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发布 2020-08-16 17:36:28 阅读 8338

2016—2017学年六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测试质量分析。

一、试题分析:

这次试卷由江陵县教研室统一命题,分为三个板块:积累与运用 、阅读与思考、观察与习作。全卷各个部分比例适当,知识覆盖广,题型多样,内容丰富,题型开放,举一反三,难易适中。

内容结构,稳中求变,稳中求新。与往年的试卷相比,这次的试卷带有明显的延续性、继承性和创新性。着力引导教师在教学中打牢“双基”。

主要体现了“五重”:即重习惯——学生答题细心、重基础——基础是根基、重积累——厚积才能薄发、重运用——学以致用、重发展——留给学生阅读思考、习作创作的空间。既注重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又引导学生养成良好习惯,达到检测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

总之,这份试卷具有综合性、基础性、思考性、开放性。尊重学生,体现生本理念,不仅较好地考查了学生的语文素养,有效的促进了学生的发展。为老师今后的教学起到很好的导向作用。

二、基本情况:

表一:班级整体得分情况:

表二:班级分数段情况(48人)

三、根据各题答题情况暴露的主要问题:

第一大题积累与运用:

本题共有七个小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以及必学必会知识的掌握及运用情况。此道大题大部分学生学生答题比较好。其中答题情况最好的的是第一小题选择正确的读音,第二小题我读的准,写的好。

第三小题选词填空。第六小题补充名言,并选择学过的名言填空等。这说明学生对这些学过的知识掌握比较牢固,教师们在平时的教学中注重夯实基础。

但本大题中学生出错的也有很多地方。

总之,第一大题积累与运用暴露的主要问题是:一是部分学生的基础知识不过关,必学必会内容掌握不够牢固,主要是对容易混淆的字辨别不清。写错字的同学较多。

积累运用理解能力较差。二是学生学习习惯差,主要有漏题和审题不当的情况。三是学习态度差,如书写质量不够好等。

第二大题暴露的主要问题是:

1、理解、体会、表达能力差。

学生的答题虽与短文意思、与问题有联系,但是表达不够准确、严密,深度还不够,回答不够全面。

2、思维、总结、概括能力差。

3、学生捕捉、提炼、整合语言信息能力普遍较差。

4、漏题现象依然存在。

第三答题暴露的主要问题:

1、书写的质量很糟糕。字迹潦草,随便乱圈乱点,卷面及不美观。错标点随处可见。

2、审题的能力很低下。我们从试卷中看到,学生审题的习惯很差,不认真读题,甚至不读题。

3、作文写作技巧普遍缺乏。小学作文教学中,训练的技巧已经很多了,包括如何开头,怎样结尾,中间怎么有层次的叙述,开头的点题,结尾的照应,中间的过渡,整体的谋篇布局,修辞手法的运用等。首先是点题的太少了,开门不见山,雾里看花,还有的大有八股文的味道,作文写了一半还切不上正题,读者不知所云。

其二是结尾照应,不能提炼文章的主题,有的同学虽然有照应,也只是对前面内容的简单重复。其三是层次不清,好多学生对内容的归类都没有做好,前后内容穿插,一把烂头发。其四是语言纠缠不清,再加上错别字,标点的错误,给理解文章带来了非常大的障碍。

其五是用不到常用的修辞手法,比喻是用得普遍的,好些文章写到那了,稍微有人点拨一点,一句漂亮而形象的比喻就会应运而生,可就是差那么一点点,就造成了语言的干瘪,枯燥无味,这足以说明我们平时教学指导还存在问题。

4、语言的感染力不够。语感差的最主要原因是学生的语言积累贫乏,运用语言的技能差。在写作文时,他们能把事情的前因后果就清楚,可就是乏味,不生动,无活力。

原因至少有二:一是记事情平铺直叙流水帐,语言哆嗦无重点,二是语言不形象不生动,牵强附会,生拉硬扯,勉强凑拢。

四、教学反思:

主要成绩:1、从第一大题的积累运用学生的积累比较扎实,运用灵活。

2、加强了阅读能力的训练。

3、班级整体成绩居于年级第二,较平时(年级第三名)有提高。

存在主要问题:

1、历年来,在老师和学生的心目中,只要把最基本的基础知识,必学必会内容掌握的牢固,那么考试中的基础题对学生来说就能及格。本次测试失分最严重的仍然是阅读题: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习惯、阅读方法和教师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阅读教学中我们注重体现生本理念,课堂上充分给足学生自读自悟空间,然后小组交流讨论,最后以小组为单位集体展示,这样一节课只有短短的四十分钟,学生交流了,教师没有讲的时间了,教师讲了没有学生讨论交流的时间了,瞻前顾后。

2、作文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点: 一是千篇一律现象严重。这说明在教学中打开学生的习作思路不够。

学生没有良好的观察习惯。导致写作题材匮乏,缺乏个性表达。二是语言没有感染力,文章内容内容空洞、平淡,读起来干瘪无味。

没有生动的语言,鲜活的细节描写,缺乏丰富与大胆的想象能力。三是写作技巧欠缺,有的作文层次不清,语言颠三倒四;四是书写不规范,字迹潦草,错别字多。究其原因还是学生对生活的体验不够,不善于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所以作文时言之无物。

这需要老师长期耐心地引导,引导学生观察体验生活,怎样用笔记录生活,这样学生的习作才会真实感人。

五、今后教学改进措施。

1、一如既往抓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一是养成任何时候一笔一画写字的习惯,让你的书写带给别人赏心悦目的感觉;二是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阅读中圈点批画;三是养成每天看30分钟课外书,及时记录生活素材勤动笔的习惯。

2、立足于课堂,发展学生语文素养。

阅读部分历来失分严重,本次考试也不例外。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必须立足课堂,立足课本,而不单纯是靠课外大量的阅读短文的练习。因此我们应还阅读教学本位,以教材为载体,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课改以生为本,但不能一味地全然把教材阅读抛给学生浅面层处理。而教师为了追求课改形式——以生为本,该讲解的不讲解,该点拨的不点拨,最终学生只能是人云亦云,一塌糊涂。

3、激发习作兴趣,抒发真情实感。

作文是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也是语文教学中一个难点与重点,本次作文教学中反映出来的问题,代表着作文教学的缺失与不足。要搞好作文教学,教师一定要增强语文意识,提倡多元积累,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拓宽学生的视野,体现“课内外皆语文”的大语文观,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一是要有效开展课外阅读活动,让学生敞开心扉自由阅读。 4、丰富语言积累,注重语文实践。

积累对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熟背、背诵、博览大量的诗文,不进行相当数量的练笔,要想学会读写是不可能的。课内的积累,主要是在诵读中积累,如描写人物、景物的词语;细节描写具体生动的句子;运用了修辞手法的句子;富有哲理、意味深长的句子。

5、多用激励多看进步,促使学生自我管理。

关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从赞美着手,对他的处境、想法表示深刻的理解和尊重,注重鼓励他们的微小闪光点,让他们慢慢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并在课堂上积极为他们创设机会,鼓励伙伴多帮助他们,树立信心。

六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2014年春六年级语文期末考试质量分析。今学期期末考试已圆满结束,为了全面反思教学得失,提高和改进教学方法,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现将本次考试情况做如下质量分析 一 基本情况。本班共有学生57人,参考人数56人,平均分是80.6,及格53人,及格率95 最高分95分,最低分46分。二 试题分析。本次考...

六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2014年春六年级语文期末考试质量分析。今学期期末考试已圆满结束,为了全面反思教学得失,提高和改进教学方法,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现将本次考试情况做如下质量分析 一 基本情况。本班共有学生57人,参考人数56人,平均分是80.6,及格53人,及格率95 最高分95分,最低分46分。二 试题分析。本次考...

六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2014年春六年级语文期末考试质量分析。今学期期末考试已圆满结束,为了全面反思教学得失,提高和改进教学方法,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现将本次考试情况做如下质量分析 一 基本情况。本班共有学生57人,参考人数56人,平均分是80。6,及格53人,及格率95 最高分95分,最低分46分。二 试题分析。本次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