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比的意义说课设计

发布 2020-08-16 02:06:28 阅读 5236

学习必备欢迎**。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比的意义]说课设计。

比的意义这节课是开启课。是比和比例这一单元的知识核心,对以后的学习有深远的影响。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六年制第十二册第47~页,是该单元的开端。

讲好本节课,可以影响一大面,使教师一开始就掌握教学的主动。比的意义是由除法发展而来的,与除法,分数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正因为如此,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理解并掌握比的意义,学会比的读写方法,比的各部分名称;会求比值;能理解比和除法、分数的关系;向学生渗透转化思想。教学重点:掌握比的意义。

教学难点:把两种量组成比以及在此基础上,进行求比值。

教学关键:理解比和除法的关系。针对上述教学目标,可对教材做如下处理:一、复旧迁移,导题定向复旧迁移。

主要抓住新旧知识的最佳连结点。即:复习了用除法计算的应用题,为知识的迁移。

为学习比的意义平坡架桥。然后由除法转化为另外一种比较两种数量的方法,自然导题定向,提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具体做法是:

1.回答:

1)分数和除法有什么关系?

2)除数能否为零?分数的分母能否为零?2.列式解答:(生口述,师板演)

1)一面红旗,长3分米,宽2分米。长是宽的几倍?宽是长的几分之几?

(2一辆汽车,2小时行驶100千米。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3引入新课刚才复习的这两道题(指板演),都是两种数量进行比较,都是用除法进行计算的,同学们掌握得很好。

但是,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两种数量进行比较,还有另外一种方法。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板书比)这节课我们要懂得比的意义,会求比值。(板书比的意义)二、探索发现,总结规律。

探索发现,是指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变重讲轻练为边讲边练,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多种感官参加学习数学知识的活动,实现两次飞跃:一次是从感性到理性的飞跃;一次从理性到实践的飞跃。比如,教学比的意义的时候,要分如下三个层次进行:

.教学比的意义,比的读写方法,比的各部分名称。(1比的意义同学们准确地回答了复习题2中的第1题,用32求出了长是宽的几倍,这是用除法表示长和宽的关系。32也可以写成3比2(板书3比2),表示长和宽的比。

问:谁和谁的比是3比2?(长和宽的比是3比2)。

可以表示3比2,2可以表示几比几?(2比3),表示谁和谁的比呢?(表示宽和长的比)。

结合第2题,问:10可以表示为几比几?表示谁和谁的比?

(1比2,表示汽车所行的路程和时间的比。)同学们注意观察这两个例子,谁能说一说什么是比?(答略)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概括出:

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板书)指名读、齐读比的意义。

2)比的读写方法除法的运算符号是除号,表示比的符号是什么呢?是比号,写作:(板书),读作比。

3比2可以写作3∶2板书)读作3比2。问:2比3,1比2同学们会写吗?

让一名同学到黑板上写,其他同学动手在桌子上写。

第1页。学习必备欢迎**。

3)比的各部分名称∶是比号,读作比。比号前面的数叫做比的前项,比号后面的数叫做比的后项。比的前项除以比的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

(板书如下)3.前项∶..比号2..

后项比值12(练习(看幻灯银幕)

说出比的前项、后项和比值填空。a.把80本书,分给4个班级,平均每班分到()本书;图书的本数和班级数的比是()。学校开运动会,六年一班有10人参加赛跑,7人参加跳高比赛。

这个班参加赛跑和跳高的人数的比是()。通过上面两道题的练习,你知道写比时要注意什么吗?小结:

写比时,要注意谁比谁,谁是比的前项,谁是比的后项,次序不能颠倒。

.教学求比值的方法。

1)问:什么叫比值?(略)比值的定义掌握了,那应该怎样求比值呢?

(用比的前项除以比的后项)。同学们知道了比值的求法,下面就练习求比值。(2求比值,并说明算理小结:

比值是一个数,可用整数、小数和分数表示。3.教学比和除法、分数的关系可见比和除法有着密切的关系,比的各部分相当于除法的什么?(略)(2分数和除法的关系在复习时同学们回答得很准确,从分数和除法的关系,可以得出比和分数有什么关系呢?

(略)结合学生说的比、除法、分数三者的关系,形成比和除法、分数的关系表。

3)根据比和分数的关系,比也可以写成分数形式。3∶可写作32,仍读作3比2,不能读作二分之三让学生写。

4)问:比的后项能否为零?为什么?三、反馈矫正,贯彻始终。

是指把系统的某一部分输出的信息回到输入部分的过程。这个过程,除了把信息输送给教师,供教师检查教学效果外,更是学生自我调控的过程。

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

”;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

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

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

要练说,得练听。听是说的前提,听得准确,才有条件正确模仿,才能不断地掌握高一级水平的语言。我在教学中,注意听说结合,训练幼儿听的能力,课堂上,我特别重视教师的语言,我对幼儿说话,注意声音清楚,高低起伏,抑扬有致,富有吸引力,这样能引起幼儿的注意。

当我发现有的幼儿不专心听别人发言时,就随时表扬那些静听的幼儿,或是让他重复别人说过的内容,抓住教育时机,要。

第2页。学习必备欢迎**。

求他们专心听,用心记。平时我还通过各种趣味活动,培养幼儿边听边记,边听边想,边听边说的能力,如听词对词,听词句说意思,听句子辩正误,听故事讲述故事,听谜语猜谜底,听智力故事,动脑筋,出主意,听儿歌上句,接儿歌下句等,这样幼儿学得生动活泼,轻松愉快,既训练了听的能力,强化了记忆,又发展了思维,为说打下了基础。

要练说,先练胆。说话胆小是幼儿语言发展的障碍。不少幼儿当众说话时显得胆怯:

有的结巴重复,面红耳赤;有的声音极低,自讲自听;有的低头不语,扯衣服,扭身子。总之,说话时外部表现不自然。我抓住练胆这个关键,面向全体,偏向差生。

一是和幼儿建立和谐的语言交流关系。每当和幼儿讲话时,我总是笑脸相迎,声音亲切,动作亲昵,消除幼儿畏惧心理,让他能主动的、无拘无束地和我交谈。二是注重培养幼儿敢于当众说话的习惯。

或在课堂教学中,改变过去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取消了先举手后发言的约束,多采取自由讨论和谈话的形式,给每个幼儿较多的当众说话的机会,培养幼儿爱说话敢说话的兴趣,对一些说话有困难的幼儿,我总是认真地耐心地听,热情地帮助和鼓励他把话说完、说好,增强其说话的勇气和把话说好的信心。三是要提明确的说话要求,在说话训练中不断提高,我要求每个幼儿在说话时要仪态大方,口齿清楚,声音响亮,学会用眼神。对说得好的幼儿,即使是某一方面,我都抓住教育,提出表扬,并要其他幼儿模仿。

长期坚持,不断训练,幼儿说话胆量也在不断提高。那么,反馈矫正,贯彻始终,本节课是指在边讲边练之后,还要进行综合练习。综合练习的内容做到由浅入深。

先练习写比,又练习判断题,通过正确,错误的对比,使学生明确比、除法、分数三者之间的区别,最后安排发展性练习,写出比并求比值。不但要求写出两个直接量的,还要写出两个间接量的比,如写出速度的比。通过这样的练习,不但让全班同学吃得好,还让尖子学生吃得饱。

第3页。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比的意义说课设计

精品资料欢迎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 比的意义 说课设计。比的意义这节课是开启课。是比和比例这一单元的知识核心,对以后的学习有深远的影响。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六年制第十二册第 页,是该单元的开端。讲好本节课,可以影响一大面,使教师一开始就掌握教学的主动。比的意义是由除法发展而来的,与除法,分数既有联系又有...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比的意义说课设计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 比的意义 说课设计。比的意义这节课是开启课。是比和比例这一单元的知识核心,对以后的学习有深远的影响。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六年制第十二册第 页,是该单元的开端。讲好本节课,可以影响一大面,使教师一开始就掌握教学的主动。比的意义是由除法发展而来的,与除法,分数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正因为如...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 “比的意义”说课设计

理解并掌握比的意义,学会比的读写方法,比的各部分名称 会求比值 能理解比和除法 分数的关系 向学生渗透转化思想。教学重点 掌握比的意义。教学难点 把两种量组成比以及在此基础上,进行求比值。教学关键 理解比和除法的关系。针对上述教学目标,可对教材做如下处理 一 复旧迁移,导题定向复旧迁移。主要抓住新旧...