1、题解。

杜甫诗以律诗见长,《登高》便成了杜甫的一篇最有名的七言律诗。此诗是作者在代宗大历二年(767)九月重阳节登高时所作。当时杜甫身居夔州,已经五十六岁,长期颠沛流离的生活,加之心情抑郁忧愤,致使诗人身患重病。

重阳登高无心游赏,触景伤怀,抒发了自己的内心的感慨。

2、学生自读感悟。

自读全诗。根据注脚,解读诗歌的内容与结构。

(前四句写登高见闻,重在写景,以天、风、沙、渚、猿啸、鸟飞、落木、江水构图;后四句依景抒情,写诗人长年飘泊、老病孤愁、忧国伤时的感情。)思考情景间的联系。

感悟沉郁顿挫的美学风格。

——师生讨论:前四句所绘的秋景图是一幅什么样的图画,溶铸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是一幅凄凉的秋景图。诗人登上高处,峡中不断传来“高猿长啸”之声,使顿生悲情;接着仰望茫无边际、萧萧而下的木叶,俯视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一种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自然而生,尤其是“无边、不尽”,透出其沉郁悲凉,不仅写出了空间的广漠,更强调无处不含悲秋之气。)

——师生讨论:后四句的所思所感,是如何内化为整个民族的苦难与艰辛的?

(第三联从时空着笔。由异乡飘泊到贫病残生,“万里、百年”呼应上联的“无边、不尽”,使悲秋具体而沉痛。第四联从白发日多写到护病断饮,使人联想到潦倒不堪的根源是时世的艰难。

这样,诗人忧国伤时的情操,便跃然纸上。)

鉴赏对仗工整的形式美。

——请同学以诗中的某一联为例,研讨对仗工整的形式美。

(例句:首联不仅上下两句对,而且还有句中对,上句天对风,高对急;下句沙对渚,白对清,对仗极其工整。仔细玩味,“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

”全诗八句皆对,显出工整有致的形式美。)

3、译诗。

六年级上册地方课程传统文化

六年级上册地方课程传统文化 诗词诵读 教案 登高 1 题解。杜甫诗以律诗见长,登高 便成了杜甫的一篇最有名的七言律诗。此诗是作者在代宗大历二年 767 九月重阳节登高时所作。当时杜甫身居夔州,已经五十六岁,长期颠沛流离的生活,加之心情抑郁忧愤,致使诗人身患重病。重阳登高无心游赏,触景伤怀,抒发了自己...

六年级上册地方课程传统文化《乐舞》教案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六年级上册地方课程传统文化 乐舞 教案教学设计第9课乐舞。中国有着悠久和灿烂的舞蹈历史和文化,对于中国舞蹈的历史而言,不论在历史文物,文字史料到戏曲的中国古典舞具体表演形式中,都有大量的记载和遗存,在中国舞蹈史书中就系统地论述了从原始舞蹈 舞 的起源,到历代舞蹈的表演形式 舞目 功能 ...

一年级地方课程传统文化教案

一年级地方课程 传统文化 教案。第一课 笠翁对韵 节选一 教学目标 1.喜欢经典文章,感受传统文化的精髓。2.掌握经典诵读的方法,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读课文。3.基本了解诵读内容,提高语文素养。一 导入。今天我们要学习 笠翁对韵 作者是清代文人李渔。知道 笠翁对韵 作何解释吗?翁 就是李渔自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